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前夕,记者赴辽宁阜新市采访。在市记协,听到一串让人笑出眼泪的故事。 “狐狸请客” 离开阜新时,市记协的有关领导为我饯行。做东的是市广电局的李局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万勤讲了一个段子。她说,今天能吃上李局长的一顿便饭,是借了王记者的光。李局长也请我吃过饭,那是我和一位同志参加李副主席(李局长是市记协副主席)搞的活动。散会时,我问到哪儿吃饭,他说去广电局食堂吧。到了食堂,人家实行早晨预订,中午按人头供应的制度,根本没有我俩的份儿。他说,让司机自己想办法。咱们仨吃我和司机的那份饭。李局长人高马大…  相似文献   

2.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4月2日报道,英国一些医院的医生对于濒临死亡的老年病人不是实施抢救,而是取消对他们的治疗,加速他们的死亡,目的竟是为了腾出床位,接待其他病人,完全违反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这见不得人的医院丑闻是一位28岁、名叫丽塔·帕尔的初级医生向该报披露的。在病房工作的第一个月,一位高级医生命令她撤销对一个89岁的中风病人的治疗。高级医生对她说:“我们需要病床,停止对他的治疗。”停止治疗后,到晚上老人出现呼吸短促,不久就死了。还有一次,一位90岁高龄的糖尿病人在一位护士说了“她早晚会死的”话后,被剥夺了基本的药物治疗。另一位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西站"036"候车室是专门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设立的,多年来一直是北京铁路局客运服务一面高高飘扬的鲜艳旗帜、一个熠熠生辉的服务品牌。从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北站到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西站;从最初佩戴036号胸牌的客运员李淑珍到此后的北京市劳动模范宋敏娟,全国劳动模范、"共和国铁路楷模"王凤莲,"036"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精神和良好口碑已经深入人心。每一位在北京西站"036"候车室候车的旅客都会被这里涌动的亲情感染,为这里家一样的氛围感动。  相似文献   

4.
“当代徐霞客”余纯顺经过本市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成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记者直接策划了余纯顺的宣传报道工作,回想起来觉得很有意义。同行来电,力荐“当代徐霞客”去年12月21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社会纵横”节目主持人范蓉女士打电话给我,说她采访了一位名叫余纯顺的人,他是上海电器成套厂职工、上海教育学院学员。他从88年7月离上海,孤身一人徒步中华大地,已经走过了18个省市自治区,访问了20多个民族,走破了44双运动鞋。建议《劳动报》报道一下。余纯顺果然来电,说因家遭火灾,母亲亡故,所以他回沪奔丧。我请他来寒舍一叙,心里却老是在揣  相似文献   

5.
王丙珍 《文化遗产》2022,(2):151-158
<正>传承人简介:孟淑珍,女,鄂伦春族,1951年7月2日生,黑河市逊克县人。她醉心于文学创作,奉献于鄂伦春族“摩苏昆”的调查、传承与研究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1956年,孟淑珍随同家人搬迁至黑河市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她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浸染与熏陶。1979年至1986年,她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搜集并命名了鄂伦春族“摩苏昆”,并用50多盘磁带录制了几十篇“摩苏昆”作品,相关文本已陆续出版。2018年5月,  相似文献   

6.
《报林求索》2009,(1):100-100
<正>案例回放广州天河南一路的"爱情密码"情侣礼品商店是两个好朋友合作开的,这两个好朋友一个叫李朝东,一个叫宋群。商店开业迄今不过经营一年有余,但每月营业额已突破了45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十三大期间召开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中国日报的一位男同志第一个拿起话筒,声音宏亮地提了两个问题。这对千百万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讲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有一位美国人看后十分兴奋。第二天,她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与激动,告诉她的中国朋友们说:“他曾经是我的学生,我真为他感到骄傲。”这位美国人名叫朱迪·波伦鲍姆。1979年到1982年,当她还是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姑娘时,便来到中国,先后在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和中国日报社工作.去年9月,她又自费回到中国,为撰写一篇题为《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作用和新闻制作》的博士论文积累素材。并在北京广播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冬冬 《档案与史学》2014,(11):44-47
她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旧中国妇女,1927年参加革命时,已将近50岁了,被革命同志们亲热地称为“朱老太”、她没有名字,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才将夫家与娘家的姓氏合并,起名为朱姚这位质朴、善良、正直的老太太带着全家投身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献出了自己一个又一个亲人与此同时,她先后掩护过刘瑞龙、李超时、邓中夏、黄霖、朱镜我、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等党的领导干部从事秘密工作,她还收养过刘少奇同志的儿子刘允若(毛毛)和彭湃同志的小儿子彭小沛(阿松)……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位刚从通讯员走到记者行业的新闻工作者。起初写新闻时,总写不好。经过几年学习和摸索,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新闻写作切忌“三贪”。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0月21日上午,一面烫有“为民代言,一身正气”8个金色大字的锦旗,从100多公里外送往鄂西报编辑部。送旗的是湖北省建始县一位退休干部,名叫余贻全。老头的泪水夺眶而出,一件拖了近10个月的“木炭官司”案终于了结。望着老汉的泪水,我也禁不住自己的眼泪。回想起这10个月,作为记者的我,几多苦涩,几多酸辣。花甲卖炭翁投诉报社:做了好事倒了大霉  相似文献   

11.
将心比心     
《档案与社会》2004,(3):1-1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手。当她道谢的时候。那位妇女说:“我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1991一1992年度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单马风文方学深王文斌王文娴王占柱王志权王林王坤生王炳辉王振业王慧明白继良龙长万乔玉成乔建华刘陈德刘景波关威李宝珠李亚非李振英李爱玲忻红汪广仁汪成文汪良陆新平杨亚玲杨春玲杨淑珍陈星宗春启周志仑周林张台理张永明张春民张春祥张清张娜依赵扬钟岩唐应生徐惠明徐淑尧倪小林栗薪春柴华梁友莉魄有田韩会敏谢民葛玉成喻国明喻家卿熊天寿管茂辉滕成才北京市1991一1992年度新闻工作先进集体名单北京日报政法部北京晚报副刊部新华社北京分社对外采访室北京电视台体育部北京电台经济台北京早晨节目组…  相似文献   

13.
"西单女孩"事件介绍2008年12月20日晚,网名叫"非我非非我"的拍客路过北京西单地下通道时,见一女孩正在演唱安琥的《天使的翅膀》,被她的歌声所打动,便用DV录下了该女孩(任月丽)当时演唱的半首《天使的翅膀》。自网友"非我非非我"于2008年12月25日将录制的这段视频上传于新浪播客后,该视频便开始在网上流传,当时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响。直到2009年1月26日,一位名叫"alucard77117"的网友转载了该视频,并取名为"西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话题围绕一个记者朋友的一次采访经历展开.这是一位名叫"子夜的昙"的记者朋友贴在网上的一个帖子,先请大家看一下: 那年春季,一个7岁女孩的照片和病历被一家大型医院的护士送到了我的手中,照片上的女孩长得十分美丽,但却有着一双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忧郁的大眼晴.  相似文献   

15.
大兴县档案局来了一位新局长,名叫李尚贤,虽然只有38岁的年龄,却有着十多年在乡镇政府、党委工作的资历.  相似文献   

16.
初做新闻报道工作,往往把精力用在钻研写作技巧上,不注意研究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思想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思想方法不对头,就会走许多弯路,据我自己的体会,起步伊始,要注意“三忌”: 一忌“未会走就学跑”。记得我刚搞新闻报道,看到老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十分羡慕.手痒痒的。于是也拿起笔来,第一次就写了篇三千多字长稿子,是消息还是通讯,自己也弄不清楚,送给老同志看,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后来,我学“乖”了一点,看报纸上登什么,就写什么;別人写小说,自己也写小说;老同志写诗,自己也  相似文献   

17.
高考,人生的十字路口。从这里,我和好友分别踏上了自己的征程。一位朋友去了中国政法大学,另一位去了华中师范大学,我则去了离家不远的长江大学学新闻。我以为,从此就会与昔日的好友拉开很大的差距。没想到,在后来的书信和电话交流中,她们渐渐羡慕起我丰富多彩的生活来。直到上个星期,华中师范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好友,要我帮她留意一份工作,这时,我已经做记者一年多了。这给我很大触动,我开始回忆起母校,回忆起大学四年走过的岁月。从小事做起大学四年,用“忙碌”这个词来形容最贴切不过。我一直在学生会和大学生通讯社做学生工作。忙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事文字工作10年了。承蒙编辑的厚爱,本人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豆腐块”,对此笔者心存感激,但是当看到见报稿与原稿想要表达的意思有较大的出入时,那种感觉真叫人哭笑不得。在此,笔者试从一个普通作者的亲身体验和读者期望的角度,贸然地对编辑谈谈编稿“三忌”。一忌张冠李戴、以偏盖全。举个例子来说,单位的下属车间最近有位职  相似文献   

19.
日前,用电子邮箱给《老年日报》“旅游指南”专刊编辑李由传稿,发送完毕,立即收到李老师邮箱的自动回复。打开一看,不但知道她收到了稿件,而且出现了她所编辑的各个版面栏目设置、稿件要求及当前急需什么稿件的情况。这是我们通讯员迫切需要的东西。我把它存起来,有时间就打开看看。李的这一做法,我举双手欢迎。  相似文献   

20.
一位参加某新闻写作学习班的青年,选了两个实习报道题目:一是某印刷厂工人创造的水调油墨,一是某特殊灯具厂完成生产任务的先进事迹。她问我这种消息该怎么写,我叫她抓住事物的特点,每篇写两三百字就行。几天以后,她愁眉苦脸地跟我说,不行,打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