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此,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被挖掘出来,在体育课程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将客观的、显性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隐性的、潜在的体育兴趣、意识、情感、能力、习惯的形成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新课标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如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发现,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是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并培养运动意识的主要途径,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意义,在新课改持续推行的当下,体育教育工作面临着发展挑战。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学生自我意识的调整使学生的自主意识较为强烈,他们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与判断会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体育教育内容,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在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去获取的.同时,体育学习必须是在承受一定运动负荷下的身体练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有9年多的时间了,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三条新的体育课程理念是值得全体教师进一步关注的:其一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其二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其三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课程改革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规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在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拓展课程的学习领域、划分学习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等方面,改革力度大,有创新,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就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而言。如何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则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运动学习以及体能全面、协调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运动的需要及兴趣。然而,当前不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运动兴趣、运动学习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应是深化的儿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研究室刘馨副教授与北京市丰台区幼儿教育研究室体育课题组的老师们就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探索出了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种途径与方法。现将研究成果之一“通过开展体育活…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中小幼四阶体育课程囊括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育。文章运用文献比较法、逻辑推理法等,从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大中小幼四阶体育课程构建导引进行探索;按照青少年儿童年龄、身心发展特征、运动技能学习规律等,将四阶体育划分为两大类别,即幼儿园与小学、中学与高校;并提出四阶体育课程构建建议,包括创新理念、拓宽机制、改善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技术与健康之争”。本人不同意这一说法。《新课程标准》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运动技能教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新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专门设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1.
按照新课程标准,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只注重锻炼身体和培养运动技能的传统课程观。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借鉴国外教师先进的体育教学策略经验,可以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通过中美体育教学实践案例的教学策略思想、策略内容和实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程有效实施在内容选择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相结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各方面协调发展,强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以及追求体育课程的思想性;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上凸显教学时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结合,以探究启发为教学过程的导向,实现体育课程的情景互动;在课程实施保障上构建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辅之以灵活的走班制形式,形成校内外合作的俱乐部制,实现体育课程的家校社一体的积极联动。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竞技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掌握竞技技能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高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项运动进行较系统地学习,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很多幼儿园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满足家长在幼儿全面发展方面的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幼儿园竞争,已经大量引进了并学习了一些相对先进的体育特色课程。该课程的实施致力于发展幼儿园体育特色,往往采用外聘第三方教师的形式开展。在体育特色课程开展过程中,将身体运动作为重要手段,包括运动以及游戏等相关的活动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培养幼儿心智,增强其身体健康程度,是一门具有较强特色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设理念,广大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展其能,各种教学模式、手段都一应尽出,课堂效果褒贬不一,对课的评价没有一个定论。那么,到底怎样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新课标颁布后的课堂教学应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中学体育课程选修已经逐渐成为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成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选修课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项运动能力。在如何欣赏、评论、组织专项运动方面,更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提高。体育课程选修是新颖灵活的教学、训练形式,在学校体育中,处于体育课与运动队之间的一种面向广大学生、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加新颖灵活的教学、训练形式。因此,体育课程选修教学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一、体育课程选修教学可以转变体育教学方式转变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国外体育课程标准的设置及其对我国体育教学带来的启示。利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进行归纳分析。主要结论:国外体育课程标准主要呈现出体育与健康合一模式、体育与健康分设模式、体育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分设模式三种;国外体育课程的共性特征在于:健康与人的身心发展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重视运动习惯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强调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和提高运动技能,注重以学习领域划分课程和积极倡导户外运动。建议充分吸取其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体育新课程全国性顺利实施与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强烈要求一些教学理念.与策略的变化。运动参与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是运动技能掌握的重要形式,而且改善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江丽仙 《成长》2021,(2):93-93
高中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中,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作为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规划的。排球运动是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协同运动能力,考验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代表运动项目。为了提高学生主观上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教师可适当将游戏教学的模式融入排球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越野行走运动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73-176
越野行走运动是由滑雪运动在非雪季候的陆地训练形式演变而来。将越野行走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不仅能满足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需求,为大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提供更多选择路径,还能有效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专家访谈和反复实践论证等方法,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结合越野行走运动特点,逐一对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安排、授课形式和场地器械等因素进行阐述,并初步构建出高校越野行走运动课程体系的轮廓。其主要研究目的是引起高校对越野行走运动课程的重视,为高校开设越野行走运动课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最终达到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不断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