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87页. 教学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在设计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让学生在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49—52页教学目标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并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2.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进行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3.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设疑引入1.猜谜语。世界上最短又最长、最慢又最快、最便宜而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2.设疑引入。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一天中我们要做很多事情,比如上课、做作业、吃饭等等。…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教师出示少儿节目单。师:你喜欢什么节目,它在什么时间播出?生1:我喜欢“金色的童年”节目,它在8时10分播出。生2:我喜欢“大风车”节目,它在18时30分播出。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有幸在一次教材培训活动中,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的一堂《24时记时法》示范课。黄老师这节课,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暗合了当前国际数学教学的新走向,现将这堂示范课赏析如下,以飨读者。一、创设情境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相似文献   

5.
6.
黄爱华 《广西教育》2010,(10):27-30
一、猜一猜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日。  相似文献   

7.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互相转换。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9耀51页。【教学目标】1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初步理解其基本原理,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转换。2援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增强探索意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课件演示:一天呀,猪八戒收到一张请柬,他打开一看: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第二天,天还没亮,猪八戒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忙忙赶往瑶池赴宴。可  相似文献   

10.
《24时记时法》投影片的制作王克军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中,“24时计时法”的教学,白天时刻学生容易掌握运用,下午1—6点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也能够比较准确地换算与转化。而晚上7—12点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错误便明显增多,记忆的反复性也很大。其...  相似文献   

11.
对应,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它散见于小学各阶段的学习内容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学生有了一定的对应意识,便能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明晰的主线,化繁为简,应对自如。三年级《24时记时法》的教学,许多教师的体会是"难"!因为难,有的教师往往将一课时的内容分成几课时来教,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难在哪儿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大市级的公开研讨活动中,我有幸执教了《24时记时法》这节课。这一内容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经过精心的准备,课上得比较成功。课后,我再次仔细审视教案,回忆教学,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感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  相似文献   

13.
一、谈话,初步了解两种记时法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老师在钟面上拨一个时刻(拨3:00),你能认出来吗?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自主发现并归纳普通时记时法和24时记  相似文献   

15.
“一纲多本”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现实状况,“一纲”是指目前我国统一以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为纲,“多本”即指在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学目标任务要求之下,出现了“人教版”、“北师大版”、  相似文献   

16.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基于情境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学习。现结合《24时记时法》具体谈一谈。  相似文献   

17.
一、谈话,初步了了解两种记时法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老师在钟面上拨一个时刻(拨3:00),你能认出来吗? 生:3点. 师:通常,3点时你可能在于吗? 生:我在上课. 生:如果是周末,我可能在玩. 师:有不一样的吗? 生:我应该在睡觉. 师:奇怪,同样3点,怎么有人在上课,又有人在睡觉? 生:因为有的是早晨3点,有的是下午3点. 师:看来,只说3点容易混淆.而有了像凌晨、下午这样的时间词呢? 生:很清楚,不会再混淆了. (教师在黑板上贴卡片)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5册"一天的时间——24时记时法"。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2.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  相似文献   

19.
正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基于情境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策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中学习。现结合《24时记时法》具体谈一谈。一、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日子,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经典与现代”数学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聆听了一些数学教学专家的讲座,观摩了几堂数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是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几堂数学课上,笔者感受到了名师们与众不同的教学风采。独具匠心的教学预设,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新颖巧妙的引导点拨,于细节处见精神,于关键处见智慧,确实值得学习。现将感受最深的教学案例中的精彩片断摘录如下,并说说自己的些许感想,便于与同行们共同切磋。教学案例:24时计时法片断一:师: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播放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的起始音乐)你们听过这段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