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佛航  李春森 《垂钓》2001,(6):58-59
不同性能的钓竿,各有特定的用途,在使用时一定要用其所长,充分发挥钓竿本身的潜能。硬竿:由于竿身硬,弹性好,具有强大的拉力.在与大鱼拼搏时能显出它超强的适应性,遛鱼、领鱼方便,用不了几个回合,就能将鱼拉回来。参加钓鱼比赛时,能很快将鱼制服,既不易干扰邻近的钓手,又能争取垂钓的时间。在钓草塘鱼或进行游钓配短线或中长线时,还是选用硬竿好。  相似文献   

2.
飞鱼三人相     
张炎冰 《垂钓》2003,(4):27-29
近年来,钓鱼比赛越来越重视钓混合鱼这个项目更能考察钓手的基本功和临场应变能力。一般来说,大鱼是不能“飞”的,因为会对钩、线、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为了提高上鱼速度,飞鱼则变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与台钓     
我第一次见识台钓是1990年7月2日杭州市钓协与台湾台中市钓协举办的钓鱼联谊赛上。那场比赛在钱塘江畔的近江渔场举行。比赛采取杭州钓手与台中钓手相互间隔抽签定位。我们杭州钓手均是传统钓法,用立漂或星漂沉底钓,鱼饵多为蚯蚓或面饵。台中钓手清一色的台钓。赛场虽然是混养鱼塘,但罗非鱼特别多,钓罗非鱼正是台中钓手的强项。比赛开始后,只见台中钓手挂上饵料后很快就有鱼上钩,有时还一竿中鱼两条,让我们领教了台钓的厉害。我们用蚯蚓很难钓上一尾鱼。当台中钓手频频上鱼之时,我们就很少有鱼咬钩了。这场比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钓是竞技赛中一种比较先进的钓技。比赛结束后,我旁边钓位的台中钓手陈先生送给我两支孔雀毛浮漂,还有竿架、抄网等钓具,使我学习台钓有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猾口鲫攻略     
王怀斌 《钓鱼》2006,(2):25-26
在竞技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能遇到猾口鱼。而猾口鱼又比较难钓,说猾口鱼难钓,是因为猾口鱼不但吃口特别。吸吐快。更是因为猾口鱼的鱼情变化快,而每一种鱼情所对应的钓法又不同。在同一场比赛中我们开始的钓法可能与鱼情相符。可钓着钓着就找不到感觉了;大家现在都在试着找一种万全的办法来对付猾口鱼。我认为这有点一厢情愿。要想钓好猾口鱼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弄清两种情况,一是鱼口的变化,二是泳层的变化。所以钓猾口鱼要采取随机变化式的钓法。下面我就从认鱼口辨鱼层来谈谈怎样钓猾口鱼。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钓鱼》2007,(4X):22-23
(三)鱼钩。目前,市场上鱼钩种类繁杂,针对性较强,这种现状造成了钓友在选择上的盲目性。应用于竞技比赛,在钓以鲫鱼为主的对象鱼时一般使用钩条细、钩锚长的袖型钩为主,在钓混养鱼情时,新关东钩型是不错的选择。但用于钓鱼情不定的野钓时却不能以此为标准,野钓时如果从既能钓上小鱼又不至于跑掉大鱼角度出发,对鱼钩的选择除了品牌要求外,小号粗钩条应该是一个标准。小号钩可以保证大小鱼都能入口,钩条粗一方面是从野生鱼吃口重,对钩子重量大小要求相对比较低方面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从大鱼不容易拉豁鱼钩造成跑鱼方面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如何拿大鱼     
张东明 《钓鱼》2005,(5):18-18
钓住大鱼是一回事,能不能拉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为什么有很多钓手,特别是些新钓手钓不住大鱼,不是滑钩逃跑就是折竿断线拉不起来呢?这除了钩小、线细等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外,主要还是没有掌握住起竿遛鱼的技巧。就此,根据我多年垂钓的体验,做一肤浅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王跃进 《钓鱼》2007,(6X):25-25
一般来讲,钓新鱼、钓小鱼钓组灵敏点好;钓猾鱼、钓大鱼应迟钝些。其实新鱼、小鱼因没有上当吃亏的经验,钓手在垂钓时只要把钓组弄个八九不离十就行,但猾鱼、大鱼久经沙场,九死一生,而谨慎多疑,所以在垂钓时钓手就应当在“鱼”身上多费点心思了,投其所好,欲擒故纵,总之是要减少疑惑,丧失警惕,让其“吃一堑”的记忆库里找不到能引起警觉的“存盘”,  相似文献   

8.
吕渭坡 《钓鱼》2004,(4):16-16
有人说:钓翁之间不在鱼,能消磨时间也是一种乐趣。其实呢你天天出钓,老是无鱼问津,心中也不是滋味。钓它三五次空手而归还能将就,十天半月还是无鱼,钓鱼的热情必然会冷却下来,不要老是羡慕人家钓到大鱼或是众多的鲫鱼。只要你放宽了心,改变钓法,到溪里去钓小鲌鱼,你的钓兴就会峰回路转地持续下来。  相似文献   

9.
严实 《钓鱼》2010,(12):12-13
5、大与小 凑口型 在钓鱼比赛统一为“台钓”之后,钓鱼人对钓组的认识是:悬坠攻小鱼,钓得快;“传统”守大鱼,钓得慢。其实钓大鱼与钓小鱼不完全是由钓组决定的,还与钓饵的形状、大小和鱼的口型有关。例如坠钩沉底钓鳊鱼,即使是尾重小于50克,张口不足0.5厘米的小鳊鱼也能吞下黄豆大的钓饵。钓鲫鱼用搓饵,但区别鱼的大小,小钩搓球形或长卵形饵,鱼吸入顺利,如果钓组迟钝,  相似文献   

10.
张铨 《垂钓》2011,(3):30-31
每到一处新钓场钓鱼,我常为使用什么样的钓组大伤脑筋:使用细小钓组,怕来大鱼跑了;用粗犷一些的,又怕耽误钓小些的鱼。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我配出了一套“通杀”型的钓组,非常适合野钓不同大小的鲫鱼。  相似文献   

11.
任志新 《钓鱼》2004,(11):13-13
钓离底是悬坠钓法在竞技比赛或池钓时经常采用的一种主动找鱼的战术,但能否用于野钓水库、江河等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少有人提及。笔者近日的一次钓鱼实践又一次证明,在天气不好时改底钓为离底钓不失为继续获鱼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居田 《钓鱼》2006,(17):67-67
陕西宝鸡有个漂亮“美眉”张颖,白白的脸蛋双眼皮,一脸灿烂的笑魇,连鱼看见都想跳出水。谁料想如此漂亮美眉,却醉心山山水水风风雨雨去钓鱼,钓鱼场上英姿飒爽.半边天实在威风,全国钓鱼比赛,她钓了2分压须眉;水库休闲,照样爬山涉水。今年6月10日,张颖又瞄上了白荻沟水库,听说那里出大鱼,只不过人家都用矶钓竿.竿上带轮子,只要上了大鱼,十有八九跑不了。你猜张颖怎么说:我就用手竿.不信钓不上大鱼。  相似文献   

13.
去年入冬后,多数钓场已水浅鱼稀,且鱼已深藏少动不思食,我钓大鱼的欲望也荡然无存,每次出钓轻装上阵,只带一支短竿配上小钩细线。12月20日,我和单位老年钓协的十几位钓友来到长沙市望城县金泽度假村钓鱼,不料临近收竿时我中大鱼了,由于用的是小钩细线,经不住大鱼的挣扎冲击,很快就发生了竿直线断跑鱼的一幕,留下了难以挽回的遗憾。不过由此也得到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冬钓也可能钓到大鱼。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钓鱼     
放假的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钓鱼。记得有一天,我和爸爸还有我爸爸的同事一起去钓鱼。我挂上鱼食,怀着希望把鱼钩抛进水里。不料,一不小心我的脚被抽水管夹住了,我只好放下竿去拔脚。拔出脚之后我又看了看漂,但漂已经没影了,我想可能是水有点深,沉下去了。我一提竿,鱼竿一下子弯了下去,我想肯定是上大鱼了,于是按照爸爸教给我的“8”字遛鱼法,遛起鱼来。终于把鱼遛累了,我提上来一看,原来是一条35厘米长的大鲂鱼。就这样,过完钓鲂鱼瘾之后,我又去钓鲫鱼。只见浮漂点了一下,然后又送上两目,我一提竿,竟是双钩上了两条小鲫鱼。  相似文献   

15.
邹思全 《钓鱼》2010,(24):18-19
四、选竿子 在晚冬早春钓鲫鱼,竿子的选择使用很重要,并不是随便一支竿就能胜任的。尤其是在水库野钓,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水库里的鱼大小不一,鱼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虽然是主钓鲫鱼,但有时也会有其它大鱼咬钩,就是鲫鱼,其个头也比较大,因使用的钓组细小,在竿子的选择上就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牛 《钓鱼》2005,(20):40-40
有了“四不象”钓组,我再也不必为上大鱼担忧,同时也增加了我战胜大鱼的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关新铭  周厚庆 《钓鱼》2007,(6X):36-36
近些年,北京的许多传统钓手将原本在海竿上所使用的钓组用在手竿上,在钓取大鱼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像手竿挂飞钩钓鲢、挂组钩钓鲤和挂爆炸钩钓混合鱼等。而手竿挂串钩钓草鱼,效果则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王亮 《中国钓鱼》2006,(11):24-25
在速钓鲫鱼比赛中,部分钓友往往不重视卸鱼这一环节,认为不就是简单的挡针上一磕n-57其实不然,卸鱼是一项关键技术,会对比赛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在钓对象鱼为15-150克的小鲫鱼,时速百尾左右的比赛中,一般钓手都选择0.08-0.2号的脑线。这种细而柔的脑线在比赛中经常会因为切线、缠绕或卸鱼受损而更换。  相似文献   

19.
刘定龙 《钓鱼》2012,(22):23-23
四年前,笔者和很多酷爱悬坠钓的钓友一样,以细线小钩擒大鱼为乐、为荣、为目标,总爱把池塘悬坠钓的习惯带到休闲钓中去。但是现在,笔者会更实际一点:细线是钓小鱼的,粗线是钓大鱼的。在实际使用中,我极有可能走两个极端:钓鲫鱼、白鲦一类的小型鱼,我用线可能比谁都细;钓鲤、草等大型鱼,我用线可能和传统钓的老头们一样粗。这个习惯,是在无数次水库跑鱼、无数次"没有鱼"的小河沟钓鱼时总结得到的。  相似文献   

20.
杜向东 《钓鱼》2005,(19):27-27
夏季夜钓,避开了烈日高温的煎熬和小杂鱼的搅扰,清静纳凉又易上大鱼,受到了许多钓友的喜爱。悬坠钓法在夜钓中的用标有灯照视标法和发光棒套标法两种。灯照视漂法具有与白天相同灵敏的优点,但在大部分钓池边光照不强的环境下,突然有亮光照射水面,大鱼轻易不敢八窝。特别是在水库夜钓惊鱼现象更为明显。发光棒套标法减少了惊鱼因素,更易上大鱼,不失为夜钓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