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女革命家、女诗人秋瑾英勇就义已近百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秋瑾始终为人们所怀念、学习、研究。有关秋瑾的研究会、研究丛书、纪念诗文、史籍传记、年表资料等,蔚为壮观,从而为我们全面了解深入研究秋瑾的革命生涯、伟大的人品、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出众的才华,提供了有力的见证。今日探析秋瑾热的深层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对秋瑾思想、行径的认同、时代的需要及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自华和徐蕴华姊妹被柳亚子称为南社著名女诗人。受秋瑾人格和诗风影响,逐渐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悲壮的色调和感愤时事的现实精神。近几十年来,学界实际研究虽不乏成果,却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较多关注姊妹同秋瑾和南社关系,如义葬秋瑾、积极赞助革命等,然而对她们生平思想,以及诗文创作给当时的诗坛增添"新质"等内容的研究相对薄弱,仍需我们开拓更大的学术空间学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比较角度论述了秋瑾诗文对历代女性的突破:1.在闺怨题材方面的新境界;2.在爱国主义题材方面,思想与实践的结合;3.首创妇女解放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有关秋瑾的研究,学术界大都集中于她的婚姻、革命思想等议题;但有关她革命思想中的民族意识的研究,一直被忽略.通过研读秋瑾的作品,考察时代环境,总结出秋瑾的民族意识起源于官宦世家、文化传承、时代环境、现实遭遇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她既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又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还是颇有见地的教育家和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文学家。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的秋瑾思想、生活以及秋瑾与会党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为更全面深入地研究秋瑾提供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革命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她的诗文作品对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表示强烈不满,对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的罪行进行控诉,对妇女解放道路及其前景进行了探索与描绘,为我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秋瑾的生年问题,史学界有三种见解。其原因又大都是根据秋瑾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牺牲时的年龄,按旧历往上推算而来的。第一种见解认为秋瑾生于一八七五年。根据是秋瑾在湖州浔溪女校执教时认识的女友徐自华(即徐寄尘)在《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中纪载,秋瑾被杀时“年仅三十有三”。按虚岁往上推算,应生于一八七五年。此外,秋瑾的弟弟秋宗章在记叙秋瑾生平的《六六私乘》一书中,也说:“伯姊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即一八七五年)夏正十月十一日”。第二种见解认为秋瑾生于一八七七年。  相似文献   

8.
在晚清谱写秋瑾事迹的文艺作品中,不少作品表现出了对秋瑾其人其事的误读和曲解,而嬴宗季女的《六月霜》传奇在相当程度上接近了秋瑾的真实内心,展现了秋瑾崇高的精神境界,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爱国女杰形象。  相似文献   

9.
有关秋瑾加入光复会的时间,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年谱的记述也欠缺有力的证据。郭延礼《秋瑾年谱》主张秋瑾于1905年夏历三月中旬加入光复会,但论证有可疑之处。此外,有关秋瑾第二次到日本留学的时间及秋瑾第二次留学回国的时间,郭氏年谱都有具体叙述,但论证也有可疑之处。其后出版的秋瑾年谱很多都依从郭氏之说,而没有进一步辨证。通过考察秋瑾及其作品,再结合时人记述,可以为秋瑾加入光复会的时间、第二次到日本留学的时间及第二次日本留学回国的时间作详细的辨证。  相似文献   

10.
秋瑾被关押在卧龙山上辨绍兴卧龙山上,有一座纪念秋瑾烈士的“风雨亭”。近些年来,颇有文章把那里说成曾是秋瑾被捕后的关押地,“风雨亭”则缘此而建。诸如“绍兴人民……在烈士当年被拘捕的卧龙山上,建立了一个亭子,曰‘风雨亭’”、“在关押过她的府山(即卧龙山)建筑了“风雨亭’”、“后人在她当年被拘押的卧龙山上建立了‘风雨亭’”云云。其实非是。近来披览史料,发现此误原来出自徐双韵。徐双韵在《忆秋瑾》中说:“辛亥光复后,蔡元培、王金发、王子余等在轩亭口建立秋瑾烈士纪念碑,又在秋瑾烈士拘捕地方卧龙山上建立风雨亭。”无怪  相似文献   

11.
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常量意象之一。在古典诗词中,它受传统艺术精神的局限,多呈现“静”的本质属性。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了这一传统艺术精神的限制,其笔下的山意象不仅充满着奔腾飞跃的“动”的属性,而且更多的是借山来表现人的主体精神。这种突破主要源于他的胸襟,对自然界的本性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以东渡日本参加革命为界限,秋瑾的女性话语可分为两个时期:东渡前,秋瑾是“名门闺秀”,她的女性话语特征表现为“风花雪月、闲愁离恨”;东渡后,秋瑾参加了革命,她成为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浙江分会的领导人,她的女性话语则表现为五个特征:对清廷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揭露:表达她救国的雄心壮志;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宣传男女平权;表现她国事第一的崇高品质。在新生代女作家正从事“身体写作”的今天,我们重提秋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还原“诗”在历史文化语境中所处的具体和真实的文化身份与文化地位,有助于探寻和敞亮诗的本真面貌;也有助于思索当下诗学(诸如诗的边缘化等)的相关问题。考察“诗”的地位可从文学、艺术和文化三个逐层放大的视阈入手:首先,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学中占据着主流和正统地位;其次,从范围略大的艺术视阈考察,诗被称为“最富于艺术精神的艺术”,并因此而享有艺术代言的资格;最后,置身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中,同样可以看到诗在个体与国家主体性建构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宝玉的婚恋关系和贾府关系,出场顺序和出场率,还有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将金陵十二钗判词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排列而出。  相似文献   

15.
刘丽 《教育文化论坛》2010,2(6):120-124
《湄江吟社诗存》是浙大西迁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危亡时所表达的对中国信念的坚守,是学者们在国事艰难时吃苦耐劳、积极乐观、坚守不渝的人格魅力展现,彰显了中华民族多难兴邦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他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对地方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精神的塑造等,有着多方面的价值。通过对《湄江吟社诗存》的解读,彰显浙大精神,弘扬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中的人文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在《诗经》中有部分诗歌常被疑为错简,原因是诗的内容或抒情语气前后不合。这种看法有一定根据,但失之简单化。《诗经》作为实用性乐歌,其文本形态的最后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歌唱方式、配乐、应用等。本文以《雄雉》为例进行个案分析,试图找到一条解释《诗经》章句不合现象成因的途径,从而为解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宋明两代,理学为盛。理学以一种知识信仰的辐射,渗入诗中,遂有了儒者的理学诗。理学与诗歌成为宋、明士人典范的身份标志,但复古宗唐诗风弥漫下的明代理学诗自不能完全循着宋代理学诗的路数演进,其间的变化正可折射出宋明理学在不同文化生态下的诗歌体现。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者一直认为增插在《三国志演义》中的"静轩诗"所咏吟的是古人古事,属于诗歌体类中的咏史诗。对此,本文通过举例论证、量化分析后的结果却是否定的,认为"静轩诗"所吟咏的是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故不可视之为咏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