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晓华 《视听》2016,(7):149-150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节目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特点。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娱乐化的效果而安排的必要话语策略,最终以实现娱乐大众、提高受众文化生活、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如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娱乐化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博受众一笑而已,而是要有能够将"高峰体验"带给观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皓 《今传媒》2013,(2):88-90
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下发,再次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热议。娱乐节目的宗旨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而如今的娱乐节目越来越走向低俗化的全民娱乐进程,众多上星卫视策划了各种具有轰动效应的相亲交友节目,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炒作甚至以冲击道德底线来博取收视率,使得节目导向游移,造成全民娱乐化的影响。"限娱令"的出台,正是对这种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悬崖勒马,不仅对电视相亲节目在道德价值上起到约束作用,更是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伦理失范现象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3.
张萍 《传媒》2010,(10):51-52
凭着对传统的精英化的反叛,草根化节目曾一度掀起内地电视娱乐风暴.一些卫视以"草根化"为核心孵化出一系列颇具创意的节目,有以草根阶层为主角的选秀节目、相亲节目、户外体育节目、智力问答节目以及情感访淡节目等.然而电视娱乐节目彰显草根精神的时间,低俗化倾向也随之而至.低俗化严重影响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剖析某些节目,希望挖掘出有意义的、内在的规律性,从而推动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爸爸去哪儿》是自2013年以来最热播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其不仅是一档娱乐节目,而且也是一场大众文化"秀"。《爸爸去哪儿》的两季节目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受众大量化、类型模式化以及商业化的特点,是一场大众文化在娱乐节目的展示。  相似文献   

5.
鲍海波  薛晨 《现代传播》2007,(5):151-153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各种类型的娱乐节目作为电视台的"新宠"走进千家万户,它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的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日渐成为荧屏的主力军之一.就目前而言,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主要有以下类型:表演类综艺娱乐节目、音乐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节目、娱乐资讯节目.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围绕着满足和调动观众娱乐天性而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下某些文艺广播娱乐节目创作中存在的"对形式的追求大过对内容的追求,对节目表面状态的追求大过对节目内涵的追求"的失衡现象,提出娱乐节目的信息意识概念,从传播理论、娱乐节目创作定位、受众接受几方面,分析、阐释节目信息意识的必要性,并以北京文艺广播《娱乐72变》节目为例,说明节目创作中如何实现"娱乐"与"信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电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娱乐节目的出现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2001年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节目刮起了一股“娱乐旋风”,并且随着这两年来其他卫视台的一些节目的开播,这股风越来越泛娱乐化.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俗称“限娱令”),对过度娱乐化的电视娱乐节目实施调控,这一意见的出台再次激起了人们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治理对策陈慧娜在《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现状及治理对策》一文中指出,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已经由过去的作坊式自制自播、自娱自乐,锁定目标受众青少年追星族、窄播式推送节目,逐步发展到目前娱乐节目编排固定化、生产系统化、影响全民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化。治理节目过度娱乐化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实行总量控制。一是对节目播出时段进行调控;二是落实台内节目审查  相似文献   

9.
卢佳 《新闻传播》2013,(12):218
<正>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的生存和生活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不断提高,与此带来的是娱乐节目品位的下降和节目格调的降低。笔者结合当前电视节目娱乐化现状来辩证分析,探讨电视节目应如何健康发展。一、界定娱乐化的概念娱乐化是通过娱乐的形式来吸引受众,而所谓的电视节目娱乐化则是在电视节目的播出形式、播出内容中加强了娱乐的功能,也可以说是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电视节目自身的一种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却通常是一种不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陈小敏  罗琦 《今传媒》2014,(12):83-85
当今全国各大省级卫视娱乐类节目"烽烟四起"之时,已经不再仅仅是荧屏上几个少男少女的蹦蹦跳跳,尤其是当今真人秀类娱乐节目的遍地开花,而成为持续的民族娱乐秀狂欢,那么在当今新媒体、娱乐化时代复杂交织、各种传播手段相融合的"大媒体"、"全媒体"、"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时下火热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就成了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审美角度出发,阐述该怎样去面对当今的电视娱乐秀节目泛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呈现泛娱乐化,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立意不高,误导受众;二是同质化,创意不足;三是格调不高、媚俗味过重,缺少文化品味,游戏人生。要正确认识娱乐节目,满足观众的多种需求,可以把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体育和娱乐的结合,为娱乐节目的突围开辟了一条新路,具有借鉴意义;文化节目也可以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提高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娱乐化细胞无孔不入,于无声中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视真人秀、综艺类等娱乐节目如火如荼,新闻娱乐化、纪录片娱乐化、谈话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编、历史被戏说……我们不由得发出声声叩问:娱乐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是不能承受之重?怎样构建绿色的和谐的娱乐文化?为此,保持敏锐的电视文化批判意识、深怀人文主义精神和加强媒介自律,也许是破解娱乐化困境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时下诸多地方台的娱乐节目,无论是综艺类、游戏类、益智博彩类,还是够火够热的"真人秀",都存在着泛娱乐化的趋势。这些类型的节目不受地域的限制也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博得观众的喝彩。但目前盛行的这类娱乐节目已经开始大量地滋生出了"千人一面"的同质化娱乐倾向以及文化内涵缺失的致命伤,那么眼下如何让地方台的娱乐  相似文献   

14.
郭弘董健 《传媒》2014,(3):41-43
正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电视娱乐节目除了发挥娱乐功能之外,还应注重人文关怀。本文以湖南卫视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针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现实情况,梳理《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亮点,思考收视成功背后的原因,分析如今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现状及推动力,以期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开拓新思路。《爸爸去哪儿》节目创作背景在现如今的电视荧屏上,多元而深入的竞争迫使电视娱乐节目"娱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娱乐化浪潮的语境下,电视媒介已置身于一个娱乐泛化的时代."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电视娱乐节目逐渐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重要保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娱乐节目已占到我国电视总节目量的7.5%以上,人均日收看娱乐节目时间约达12分钟,并呈逐年走高态势.  相似文献   

16.
《非你莫属》是近来收视率较高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本文以其娱乐化现象分析为主要内容,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非你莫属》娱乐化现象分析,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媒体中,电视提供的娱乐无疑是最直接最充足的,尤其是近年来各卫视看中了娱乐节目低投入、高收视的特点,一哄而上发展娱乐节目,以至于娱乐节目充斥荧屏,甚至出现低俗化倾向。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大众俗称为"限娱令"。该意见要求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由此看出国家对卫星综合频道节目的管理和整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从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电视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明显,不仅娱乐节目在质和量上都泛滥开来,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甚至新闻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势头.当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余热未减,《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又开始炙手可热,电视在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电视媒介娱乐化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媒体普遍的娱乐化倾向?我们是否会像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众多电视节目形态中的一种,电视科普节目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但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科普节目愈来愈遭到大众化娱乐节目的挤压,很长时间中收视率垫底的窘境始终困绕着科普节目的创作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娱乐化的浪潮开始席卷整个电视荧屏,科普节目的娱乐化也列入其中,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等栏目甚至于直接打出了娱乐化纪录片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电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平台。同时,电视又是一种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工具。在这一功能中,娱乐节目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运用各种电视化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以及相关可提供娱乐的内容进行二度加工与创作,并以晚会、栏目或活动的方式予以屏幕化表现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