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丛书<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实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对继续学习的兴趣,它还应该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精神生活之中."并针对传统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知识--使用技术--态度和技能提出新的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态度和技能--使用技术--知识.这种改变表明幼儿教育已经从重知识教育、智力开发发展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职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从基础教育后到第三级教育的所有层次的教育和技能发展。其目标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摆脱失业和贫困;传授与生产、经济发展和个人前途相关的教育:满足经济发展对熟练和中等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吸引公民学习各种职业课程,以此减轻普通教育的压力:为学生的自立和就业作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能力被视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生存技能和知识资产,是指在工作、职业、学习、娱乐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及创造性地使用ICT的能力。数字能力包含工具性知识与技能、高级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三个维度,这一概念框架聚合了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等一系列相关子概念。通过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维度将数字能力概念框架映射至教育领域,重构其构成要素,从而建立起数字能力的整合模型。数字能力整合模型的建构为培养个体数字能力灵活考虑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勾勒了学习时代个人基本素养和教育目标的最新图景。  相似文献   

4.
薛文平 《中国德育》2004,(11):43-45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新的课程标准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的发展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在课程要求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交往,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如何根据新课程目标,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呢?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两部分 .在认知领域 ,教育目标包含知识与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两个层次 ;在情感领域 ,教育目标包含兴趣、态度、欣赏、价值观、情绪意向等 .具体到中学物理教学中来 ,教学目的不应当只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物理概念、规律和解题方法 ,而且还应当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特点 ,了解物理学发展的规律性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及自觉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 ,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等 ,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将物理学史教育引入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6.
郭勇 《教育与职业》2004,(26):73-74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知识本位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只是希望通过知识学习——技能实践这一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教育观念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形势了,必须实现知识本位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曾指出:传统教育总是依照惯例,学校在安排教学过程时总是依据一种传统的教育目标三级层次(①知识;②实用技术;③态度和技能),这种三级层次优先重视获得知识。于是,传统教育的课堂成为灌输知识的教堂,家庭成为课堂的第二战场。在通常情况...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的"三维教育目标",强调尊重学生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已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技术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必备技能和基本素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可分解为态度、知识和应用三要素。通过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态度、知识和应用的现状分析,阐述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措施——针对性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提出了理论先导和重在应用两条培训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良继  何润伟 《物理教师》2005,26(9):9-20,2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Intel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的现代教育。Intel未来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统一的,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为教育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快捷的道路。Intel未来教育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促进;学生从被动获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掌握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教学目的从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实现Intel未来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欣 《学苑教育》2012,(12):56-57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素质教育不以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应试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侧重于学生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各种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情感态度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化意识共同构成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然而,目前东西方的教育在对待情感教育方面都存在误区:A.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发展。其后果是使受教育人际关系淡薄、精神方面不健全,身心得不到健康、全面的发展;B.忽视情感与认识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育中,过于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培养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忽视情感的影响。此外,教育们对于情感态度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的研究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学习如何学,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有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了。现在,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外语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热点。教育应当科学地认识到媒体的使用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教育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现代媒体对于培养情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中首先提出了课程理念对原有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超越,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目标的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背景
  1992$年国际地理教育联合会颁布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目标是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并指出地理可以从知识和理解、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促进个人教育。”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培养21世纪的信息技术人才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是当代教育的神圣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教师首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观,要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做知识的奴隶,而是成为主动学习、积极摄取、能驾驭自身学习活动的主人。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应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采取重自主、重环境、重实践、重创新为特点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认识,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了“培养创新理念,鼓励大胆探索”的创新教育尝试。本文就:创新教育需要创设盈育创新精神的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创新教育需要以具有创新观念和重实践运用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模式来保障;创新教育需要以充分的实践作基础并通过实践实现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浅谈开展创新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在对职业教育的规律和本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把握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技能(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内涵。技能与技术是伴生和互动的,因应技术进步而同步提升的技能,使得基于动作难度增大的技能及相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即技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教育,与基于知识含量增加的技能及相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即技术工人、技术员和技术师的技术教育——另一种形态的技能教育,都将伴随技术的发展而递升,技能不是层次概念而是类型概念。二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从培养经验层面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到培养策略层面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会因循技能要求递增的规律而递升,层次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空间。三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职业教育,跨越了传统的普通教育的范畴,肩负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的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本质,类型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形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能力本位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较为理想、高效的教育教学体系。它起源于美国的师范教育,发展于加拿大的职业技术教育。它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挑战和超越。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对所学知识、技能、态度等的类化迁移,并得到特殊的发展与整合,才能形成初步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纲要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目标的三个层次,即知识和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过程性评价强调发展的连续性.重视对学习对象过去、现在的考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