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反映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趋向,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才、教师的成功、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跨越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受益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应强化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任务,教职工文化是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技能、文化修养、文明程度,根植于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提高教职工素质、激发教职工育人热情、建设科技校园、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排舞运动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职工特色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F0002-F0002,F0003
学院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把校园文化活动纳入第二课堂加以积极建设。近年来,先后举办师生运动会、广播体操比赛、女教职工秧歌舞比赛、大型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朗诵会、金话筒主持人大赛、英语大赛、三项棋类比赛、学生社团活动大赛等。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就业文化发展共存于校园之中,推进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的良好融合对于校园文化、就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自身素质建设等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文化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校风校貌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学生成长生活的主要环境概况。它是实现学校环境育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正确认识校园文化及其教育作用,对于指导教育者有效地教育、管理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军伟 《文教资料》2011,(4):114-115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理论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论证了人的主体性是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造性的统一。这对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激发和发挥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校园文化中与体育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的—部分。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对 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建立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品牌学校的灵魂,是品牌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我校在打造品牌校园文化时,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应该把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把延安文化引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成为有地域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ised over recent decades. This paper examines a range of challenges that can arise where teaching staff in one context support and implement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itiatives in another international context – transnational teaching. We use examples and experiences from our own practice to highlight challenges that arise from implementing cross-cultural and transnational teaching and that warrant further exploration, including differing expectations; differing views of learners and learning; the illusory nature of transformed practice; and time constraints. We discuss these challenges in the light of Hofstede's model of cultural dimensions as well as critiquing this model. We then highlight some possibl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work that include modelling good practice; ensuring reciprocity and mutual benefit; ensuring individual integrity and institutional credibility; and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transnational staff.  相似文献   

12.
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培养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实验室开放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做好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就多年来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经验,探讨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的培养、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实验室准入登记制度以及生物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诗教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之核心,能启迪学生智慧、重塑人文精神、提升审美能力、和谐人际关系。文理兼融、熟读经典、编撰教材、培养师资、鼓励创作是推行诗教之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形态与观念形态的文化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应该在规范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把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放在大学文化的视野里,不断提炼、加工、升华成大家共有的文化理念,并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最终形成广大师生共同拥有的大学文化,从而形成长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应特别着眼于“三个提高”: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提高大学自身的文化品位。文章从“三个提高”入手,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旅游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支,是实施涉外旅游活动的重要工具。它的教学离不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异民族文化特征和本民族文化特征。教师可以利用显性文化教学法和隐性文化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我国水文化教育的意义和内容。指出了我国水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校园环境、地方特色或媒体网络等。明确了我国水文化教育取得的成绩,如意义逐渐深刻、内容逐渐丰富、途径逐渐增加、团队逐渐扩大、成果逐渐涌现等。提出了促进我国水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如提高水文化教育重视程度、加强水文化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水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加强水文化教育师资力量、加强水文化教育国际视野等。  相似文献   

18.
职业综合素养取向的高职数学文化课程建设,是深化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树立高职数学文化教育观、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优化课程教育模式、抓好教材建设、做好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建立课程开发保障机制等是探讨高职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关涉到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质量文化建设在地方高校往往被忽视。地方高校建设质量文化,应当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合理设定目标,在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并在评估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The recruitment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taff is viewed as one of the strategies to internationalise th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taff, however, usually encounter many challenges when in a foreign context.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hallenges of Chinese academic staff teaching in the UK in terms of language, relationships and culture. Eight Chinese academic staff from three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 one UK university were interviewed. The interviews focused on three areas: their language abilities, socialisation patterns and ideas of pedagogy. It is hoped the study may help institutions, educators and scholars to consider this worthwhile issue as an area of study and provide better support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ta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