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模型桩进行了桩在几种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静力特性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桩身弯矩、桩头位移及土抗力系数等参数的一些变化规律。并进行了《m》法、《c》法及《k》法的计算比较,得出在砂土中《m》法稍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平承载微型桩在工程现场的静载试验,对比了不同桩长、不同抗弯刚度微型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桩径、桩身模量等主要因素对微型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进行的数值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合理选择微型桩桩长、桩径以及桩身插设钢管等,可以提高水平承载微型桩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缩尺模型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嵌岩桩(RSP)和砂土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能力.试验使用磷石膏来模拟底部岩石,采用夯实法制作上层砂土.试验前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以确认土壤的均匀程度.采用圆锥负荷试验(CPT)评估土壤,确认所有试验分组的土壤条件相似,即土体性质引起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嵌岩桩的承载能力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表明:嵌岩桩和砂土桩的弯矩分布一致,桩身最大弯矩的位置在2~3倍桩径深度处,但嵌岩桩的最大弯矩位置比砂土桩深约1倍桩径(5 cm);当上层覆土较浅时,嵌岩桩的承载效果更显著,承载力相对于砂土桩增加约41%;由于岩石的挤压效应,嵌岩桩的横截面变形明显小于砂土桩.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出基于隔离桩盾构隧道开挖技术的深埋软硬互层地质长距离隧道TBM施工方法,采用模糊约束控制方法进行长距离隧道TBM施工的盾构参数优化设计,对弯矩、水平位移、轴力等参数进行准确计算,针对深埋软硬互层地质土体的各向异性和复杂边界条件进行长距离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土层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优化设计,实现隔离桩盾构隧道开挖施工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的弯矩控制性能较好,水平位移和沉降的效能较好,提高了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不同材料微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桩身材料分别选为C40普通混凝土、C60普通混凝土、钢管混凝土、RPC混凝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弹性模量发生变化,不同材料微型桩的桩身弯矩存在明显差异;桩身材料的弹性模量过大会使微型桩的变形减弱;与静力荷载作用不同的是,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微型桩在上、下土层范围分别出现了一正一负两个较明显的桩周土反力峰值点。相关研究结论对指导微型桩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边坡段基桩的水平承载特性,以期指导工程实践。创新点:提出一种新的p-y曲线,以考虑边坡坡角和桩在边坡中位置的影响。方法:1.针对平地桩基和坡地桩基两种工况开展两组室内模型对比试验;2.采用ABAQUS建立数值模型,并研究桩径、桩长和土体的弹性模量对桩基水平受荷性能的影响;3.对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坡地桩基的p-y曲线。结论:1.边坡中侧向受力桩的侧向挠度和弯矩沿桩长的分布与水平埋置桩的分布相似;然而,边坡倾角对单桩的侧向荷载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相同的荷载条件下,较高的倾斜角度会引起较大的桩身变形和弯矩。2.对于埋置长度不变的桩,桩的极限侧向承载力与坡趾距桩截面中心的距离近似呈双线性关系。3.对于埋置长度不同的桩,其极限承载力随坡脚至桩截面中心距离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杨旌 《南平师专学报》2007,26(2):136-139
水平推力桩的受力状态是非常复杂的三维空间问题。本文针对嵌固在软质岩中的水平承载桩,就计算宽度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及弹塑性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两方面的研究。本文引入扩散角的概念,用此概念说明桩侧边长度对于计算宽度的影响,从而建立计算宽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一、微分方程的建立:竖直且全长理土中的桩在地面处,沿桩的主截面平面内受有水平力Ho及弯矩Mo,(如图)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福州市某建筑吹填土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机理,通过方案比选,提出采用钢管混凝土桩加固建筑物基础的处理方案;详细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桩数量及布置、桩身构造设计、施工流程及工艺要求等;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钢管混凝土桩进行基础加固,对控制建筑物沉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对桩身倾斜影响基桩承载能力的问题,引入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技术,设计了透明土可视化模型试验,并对砂土中单根斜桩进行了颗粒流程序(particle flow code, PFC)数值模拟,开展了斜桩承载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桩体微倾斜时,桩身两侧土体对其摩阻力加大;竖向承载力方面,倾斜度为2%、4%的斜桩>直桩>倾斜度为8%的斜桩;倾斜单桩桩顶水平位移随着桩身倾斜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斜桩运动轨迹为沿桩身方向斜向下移动,桩体倾斜引起少量侧移;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倾斜度为8%的斜桩的桩底端侧移不变,桩体产生一个大致以桩端为圆心进行的顺时针转动,达到极限荷载时,桩基础发生破坏;不同倾斜度的单桩桩周土体扰动均为上部大于下部,桩身中部土体产生最大侧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