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迅速从单一型农业向综合型大农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开始出现大批的剩余劳动力。据抽样调查资料的推算,今后11年,我国将有1.9亿人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非农业转移。这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已证明了这一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何在?就目前情况看,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为我国农业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力可以转向基础部门。另外,还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第三产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自发转移容易导致农业劳动力老化、素质偏低.对农业投入减少,大城市畸形发展等后果。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整体协调。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广度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市建设;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一个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就必须把农业劳动力转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以农业内部消化作为短期内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以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13亿人口中80%是农民,约有农业劳动力5亿人.农业耕地19.5亿亩,按现在的生产条件大致只需1亿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户约能容纳0.5亿劳动力.这样算来,我国农村尚有3.5亿个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有4亿多劳动力,乡镇企业已吸收了1亿多劳动力,农村还有近2亿剩余劳动力。在这2亿剩余劳动力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况,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农村至少还有1亿多剩余劳动力需要安置,而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在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工潮”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农产品“剪刀差”的拉大和农业  相似文献   

6.
<正> 本期刊载了湖北潜江县关于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文章和哈尔滨市所属县乡的一组农民教育工作经验,反映了我国农民教育在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和重点。这向我们传送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为了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刻不容缓地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抓起来。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农村处于伟大历史转折中,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知识青年、基层干部和乡镇企业职工为对象,进行农业及工、商、建、运、服等第二、第三产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用来影响、提高农村生产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渠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作为吸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吸纳力明显下降。应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企业、分区指导、重点发展等有效措施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继续发挥乡镇企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一度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生力军,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增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滞缓,如果农村剩余劳动力想继续向乡镇企业转移就必须以小城镇建设为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培养职工技术技能,对发展乡镇企业,振兴农村经济,尤为重要。如何开展乡镇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并能在短期内收到显著的效果,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绥化市乡镇企业技术培训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绥化市现有乡镇企业265家,村办企业364家,户办、联户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4.2万人,  相似文献   

10.
增强乡镇企业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企业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乡镇企业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所下降。目前,应推进引导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良好结合,以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增强对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银喜 《职业技术》2006,(16):105-105
我国13亿人口中80%是农民,约有农业劳动力5亿人。农业耕地19.5亿亩,按现在的生产条件大致只需1亿劳动力,乡镇企业和农村工商户约能容纳0.5亿劳动力。这样算来,我国农村尚有3.5亿个剩余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农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富裕劳动力,这些富裕劳动力闲置在农村得不到利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给农村社会治安造成了不安定因素。搞好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力法,对稳定农村大局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市工业转移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地区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我国目前由于城市承载能力有限,城市工业自身有大量冗员存在,以及农村乡镇企业由于上规模,上档次走上股份化,集团化的道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限低的情况下,当前不可忽视从农业内部消化吸收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步步深入,乡镇企业作为农村工业的主体迅速地发展起来,近两年内发展速度更快。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根据各省预计汇总,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比1991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九,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四十,高达12500亿元,销售总收入及其它劳务收入15000亿元左右,增长百分之三十八;出口交货总额1100多亿元,增幅65%;职工人数达1亿多,净增400多万。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农业经济单一的生产结构,它在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吸收和消化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以后,乡镇企业所处的内外经营环境都将随之发生变化,这一方面为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两大主要转移动因 :一为城乡差距 ,二是地区差异 ,由此造成了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转移的格局。除此之外 ,在经济落后地区传统种植业效益低下酌情况下 ,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业、渔业、副业等 ,由此又带来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第三种途径。在目前城市失业率大幅上升、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岗位越来越“稀缺”的前提下 ,由农村向小城镇或户口所在地的县市、由农业向乡镇企业 ,由种植业向其它行业的转移 ,将会是我国长时间存在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乡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器"的观点,分析了四川乡镇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四川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对策,以促进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的有效转移,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从现在起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其方针之一就是“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1] 截止1995年底,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1.2亿,估计本世纪末将达到2亿。按乐观的“三三”制分流计算,乡镇企业和城市经济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存量分解2/3的压力,但仍有1/3存量和每年增量的一部分可能成为余量。从农业就业不足的现实情况来看,到2010年需要消化3,500~4,00…  相似文献   

17.
论述昌黎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境,深入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因境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转移途径: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建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努力搞好向外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和改进乡镇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与发展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乡镇企业在农村蓬勃发展起来了。邓小平同志曾经用“异军突起”这句话来肯定中国农民发展乡镇企业这一伟大创举,确是恰如其分。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到近2000万家,总产值达2.5万亿元,占当年全国社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和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二。乡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乡镇企业吸纳的农业剩余劳力总数,1992年达9900万人,1993年达1.1亿人。在1.l化乡镇企业职工中,青年职工占叩杨以上。他们既是…  相似文献   

19.
当前,担负着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和发展农业科技双重任务的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着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挑战。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经济正在逐步走向专业化、现代化、商品化的轨道,促使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通过科技进步,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自然经济向商品经  相似文献   

20.
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赵如云乡镇企业是指在中国农村中镇、乡、村兴办的集体企业、各种类型的合作企业以及个体经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总称。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000—3000万家,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人,产值已占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左右。16年间(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