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传媒》1998,(5)
我从事报刊工作十余年,编采了大量稿件,从中发现顿号这个看似最容易使用的标点,其实最难把握。它的正确使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现将自己的体会概述如下。一、相邻两个表示概数的数字之间不用顿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等七单位1987年1月...  相似文献   

2.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更加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他人的语言。现在通行的标点符号有14种,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是表示语言中的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点号因所表示的停顿的长短可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个句子内部用上了不同的几种符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层次来。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作者可以根据停顿的长短去选用。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编辑界,并列的阿拉伯数字之间和并列的外文字符之间的停顿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但这种用法可能引起3个问题:不符合中文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句子层次混乱甚至造成歧义,句中对应成分标点符号不对应。  相似文献   

4.
科技图书要正确使用逗号和顿号张金锷目前,科技图书中错误率最高的是逗号和顿号。请看下面的句子:(1)各物理参数Mj,Kj,Cj的变化灵敏度相同。(2)其中,R,r是摩擦片的有效内,外径。(1)几个线性无关的向量ε1,ε2,…,εn称为V的一组基。(4)...  相似文献   

5.
多余的顿号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然而,习惯上却有一种用法超出此限,实是用得太滥。相邻的两数字并列,以表示未实指的概数时,如今习惯上加用顿号,如“七、八件”“三、四人”;非相邻数字并列也加顿号,如“三、五天”。其实这里的顿号有不如无。而有些情况下则必不可用,用则生疑。例如:光明日报2月14日严家其同志文章:“一、二十年来不少被人们视为神圣的观点、思想动摇了……”其中“一、”极易被误认为是内容上的序数词。另外,还有“六十四、五岁”“百分之七、八十”“三万五、六千元”“三、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媒介的融合发展,传统媒体的革新也变得越来越深入。笔者试从2009年的《广西日报》要闻版的改版着手,通过改版前的情况分析和改版的意义,试为广西区报纸改版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余的顿号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然而,习惯上却有一种用法超出此限,实是用得太滥。相邻的两数字并列,以表示未实指的概数时,如今习惯上加用顿号,如“七、八件”“三、四人”;非相邻数字并列也加顿号,如“三、五天”。其实这里的顿号有不如无。而有些情况下则必不可用,用则生疑。  相似文献   

8.
在中文科技类图书中,除具有明确数学意义的情况外,表示并列关系的外文或阿拉伯数字之间的停顿用顿号,比用逗号能更准确地表达并列成分间的逻辑关系,且有利于读者快速判断语句结构与含义。  相似文献   

9.
现在,报刊上错用、滥用问号之处甚多。明明不是问句,却用问号,这种情形时有所见。例如: “他在仔细辨别这种声音是哪里传来的?那个黑影是什么东西?脚印有没有可疑之处?”(人民日报1981年8月17日第  相似文献   

10.
莫用错顿号     
《新闻知识》1991年第2期《枪口下抓拍获殊荣》中“……一口气穿越四、五公里山路。”同期《“真诚,千万不要卖弄”》中“……最后也只能表现出二、三分了。”诸如此类的用法,时见于报章,如“四、五十岁”,“十六、七斤”,“八、九千人”等,其中的顿号都属多余。  相似文献   

11.
顿号的谬用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中规定: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当使用汉字。这种情况下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 在笔者阅读过的报刊中,对概数用顿号隔开的差错非常普遍。可见,这个问题尚未引起较多编者、校者的足够重视。笔者略举一例: 《瞭望》周刊今年第22期《手枪帮覆灭记》一文中写道:“他们(指从劳改农场脱逃的恶魔)都是二十五、六岁年纪……”这从字面理解即二十五岁和六岁年纪,把一个概数变为两个具体数了。也  相似文献   

12.
凡从事文字工作人,怕谁也不敢小觑标点符号这“小玩艺儿吧”。有人称之为“笔端的舌头”、“无声的文字”,一点也不夸张。绝大部分标点是无声的(隐讳号“×”、空缺号“□”除外),却往往是“无声胜有声”。别的姑且不说,仅就一个句子中表示停顿时间最短的顿号而言,即可导演出令人哭笑不得的悲喜剧来。  相似文献   

13.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4.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是从写一句话开始,再到写两句话、三句话,才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的。记得有一天,我在班里觉得无聊没事干,就随便翻了翻《前卫报》,无意间看到报纸上有个《思想火花》专栏,虽然它刊登的就是那么一句话,但读后却让人很受教育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对于目前社会上文字使用的混乱,人们已经给予了一定的注意,但是,标点符号使用的混乱和它导致的后果,却似乎还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打个比方说:一篇好文章,就如同一碗甜香糯软的白米饭,乱用的标点,就好比掺入其中的一大把黑沙子:性缓的食客,爱着米饭的适口,耐心地拣去饭中的沙粒。慢慢地坚持吃完,而性急的食客,就有可能连整碗饭都搁置一旁,干脆不吃了。最近读三联书店出版的陈从周先生的随笔《梓室余墨》,就有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16.
顿号误用在一些报刊上经常出现。通过对报刊上出现的一些顿号误用例子进行归类,如并列词语之间、分句之间、连词之前、多层次的并列词语之间、概数之间、约定俗成的并列词语之间、数字序号后、并列的书名号和引号之间等顿号误用,分析其出现错误的原因及订正办法,提出解决顿号误用的一些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扬子晚报》1991年3月12日一版,在题为《谢铁骊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当时,她们还是些十六、七岁的丫头,如今已是二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新华日报》1990年12月20日三版,在题为《人老何须自彷徨》一文中写道:“有人扳起指头来算算,说六十岁到七、八  相似文献   

18.
标点符号中的每一个点号,都有它自己的使用范围。顿号也不例外,它只能用于并列的成分(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例如: ①机器、农具、化肥和农药等,被一车车、一船船运到农村去。②洞内到处都是钟乳石,有的象雨云倒悬空中,有的象白浪滔滔、波浪连天。以上两例的顿号,例①用于并列的词,例②用于并列的词组。下文中的顿号则用错了:  相似文献   

19.
20.
微博的起源及发展 所谓微博,即指微型博客,具有即时发布信息、上传图片、抒发情感、推销商品、播报新闻等多元功能.微博的发展始于2006年美国Twitter网站的建立,该网站也是目前最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微博网站之一.随着国外使用微博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微博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早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与希拉里都在Twitter建立自己的微博主页,通过微博发布竞选进程,宣传各自的参选理念,并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