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浅析国内纪录片娱乐化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纪录片娱乐化,正如<探索·发现>的主编盛振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探索·发现>的解释是知识娱乐化,把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内容用讲故事的解说方式呈现给观众,利用所有可能的电视手段进行表现.比如用扮演的手法完成历史的重现,加之相关人物的访谈、动画特技,表现手法甚至比故事片更加充分,更加‘无边界'."而本文所指的纪录片,是以栏目为依托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2.
所谓纪录片娱乐化,就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呈现给观众。如在创作时注重对纪录对象采取情感化、情节化表现,大量运用悬念和揭秘等叙事手法,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对声画元素进行唯美处理,把严肃的历史、科技知识进行娱乐化的包装,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电视手段讲述给观众。这种理念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摈弃了纪录片创作者个性至上、漠视收视对  相似文献   

3.
黄雄  刘珺 《新闻窗》2009,(5):60-62
电视纪录片娱乐化是指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呈现给受众①。  相似文献   

4.
以历史题材为主体内容的电视纪实栏目渐趋规模化,其中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栏目化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向观众展示历史背景的同时,注重深入细致的解读,呈现出越来越鲜明的新闻性和越来越浓郁的现实情怀,这类电视栏目的发展或许表明:将以历史题材纪录片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片纳入电视新闻传播整体架构予以重点关注,以寻求电视新闻节目类型的突破,适逢其时;将电视新闻置于当前以电视剧、综艺娱乐为主体的电视节目竞争格局中进行重点布局,以实现电视媒体社会责任的重建,适逢其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最初纪录片被定位为精英影视文化的一种。但是,国外探索频道和国家地理频道等带着浓重商业、娱乐气息的纪录片却在国内受到热烈追捧。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大型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的纪录片——《探索·发现》也为自己注入了全新理念:让更多的娱乐化元素融入到纪录片中,打造适合观众口味的娱乐化纪录片。但是,娱乐化真的是成长中的中  相似文献   

6.
唐永勇 《新闻传播》2014,(2):191-192,194
当前,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纪录片与电视栏目相结合,纪录片的栏目化已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纪录重庆》栏目化的生存方式,从宏观的视角观照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路径和整体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栏目在我国电视发展中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纪录片水平仍然是衡量一个电视台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栏目和综艺娱乐栏目的迅速发展,使纪录片栏目逐渐陷入边缘化的危机之中。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年,综艺娱乐开始走低,我们又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纪录片栏目活跃于荧屏。  相似文献   

8.
《探索·发现》栏目自2001年7月在央视开播,它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纪录片栏目。其以"在未知的领域探索,在已知的领域重新发现"为宗旨,用娱乐化的理念操作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满足了中国广大受众的需求,但是作为Discovery影响的直接产物,其模仿容易,把握方向难,发展更难。社会需要《探索.发现》这样的节目能够逐渐学会从受众的需要,发掘相应的形式手段,或遵循、或破坏节目制作的惯例成规,对电视节目的各种元素、程式进行组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收视市场上获取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一、电视纪录片传递正能量现状 1、娱乐环境下,纪录片处于边缘化 当今媒介环境下,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日益强劲,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柔性文化深受观众喜爱,而纪录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长期处于边缘地带.著名纪录片学者和制作人张同道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纪录片电视台栏目设置处于边缘化.电视纪录片是电视专栏节目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然而,除了专门的纪录频道外,从央视到地方台,大多频道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纪录片栏目,专门从事纪录片创作、研发的创作团队几乎没有,即便设置了纪录片栏目,栏目的策划、宣传、推广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传媒产业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受欧美商业化纪录片的影响,新世纪我国纪录片创作发生重要转向。我国纪录片不再专注于精英化纪录片创作,转而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大量制作面向大众的纪录片作品,创作手法上也非常注重内容的娱乐化,尝试利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和高技术电视手段提高观赏性。这一转向给我国电视纪录片创造了新的生机,但也带来一些值得反思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娱乐化”与“情景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中国观众们忽然发现电视上放的纪录片竟越来越像美国大片了——场景壮美、画面精致、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连包装都变得时尚起来。它们以讲故事的方式和近乎完美的影像表现历史、文化、自然以及生命奥秘,这些新派纪录片已经成功地把长期视作小众化的高端产品变成了符合大众收视习惯的公共娱乐产品,其繁荣几乎快要掩盖了纪录片整体依旧面临的生存问题。但是,目前依然很少有电视台给纪录片栏目安排黄金时段,因为纪录片没有稳定可观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的栏目化、故事化、网络化等研究,都是希望为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新疆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不断探索与尝试,新疆纪录片一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凤凰卫视继娱乐和新闻之后,开始拓展新的电视题材领域,推出了以<唐人街>、<冷暖人生>、<凤凰大视野>、<口述历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文和历史类纪录栏目,这是凤凰卫视电视产业新的价值增长点.相比于同期国内其他纪录片栏目(频道),凤凰卫视纪录片在社会影响和商业回报方面无疑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4.
周林  朱振梅 《青年记者》2007,(14):123-124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日益被观众疏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方面,轻松活泼的娱乐秀节目和引人人胜的电视剧夺取了大块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对收视率广告利润的日益重视,使得当前以栏目化的形式存在的电视纪录片面临商业利润的压力。同时,栏目化一方面使电视纪录片获得了生存地盘,又造成了与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独立性正在受到市场化、制度化等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栏目化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纪录片与栏目“联姻”,栏目化纪录片逐渐成为电视纪录片的主流。那么纪录片为什么要栏目化,纪录片栏目化后的13年里,给记录片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据考证,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部纪录片是1905年的《定军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自此纪录片与电视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以"栏目"形式在电视台播出逐渐成为纪录片的主要生存模式。许多从业人员认为:中国纪录片经过多年的摔打、考验、探索和发展,纪录片走栏目化道路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纪录片先进的栏目化相比,中国纪录片市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许多纪录片长期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真正的栏目化意识。本文从我国当代纪录片发展现状、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以及纪录片栏目化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对纪录片栏目化做一些探索与思考,希望对我国纪录片未来的发展做一点微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电视栏目纪录片在历经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的繁盛之后,逐渐走向了衰落。然而在中国,纪录片与大众沟通的最佳渠道便是电视栏目纪录片。化转型期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纷纭变幻,栏目纪录片其实正拥有广阔的表现空间。栏目纪录片急需改革自身,记叙下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范星 《视听界》2011,(1):67-68
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短暂繁荣之后,电视纪录片并没有按照节目化、栏目化和频道化的线性规律顺利发展,而是出现了一定的回退。目前,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已经难成气候,体育纪录片境况更加艰难,除了央视《体育人间》的坚挺,其他地面体育频道很难有常态纪录片栏目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一部好的纪录片作品的诞生,往往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其创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只有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中,纪录片才能为观众提供一个人类生存的某个阶段的活的历史,才能保留生活自然流程的偶发性和丰富性细节,以及经过交流和反馈之后积累的情绪氛围,展现更为丰富的人文背景,所以,有人把时间称为记录片的“第一要素”。但是,在栏目化的生产过程中,完成额定工作量成了各栏目制片人的首要任务。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栏目,是全国第一个以纪录片命名的电视纪录片栏目,自1993年创办至今已有十三年,栏目组聚集着一群执着的纪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娱乐化风靡全球的今天,"娱乐至上"很快成为了全球娱乐化的一股巨浪,各大电视台都会有一些娱乐性电视节目,而相对而言,一些探索类记录片却比较冷淡,分析探索类纪录片中的一些娱乐元素,并探讨纪录片对娱乐元素的应用与影响,从而为探索类纪录片注入新鲜血液,以使纪录片占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