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理分科”的源头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 《天津教育》2009,(4):18-18
最近,关于中学文理分科的讨论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大潮,甚至成为今年“两会”中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话题。其实,讨论文理分科应首先弄清楚“盐从哪咸,醋从哪酸”。  相似文献   

2.
科学来源于生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将蕴藏其中的种种知识经验不断积累、反思、实践,进而抽象为科学知识。随着社会变迁、地域分割,以及学生主观认识上的原因,科学课堂上所教学的内容难以符合各地的生活实际,这就给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能在教学中善于挖掘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资源,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化的素材,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到与自己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3.
读过上期“科学史话”的同学已经知道:科学与哲学共同起源于对泰勒斯提出的“什么是万物之源”这一问题的深人思考和研究.这里所说的研究,可不是用现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的研究.那时的人们进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观察和思辨.换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现象学中是进行先验还原的一个通路,用来克服他现象学本身存在着的唯我论的危机;同时生活世界的提出又是他对当时欧洲的科学危机、文明危机、欧洲人的危机等等现象的哲学反思,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然而这种思考同马克思对人的现实世界的深刻考察相比却缺乏实践的品质,这源自于胡塞尔和马克恩对康德哲学核心范畴“物自体”的扬弃之不同进路。  相似文献   

5.
一、值得一提的特点 关于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内容的教学,由于专业术语多、知识点密集,长期以来都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教师用列表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也有上成物理课和生物课的,体现不出历史学科的味道。郭蕾老师立足于单元备课,从整个单元的角度来设计和处理教材,从人的四个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学革命)人手导人新课,引导学生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种处理便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和认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双赢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让英语课堂“活”起来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神话是希腊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古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认为作为希腊神话主角的奥林匹斯山诸神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正是古希腊神话成为西方文化渊源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8.
中西哲学的分野不在其是持“天人合一”的观念还是持“主客二分”的立场,而在其“天人”观和“主客”观各有其特征和内涵的侧重。通过对先秦和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先秦和古希腊哲学都有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而且可以说都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天人”观主要是从性情的角度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实践问题,主要是道德论意义上的,而后者的“天人”观则主要是从理性形式的层面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认识问题,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科学与技术理性的冲击,执着于追求价值无涉的自然主义科学模式而失去了其本真的价值追求——对生活意义的探寻。虽然教育改革以摧枯拉朽之势轰轰烈烈进行了数十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教育之科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并没有实现教育对生活世界的良好回应,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教育的回归开辟了理想的路径。教育回归生活不仅在于教育场域中客体的“物”回归,更重要的在于主体的“人”的复归。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朝着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但是,漫长的科学化追求与改造,并未使教育学成为一门被公认的所谓“真正的科学”,在充分发挥它在现代社会中应有的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惑。为此,要改变其唯科学化的价值取向,使之真正成为一门服务于社会、深入到生活世界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以古希腊哲学对形而上的思考为参考,考察《老子》之"道"的概念所包含的有关法律应然品性的法哲学,意图指出这种应然品性与古希腊的法哲学思想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亲和性,亦带有高级法的特征。但由于形式要素的缺乏,以及现实中各种形而下因素的消解,导致"道"这一范畴无法发展为真正的高级法,由此也弱化了它对现实中国家权力与法律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2.
《中学科技》2011,(1):10-11
人都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靠了这5种感觉,我们才能感知外部世界。那么,我们是靠什么感知到自己的身体,从而触碰到外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3.
崔俊杰 《考试周刊》2011,(29):18-19
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置身于他们的生活世界之中,面对生活世界去体验、反省、批判、创造,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我们进行语文生活化的教学,为此可通过课堂设计的改进努力为学生搭建“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分析岳麓版必修Ⅲ第三单元,看似简单却包含巨大信息量,“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一课更是难以把握。记得刚开始教这一单元时,我压根就不重视,觉得单元重点在前面的西方思想解放运动,这课讲近代自然科学,好像和前面不怎么搭边儿,所以实践中不是带领学生划书就是让学生自学,故学生也不太重视这一课。后来听了郭富斌老师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一课,发现“小角色蕴含大能量”。郭富斌老师把第三单元归纳为“人的觉醒与解放”——希腊先哲是人文主义的起源,文艺复兴是人把自己从神权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是把人从教权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是把人从王权中解放出来,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终极的发展,即掌握了自我的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将人类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是一脉相承的人类文明的进程,作为人类最终极的发展的自然科学当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湖南的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难度不大,成绩在高校招生时仅作参考,理科生高考也不考历史,学生普遍不太重视学考复习,而历史教师大多同时兼顾文、理科多个班级,鲜有精力研究学考。  相似文献   

17.
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的批判改造,从感性实践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角度,实现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重新理解,天才地作出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在本质上是“一门科学”思想论断。马克思“一门科学”的思想蕴涵着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的理论基础。基于人和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上的感性及其实践生存论,是实现人的解放、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融共进的逻辑起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玩电子游戏是男孩们的嗜好,那么靠在虚拟世界中的“打打杀杀”,便能成就一番现实世界里的事业,闻名天下,就该是每一个游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9.
物质科学内容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度、深度和难度将影响小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本文以"苏教版"和"教科版"为例,对教科书中的物质科学内容进行广度、深度和难度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关于物质科学内容方面的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用实验探究的理念对"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进行设计,寻求实验探究的理念在学习化学概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