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性别理论将人的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加以区别,强调性别的社会建构性,认为社会对两性角色和行为的期待往往是对两性生物性别规定的延伸,人们现在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改变的。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我国当前女性就业权现状,认为在该领域不仅存在显性性别缺失,更主要的是存在着隐形性别缺失,从而提出应对我国传统男女平等观的内容重新界定,以及在立法决策中引入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就业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在我国,除极少数知识女性外,对绝大多数女性的就业而言,将是挑战大于机遇。女性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符合WTO“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的宗旨,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目标,国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3.
高校知识女性是中国妇女中素质优良、层次较高、传道授业的一个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发展状况对社会女性有着较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研究高校知识女性的职业发展问题,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对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女生的就业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受传统性别意识的影响,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面临诸多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中职女生就业意识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如何改善中职女生的就业意识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希望能帮助她们提高就业竞争力,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和谐社会建构中,女性就业平等也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压力和性别歧视,如何保证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得到平等呢?而这里的"平等"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是不是一定要以减少甚至牺牲所有的性别差异为代价?本文正是针对"平等"的合理界定进行简单的论述,女性就业平等的实现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女性领导者数量少、成长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本文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对女性教育领导者成长难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为女性在职场上更好地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使中国的"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也使农村女性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利用2010年4月在河北省X村进行的农村调查资料对农业女性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视角,从功能性排斥、结构性排斥和社会排斥的再生产等方面对农村女性存在就业问题的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和谐社会建构中,女性就业平等也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压力和性别歧视,如何保证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得到平等呢?而这里的"平等"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是不是一定要以减少甚至牺牲所有的性别差异为代价?本文正是针对"平等"的合理界定进行简单的论述,女性就业平等的实现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迈人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成见”影响了青年女性人格、价值观念和职业角色社会化,阻碍了青年女性成长、成才,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变大众传媒中存在的“性别成见”,减少直至消除这种性别成见对女性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以“革命”和“救亡”为主题话语的三、四十年代,少部分女性作家承袭着五四传统,创作出富有“性别批判”内涵的作品。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对男权意识的批判与解构和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与剖析三层面。她们在文化夹缝中进行性别抗争,为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困扰、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三大障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为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搭建平台需要重构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修正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利用经济的杠杆作用进行调节。简而言之,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改变我国目前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丁晓明 《职教通讯》2019,(13):51-56
当下,国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教育参与率不高是源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内在学习动机不强、教育机会受限、传统观念制约等原因。基于“性别红利”视角,从国家角度对农村成年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男女平等文化宣传,促进人民意识觉醒;发挥妇女组织力量,增加农村成年女性受教育机会;基层组织发挥号召力量,激发农村成年女性学习动机;另外,家庭的支持也是农村成年女性继续接受教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作者所在高校的"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调研统计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两性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信心整体偏低,男生就业信心明显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力资本、求职准备、学科理解、家庭背景均对就业信心有显著影响并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为提升大学生信心和就业质量,高校...  相似文献   

1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公共政策的首要价值,而世纪之交出现的“妇女回家“、“阶段就业“论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关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论争。论争中广大群众指出“阶段性就业“政策重效率轻公正、重男轻女,有悖公共政策规划的公正性原则;呼吁转型期的公共政策必须以人为本,兼顾公平效率;积极建言献策,协助政府处理好就业政策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促成决策部门修改“阶段性就业“政策,有力维护了转型期的决策公正,坚守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客观存在的供需总量、就业难度系数和以就业率为主的自我束缚的主观管理现状,从传统就业价值取向、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缺失、就业统计的科学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就业难背后的主导因素,并借鉴国际就业管理经验,从强化就业跟踪统计、构建跟进服务的多维就业指标体系、转变就业价值取向等方面着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能够有效释放就业压力,进而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旅行通常被视为男性的特权,也是培养男性气的仪式性的旅程。古代史诗、传奇及殖民地书写通过描绘男主人公在异域未知世界的冒险、探索、生存斗争,彰显其身体、心理和文化意义上的男性气。如果说,旅行使男人成为男人,那么,旅行对于女人意味着什么?19世纪英国那些离开家庭、走出国门、在陌生的异域旅行并写作的女性旅行家,颠覆女性气的传统惯例、重塑女性的自我形象,参与帝国的知识生产以及对于他者文化的建构。在殖民主义语境下,从性别视角检视19世纪英国的女性旅行写作,为理解性别解放与帝国事业、女性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中国妇女》杂志日前发布第3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在20个城市的被凋查女性中,大连女性的幸福感最强,其它依次是上海、宁波、北京、青岛、武汉、郑州、杭州、西安、深圳等。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社会性别中"他者"的女性,是以被扭曲的"镜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在主流话语的浸染下,长期以来,女性形象及认识仍存在着悖谬之处。这主要包括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不息与依附传统观念之悖;女性的情感特色与缺乏创造性之悖;女性的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性别的否定之悖。当代女性随着自觉性的不断提升,社会评价逐渐提高",镜像"也开始逐渐被打破。女性的社会解放与自身解放,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0.
女性担任大学校长及高层领导已屡见不鲜,许多女性走进大学的领导层,肩负起管理大学、促进大学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对我国“985计划”的39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在2013年,这些高校中共有42名女性高层领导.通过对其履历进行研究,总结出了我国“985”高校女性高层领导年龄偏大、学历与学术背景高、占领导人数比例低、以副职居多、以党委领导居多和以内部晋升为主的整体群像.继而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女性领导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处境的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