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暖 《考试》2005,(12)
“自考故事多,一言难尽说,我也多磨难,我也动摇过。衷心感谢自学考试。激励我辈苦中取乐;我愿发扬自考精神,直面人生永远开拓!” 这首小诗出自于本文的主人公:李一军。作为一名文人,所以李一军将经历过得自考生活融入了浓厚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自考路漫漫,五年间,虽然已经拿到了两个大专文凭,但我知道“学无止境”,我的自考路刚刚开始。初识自考,是在1996年的夏天。那年我进入一所中专学校,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梦想是要  相似文献   

3.
坚强的坚持     
《考试》2005,(11)
自考路上,需要坚强的意志。没有自考精神的人,很难闯过这一关。刘光武对此深有感触:首先,必须要有“自考精神”。我的切身感受是,一张全国自考单科合格证所花费的心血比一本函授毕业文凭花费的精力要大得多。其次,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刚刚取得大专学历的我,跨专业参加全国本科自考,而且挤不出太多的时间自学,却能做到“除英语课程外,所有课程一次通过,并  相似文献   

4.
说起来有点惭愧,我与自考结缘至今已有10年了,而且还将必然地延续下去。因为我的金融专科断断续续地竟考成了“八年抗战”,而本科才刚刚开始。虽然自考之路是漫长的、艰难的,但我对它的感情却宛如君子之交,与日俱深。回首前路,更多的感受不是苦,也不是累,而是战胜自我的欣慰与耕耘后收获的喜悦。在这十年的自考经历中,我特别地记住了1996年我儿子出生前后那两次。儿子在我腹中开始孕育时,正是我参加完总行的技术比赛,重新拾起自考书的时候。伴着种种妊娠反应的不适,在灯下苦读了几个月后,我怀揣着他走进一所陌生的中学校…  相似文献   

5.
自考感悟     
张洪刚 《现代教育》2004,(10):54-54
我是一个残疾人.因为自身的残疾,使我与大学校门失之交臂.但我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凭着对知识的渴求,我踏上了漫长的自考之路,并于去年6月份取得了英语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书。回首漫漫自考路,使自己真正体会到自考的艰难,自考毕业就好像经历了一次凤凰涅檠。自考之路虽然坎坷,但是自学之果却是甘甜的。自学虽苦,但乐在其中。数载自学,使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自己虽然付出了很多,但绝不后悔,因为自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使我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在参加自考的同时,我遨游书海,勤于笔耕,成了一名业余的“文字操盘手”并小有收获:习作《跛脚踏出自学路》获《高教自学考试》杂  相似文献   

6.
每当想起我这几年的自考经历,我总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自考,是我生命中绽放的一朵最美丽,最娇艳的花朵,它在我的一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我的自考工作起点是伴随着找省的自考开考开始的。我在自考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工作了十六个春秋,今天有机会借《河北自学考试》向每位积极奋进的考生和辛勤耕耘的自工作者汇报我的思想工作情况,心情自然非常激动。一、我热爱自考工作。因为我的工作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自考来体现的。每位参加自考的考生,从首次报名考试到最后获得证书这一过程,都离不开考办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考生本人坚韧不拔的学习激情。哪一位自考工作者没有几个与考生有关的传奇故事,哪位考生没有一段催人泪的奋斗史。因此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来稿摘登     
第一次走入考场,我惊奇地发现自己是和许多“叔叔、阿姨”一起考试,他们的脸上有喜悦,也有自信。顿然间一种特别的感觉涌入心中,我为更多人的求索精神所感动,所鼓舞。我证实了自己选择是对的,自考的艰苦太微不足道,“学海无涯苦作舟”,谁能说轻松又无所事事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现代教育》杂志。拜读了“自学笔记”栏目中自考学子们那些谈自身苦学经历“我手写我心”的文章后。说句实在话,我很佩服这些在自考旅途跋涉的莘莘学子们,我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真的不易。而对他们来说,英语考试则更是通往胜利路上的一块大绊脚石。为了对这些我感动着的学子们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现在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把一些自认为英语学习中的常见误区跟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0.
明天更辉煌     
2003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在此,我谨代表《河北自学考试》全体同仁,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新老读者、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向长年战斗在自考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自学考生表示衷心的问候!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我们国家大事多、喜事多的丰收之年,同样也是自考事业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尤其是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也为我国自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这一年里,我们积极配合自考中心工作,高扬时代主旋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广大…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走访了十多所中专学校,先后对500余名中专学生的双休日活动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其结果可谓“让我欢喜让我忧”。 喜之一:加盟“自考族” 自考,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不知圆了多少人的成才之梦。近年来,各类高校函授点与日俱增,自学考试热遍及神州,一些在校中专生也纷纷加盟“自考族”。他们不满足于中专文化层次,试图通过几年的奋斗,获得一本烫金的专科毕业证书,以更好地参与竞争,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中专生参加自考,是利还是弊,众说不一,但有一点勿庸置疑,那就是它体现了当代青年勇于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自1984年从事自考考籍工作至今,我已同成千上万的自考者度过了16年不平凡的岁月。在此其间,我耳闻目睹了自考者取得成功、实现理想的喜悦以及披荆斩棘、执着追求的艰辛。出于对自考者的崇敬和工作需要,借助工作自身的优势,自90年代初,我不间断地访问了数百名自考者,得到了他们对自学考试的真实评价,切实感悟到了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自学考试之于考生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综合素质 文化知识总量的提高,是自学考试最直接的成果,这虽然不是提高考生综合素质的惟一前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自考生两年多的自考学习让我感触颇多。我是在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了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我之所以选择自考,是因为自考的含金量高,自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好,其中不乏如吴士宏那样的精英人士。于是毅然走上了自考这一条充满艰辛的成才之路。在校参加自考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之一是有学习的气氛,一天到晚可以安心地学习;好处之二是可以节约时间,在大专毕业时拿到本科文凭;好处之三是可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而有了足够的自学能力就能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不利的方面是学习的时间太少。自考的时…  相似文献   

14.
再踏自考路     
初次认识自考是在1997年,那时高考刚过。平时一向学习优秀的我,不知为何考试失利。不能进入满意院校,便极不情愿地填报了一所民办自考院校。院校不出名,自己很悲观,直到入学后,才知道自学考试同样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文凭,尤其法律专业更可圆自己的律师梦。我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样,我踏上了自考路。  相似文献   

15.
来稿撷英     
《河北自学考试》2004,(9):23-23
王淑娇《自考随想》我结识了自考,是她把我从抱怨的泥沼中拉出来的。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没有美丽的校园,却让人享受到芳草萋萋的清新,感悟了空谷幽兰的雅境;没有教授讲师的身传面授,却能聆听圣人的谆谆教导,追溯先哲的坎坷人生。自考的日子里,夜晚的孤灯下,我找回了自己。自考的成功与失败带给我的喜悦和失落,让我深切体会到这里是一个公正的天堂,体会到什么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再也没有工夫抱怨,没有心情自卑。砖头块似的自考材料,几乎相伴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几经寒暑,当我捧到鲜红的专科毕业证书时,我的心潮澎湃:自考,不仅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朱广涛 《现代教育》2004,(10):53-53
自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以母亲般宽广的胸襟接纳着千万名莘莘学子,又以严父样的考核,培养着自考追求者。我是一名特师毕业生,紧跟时代潮流,挤身于自学考试的客船,我把自学考试视为生命的新航线。1989年我以479分高分被省属师范——昌乐特师录取。1992年我毕业回家乡小镇教书,正是在这艰辛环境中我的意志更坚强了,养成了刻苦自学的习惯.使我坚信通过自学考试去开拓美好明天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无憾人生     
每一位自考者,本身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位自考者的经历都是一首布满坎坷的歌。今年三月,我终于领到了《汉语言文学》专科的毕业证,全家人为我举杯庆贺,在高兴之佘,回想起这几年的风雨自考路,禁不住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8.
自考即将毕业了,我看着桌上的毕业生登记表,回忆起这三年走过的自考之路,不禁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9.
进厂后,我出也投入了那支浩浩荡荡的自考大军,以圆大学梦。说来惭愧,至今我还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外“马拉松式”的徘徊。看自考好友,或连连中的,一帆风顺,煞不羡慕;或蹒跚慢进,我也因此聊以自慰。然而,不管自考之路是平坦还是坎坷,去年自考办里的那一幕情景却至今历历在目,使我难以  相似文献   

20.
知难而上     
我今年已经40岁了,按说到了这个年龄,谁还会与自已过不去,去参加什么自学考试呢?凡是参加过自学考试的人都知道自考的难度,那么多的定义、概念、公式需要去记忆,那么多的知识需要去理解.没有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既然知道自考的艰辛与困难.我为什么还要知难而上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