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敬畏、奉献、知行合一"三大工匠精神内涵在编辑职业素养中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探讨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进而实现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英 《编辑学刊》2021,(4):108-111
工匠精神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打造精品图书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文章以策划出版"小学生预防近视护眼读本系列"为例,阐明在图书的选题策划、组稿、审读加工等各个环节中,编辑应如何践行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打造出"双效"显著的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背景下,出版行业竞争日渐加剧,为更好满足出版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需求,推动出版业与时俱进发展,必须加强对教辅编辑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培养,让教辅编辑在提高自我职业素养的同时,做到精益求精,促进精品教辅图书的打造和出版。现阶段,教辅编辑的工匠精神还有待提高,因此,结合教辅编辑的工匠精神现状、分析培养教辅编辑工匠精神意义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进而有利于提升教辅编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与社会与时俱进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海中  左健 《出版科学》2018,26(1):38-42
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行业和民间社会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受传统儒释道思想影响,在主流价值体系中地位不高.编辑出版工作也有较强的工匠精神传统,但因为各种原因,近年来工匠精神缺失,存在种种不正常现象.在此背景下,重塑编辑工匠精神,对提升编辑队伍素养、打造出版精品、由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挖掘"工匠精神"。报纸编辑也需要有严谨、精致、专注的"工匠精神",不断加强自身意识,在精雕细琢的工作中、在精益求精的追求中打造新闻精品,积极应对时代变化,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匠精神既是编辑业界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命题.编辑工匠精神的本质是媒介产品的精品意识.编辑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好的编辑制度.通过编辑规范和制度来约束编辑行为,引导编辑价值取向,真正地打通编辑主体建设的旋转门,才能实现编辑主体建设的内外结合、有机统一和相得益彰.好的编辑生态文化是倡导编辑工匠精神的前提.只有建设真正以编辑主体为本位、以编辑质量为导向的编辑生态文化,编辑工匠精神才能成为编辑主体对精神价值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7.
陈红艳 《出版参考》2022,(10):58-61
本文基于策划编辑的视角,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教育学学术著作出版为例,指出在打造精品力作中,策划编辑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构建学科学术出版的大数据库,把握学术发展脉搏;利用长线思维与节点思维,搭建选题策划的“互联网络”;用与时俱进、精益有精的工匠精神,服务好每一位作者;善于借力,善于沟通,让“一个人变成一支队伍”。  相似文献   

8.
图书编制工作人员基于现阶段编辑工作走向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宏观背景,在图书编辑工作的质量上追求更高的水平层次。树立精品意识,并且在图书编辑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发扬工匠精神,是图书编辑工作者在具体工作落实开展时应当追求的重点目标。作为文学图书编辑工作者来说,文学类图书本身就需要经过精雕细琢才能编辑出版。因此,更需要编辑工作者结合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和差异化的受众群体需求,在这类图书的编辑工作中加强细节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工作落实注重用精品意识做思想支撑,并在工作落实时注重经济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出工匠精神在图书编辑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时代,要求编辑工作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成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学术期刊编辑首先要有编辑职业的信仰和执着,用进取心代替功利心和浮躁心,并且用严谨精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为此,在全媒体时代,应该在编辑出版行业内营造“工匠文化”,通过打造精品学术期刊培养工匠精神.编辑要有继承、创新精神和“百万无一失、万万无一失”的把关责任意识,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奉献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还要有“五师”本领,成为“杂家”和“专家”.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中国编辑学会年会的主题词是:“培养编辑名家,打造出版精品”,今年年会的主题词是:“倡导工匠精神,做学者型编辑”.这主要是考虑到名家的有限性与学者型的普遍性.“工匠精神”,古已有之,但经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后,成为各行各业的热词.新闻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尤其出版业这个板块.  相似文献   

11.
面对供需错位、产能过剩的问题,出版业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紧迫任务和系统工程.在出版业倡导、践行工匠精神,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路径.让编辑回归初心,真正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增加编辑含量,提高图书质量,出精品,创品牌,以工匠精神助力出版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意味着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像对待工艺品一样精心打造自己的产品,对于产品的质量有严格的管控,编辑工作需要耐心、细心和对产品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在全媒体时代,产品出版的周期缩短,编辑工作强度加大,编辑更需要在工作中强化工匠精神,提高职业技能,发扬奉献精神,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它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编辑出版的工匠精神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从选题策划树立出版精品图书的卓越目标开始,到催稿审读改稿阶段的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再到编辑加工环节的追求极致、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要演绎始终.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工匠精神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出版行业虽然不同于其他传统领域,但是出版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工匠精神所具备的内涵却是相通的,工匠精神中的严谨专注、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在编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医学编辑角度来讲,工匠精神就是编辑将敬畏生命的态度、敢于担当的意识、文化传承的使命和开拓创新的追求,融入医学图书的编辑过程中,敬业爱岗,甘于奉献,追求完美,坚持出版精品力作,从而推动医学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出版史上少有的从壕中学年级小报起步最终成为出版界领军人物的大出版家.新中国成立前,叶圣陶是商务印书馆台柱、开明书店的灵魂;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出版总暑副暑长、教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出版领域的青年编辑,应该汲取和学习老一代出版家的出版经验和风范,学习他们的担当精神,强化精品意识和工匠精神,努力成为学者型编辑;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努力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万书荣 《今传媒》2023,(3):80-83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肩负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使命。因此,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要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四种精神,即“啄木鸟精神”“园丁精神”“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努力打造高品质的学术期刊,为推动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高东辉 《出版广角》2019,(10):49-51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是编辑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在编辑工作中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做到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图书质量、不断探索新路,同时需要避免两种倾向——成为“编书匠”,忘记了初心。  相似文献   

18.
医学教材作为培育医学人才的重要依托,是我国专业教材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高度重视医学教材的编校质量。编辑新人在出版专业知识欠缺、编校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从多维度进行学习,包括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树立工匠精神,反复学习出版规范与国家标准,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切实保障编校质量,为打造精品医学教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精心组织实施“十三五”重点出版选题,同时以重点选题图书辐射和观照其他各类出版物,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力作,走出一条稳健踏实的路子,为出版事业及出版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一家小型出版社从业人员的良好愿景,我们当努力之、实践之.  相似文献   

20.
邵焕会  范军 《中国出版》2017,(15):23-27
周振甫是当代中国学者型编辑的杰出代表,其编辑工作实践与成果充分展示了一个职业编辑人的工匠精神。这位堪称中国编辑出版界的"大国工匠"所具备的品格和素养是以一丝不苟为表征、以扎实学问为支撑、以职业精神为动力的。他的工匠精神需要进一步总结提炼,编辑工作成果亟待系统地予以整理刊行,以便沾溉后人,造福编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