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驰 《教育探索》2008,(5):110-111
关怀德育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是伦理学家、教育家内尔.诺丁斯,该理论强调从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关怀,并且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对关怀伦理学进行借鉴,在高校中实施关怀德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当代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西方关怀伦理的思想传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诺丁斯的关怀所具有的具体性、个体性、主体间性等特征彰显了鲜明的时代个性。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以身作则、对话、实践和认可。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就要尊重并合理引导生命的个性、差异性;即便每个人都实现了最好的自我,差异仍然难免。  相似文献   

3.
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反映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本文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出发,尝试运用诺丁斯关怀理论从师生情感、学生自由和幸福体验三个视角探讨道德教育,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提出师生关系、教学、课程等方面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诺丁斯关心理论是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它着重强调"关心"的关系性,认为关心教育有榜样、对话、实践、证实这四种主要的方法。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突出"关心"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它重视被关心者的反应,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领路者和引路人,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对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评价体制、师生交往、德育目标、大学生品德现状中都存在着关心的缺失。诺丁斯的关心理论为我国高校德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借鉴其理论,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把关心纳入德育内容,注重道德情感的激发,提高教师的关心素养,营造关心型文化。  相似文献   

6.
关怀教育:超越与界限——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诺丁斯的关怀伦理是对传统理性伦理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主要包括:特殊化伦理对普遍化伦理的超越;关系自我对单子自我的超越;伦理情感对伦理理性的超越。从这种新的伦理理论出发,诺丁斯建立了一种以关怀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研究者在对诺丁斯这种教育理论进行详细解释之后,认为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基础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可能“界限”:关怀的正当性;伦理性关怀的可能性;关怀作为特殊化伦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因缺乏关心而引发的高校师生关系的疏离,并进而导致大学生道德滑坡的现象已成为我国高校德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积极关怀模式基本理论简介 积极关怀模式理论以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Peter Mcph8il)关怀模式理论和美国教育学家诺丁斯(Nel Noddings)关怀模式理论为代表。二者都是以人性的关怀为己任,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道德的基本要求。诺丁斯与麦克菲尔的理论出发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描述关怀模式时,二者经常被评论家放在一起,但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乏关怀,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限制。诺丁斯的关心伦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诺丁斯的关心伦理强调情感和非理性精神在个体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关心关系,主张围绕关心的主题来组织课程与教学。从关心伦理的视角出发,教师专业发展在目标上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关怀素养,围绕关心为主题来组织课程,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职业意识,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赵静  高翔 《教师》2011,(2):7-7
一、关于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1.对关怀概念的理解 关怀是一种全心投入有所分担的精神状态,是对某人某事负有保护维持的责任。诺丁斯认为,关怀是一种"投注或全身心的投入状态",即在精神上抱有某种责任感和牵挂感。这种关怀不是接受,而是和他人一起去感受。  相似文献   

11.
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借鉴其理论,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把关心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中,注重道德情感的激发,提高教师的关心素养,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为基础,赋予了“关怀”独特的伦理道德内涵,强调以“关怀”为导向的道德教育目标,主张学校应以“关怀”为主题组织教育内容,提出了通过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四种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高校德育的启示为:以“关怀”为核心,重新定位高校的德育目标;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增进师生理解,构建彼此关心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师生存现状,给予教师足够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应用,提出了关心教育理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怀之间的关联性,并阐述如何建立起关心型学校、家庭与社会,从而在充满关心氛围的学校、家庭、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共同培养具有关心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工作开展以及工作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辅导员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工作热情的制约。只有努力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党团组织理论应用能力,政治洞察分析能力,思想动态调研能力以及干部培训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Beyond Care?     
Care is a feature of all of our lives, all of the time. An analysis of Scotland's Curriculum for Excellence reveals that care and caring permeate complex dimensions of life in and after school and we ask here, if, on some accounts, care can do the work required of it. Acknowledging the significance of her contribution to care, we focus on the work of Nel Noddings suggesting that she pay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other emotions implicated in the work of morally appropriate care. We argue here that Noddings' version of care would benefit from the support of an ethical theory of the emotions, including a moralized form of compassion, if care in schools is to be both better understood and more likely realis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及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着手,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浅议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服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王信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3):99-101
由建制初期的辅导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到当下涉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突发事件的处理、帮困助学、就业指导、协调配合各级关系以及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等诸多方面,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呈现出日益泛化趋势。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规定是纲领性的,具有宽泛的解读空间。实践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常常出现偏离、脱离主要工作职责的现象,其工作职责需要重新梳理和划分,确定科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18.
孙颖  景鹏 《成人教育》2014,(11):98-100
法约尔是法国古典管理学家之一,他提出的管理理论即管理职能的五要素和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学生是高等院校组织的主体,而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的工作执行力是学生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因此,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执行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辅导员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提出了"五个坚持",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