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 《今日教育》2008,(2):38-38
我班幼儿在小班已经养成了较好地阅读习惯。能有目的、有顺序地翻阅图书。能用较完整的话讲述自己理解的图书内容,但在又寸图片细节的观察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图画书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是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设计本次活动,力图通过老师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关注人物表情等细节,  相似文献   

2.
一、晨间活动让幼儿看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有关解放军生活和战斗英雄事迹的图片和连环画,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看边讲,以此激发幼儿向解放军学习的热情。二、艺术活动1.欣赏乐曲《我是一个兵》。听完两遍乐曲后,我让幼儿说说乐曲所表现的形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图片是幼儿园老师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教具之一,一个故事、一首儿歌、一样物品等等往往都可以借助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编编,继而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总发现一些老师进行完一个活动后就把图片匆匆收起,束之高阁,让人既为老师辛辛苦苦制作的图片昙花一现而感到遗憾,又为孩子似懂非懂没有充分地看够图片而感到叹息。其实,老师们不妨留心试试,上完课后把图片贴在教室墙壁任何一个空地方再让孩子课余时间多看看说说,这时,你也许会发现聪明的孩子对图片画面的留意及对图片内容的…  相似文献   

4.
讲评三例     
例一:一位老师在巡回指导结束后,采用了“群言堂”的讲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来讲。哪个小朋友的作品好,为什么。过样,小朋友们就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时幼儿的回答并不正确,老师就加以指点和引导,使幼儿懂得了应该从画面的布局、颜色的搭配、形象的表现等等方面来评价一幅画的好差。这样的讲评,既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又增强了  相似文献   

5.
看图讲述,要求幼儿能通过观察、思考,看出静止的画面所示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然后把材料组织起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把图片里讲的事情系统而符合情理地讲述出来。从这一教学过程看,它是发展幼儿语言,促进思维发展的好方法。但是,由于目前我园每班幼儿人数有50多个,以往我上看图讲述课时,我在上面讲,幼儿在下面听。他们很少有实际锻炼的时机。他们感到枯燥乏味,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近年来,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对生动、形象、具  相似文献   

6.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孩子们有的说“我想吃”,有的说“我想把它们放在水里玩玩”……老师同意了孩子们的要求,先把水果放在水里玩一玩,然后再吃。孩子们高兴极了。接着,老师请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水果放到水里后会怎么样呢?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会沉到水的下面…  相似文献   

7.
提起韵律活动的教学,老师们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自己在课堂上东奔西跑、声嘶力竭,孩子们则在紧张兮兮地做动作。结果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孩子们也学得很累。笔者对韵律活动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下面几点体会。一、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幼儿感知舞蹈的...  相似文献   

8.
一航 《学前教育》2008,(1):45-45
语言活动中,王老师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故事书。王老师带着孩子一页页翻看。边看边根据画面提问,并及时梳理孩子们的答案。孩子们都很投入,表情专注,不时地还有会心的微笑。但是回答问题的就那么几个幼儿,王老师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鼓励、启发,但是好像并没奏效。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托班体育活动中,老师请保育员给每一个小朋友都戴上一个头饰。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可不一会就有四五个小朋友摘下了头饰,边看边说,根本不听老师讲。有的小朋友是老师刚给他戴上,他随手就摘下来。我走过去问:“你怎么不戴呀!”她小嘴一撅:“太疼了!”在以往的3~4岁幼儿活动过程中,老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总是把直观形象的头饰戴在幼儿头上。今天托班的老师也采取这种办法,我感到不适合。其一,2~3岁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不能理解头饰与自己的关系,因此在活动中尤其是在分角色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的要求,幼儿园里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幼儿读物,这些图书经过孩子们千百次的翻阅之后,有的已破旧得不能再修补成册了。面对这样一堆孩子们已不再问津的破图书,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让这些破图书在教师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中发挥作用。我们先将破图书分成两类:一类是画面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2008,(5):30-31
语言活动中,王老师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故事书。王老师带着孩子一页页翻看,边看边根据画面提问,并总是及时梳理孩子们的答案。孩子们的反应都很投入,表情专注,不时地还有会心的微笑,但是回答问题的就那几个幼儿,虽然王老师也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鼓励、启发,但是好像并没奏效。  相似文献   

12.
钱芬  钱芬  钱芬 《山东教育》2004,(5):56-57
活动室的每张桌上摆着苹果、梨、香蕉、西红柿等水果及一盆水,桌上还放着幼儿记录用的卡片和水果小图片。随着老师一声亲切的招呼,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指点着、议论着各种水果。有的描述它们的形状;有的在回忆吃这些水果时的情景……大约过了5分钟,老师请孩子们安静下来,问  相似文献   

13.
看图讲述是启发幼儿在观察、理解图片的基础上表达意图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对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图”“看”“讲”是不可缺少、相辅相成的三要素,把握了这“三要素”,就能提高其整体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目的。一、图——看回讲述的语立提纲如果把看日讲述作为口头作文,那么其中的“图”便成了口头作文的提纲。图片是向幼儿进行教学的有力工具。幼儿学习抽象的语育必须以具体形象为依据,但具体的事物不可能样样满足教学的要求,因而就需要借助图片,使它在现实的感觉和经验之…  相似文献   

14.
小中班幼儿的运水活动主要是解决一个情景问题:将大水箱中的水装到一些小水盆中。老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孩子们活动,在活动完成后进行小结。每次活动中,孩子们画出他们个人的做法并请老师帮助写上图注。这些画将汇集成一大本集体试验经历的记录,孩子们十分喜欢看这样的书。  相似文献   

15.
看图书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色彩鲜艳的画面、生动逼真的图像都是吸引幼儿的源泉。可阅读活动结束后一片狼籍的图书却令老师倍感头疼,既要匆忙整理图书,又要引入下一个活动环节,常常会弄得手忙脚乱。孩子到了大班后,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于是,我引导幼儿学会整理图书,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了责任感意识,又使教师腾  相似文献   

16.
一快乐教学,保教结合。前苏联心理学博士阿莫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中论述“乐学”的时候强调,孩子们都爱乐,但用什么使他们感到欢乐,是巧克糖,还是知识,当然,两者皆可。但他认为,首先用知识使他们快乐,要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就得经常听到孩子们的笑声。笑是一种心情快乐的鲜明表现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如在小班语言教学《小猪变干净了》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向幼儿展示一组引幼儿发笑的不讲卫生的小猪图片,根据图片内容讲述一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增加乐学情景,使幼儿在笑声与欢快中接受知识,进入探求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图书阅读指导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初步掌握阅读图书的技能呢?我认为提问的恰当与否是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成败的关键。在实践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人物心理活动设计提问。幼儿在看图书时,常常把画面割裂开来,缺乏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因此,我常常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如阅读故事《小刺猬学时髦》时,我通过“小刺猬  相似文献   

18.
启迪幼儿的智慧和才能,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适应这一要求,我在语言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变以“讲”为主为以“启”为主随着全社会科学文化和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的智力也在迅速提高。如果还按传统的方式教学,势必会压抑孩子们的智力萌芽。特别是孩子到了大班,认识能力迅速发展,许多问题不等老师说完,他们就抢先答出来,插话现象也特别多。这说明幼儿的求知欲已出现一个新的飞跃。若不改进教法,让他们仍然吃老师嚼过的“馍”,孩子们必定感到无味。针对这种情况,我试探着改变了教学常规。在讲故事时,我打破了“老三遍”的框框,根据故事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故事由老师讲一部分,再让孩子们续编一部分;有的先让他们自己看图片编故事,然后由老师补充;有的从头至尾只讲一遍,便可达到教学目的、如:教《聪明的乌龟》,教师出示玩具乌龟引出课题,让幼儿讲讲乌龟的外形特征,理解动词“缩”的含义。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边听边想边回答。老师  相似文献   

19.
夏天的故事     
这是一次以现场观察为背景的培训活动。我们想让老师们置身于教育活动的现场,感悟新的教学方式所体现的新理念。课题组的成员和实验园的王老师经过讨论,决定使用我们在“九五”期间形成的有关主题画的新策略:选择一个孩子们有亲身经历、目前仍很关注的主题——事先通过交谈了解孩子们有关这一主题的故事——在图书角投放能帮助孩子们构思画面和解决技能问题的图片、图书资料或实物——帮画完  相似文献   

20.
教幼儿观察动物时,老师一般有几怕:一怕麻烦,二怕孩子乱,三怕动物“不听话”。因此,常常用标本、图片或幻灯代替活物。结果孩子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完全的,甚至会产生错觉。为了使幼儿获得真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我们曾经带幼儿去饲养场观察猪牛羊,去动物园观察飞禽走兽,去孵坊看小鸡,还设法把小鸡、小鸭和小兔请到幼儿园作客,让孩子们尽情地观察,并组织他们饲养这些小动物。实践证明,观察活物要比观察死的东西真实、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