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晶 《大观周刊》2012,(51):213-214
学业评价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对于学业评价工具的使用,国内学者鲜有研究。以国外三种最常用的学业评价工具:Webb评价,Achieve评价和SEC评价为例,介绍三种工具的思想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宏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138-143
《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是国内第一部从科学理论的高度和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评价学”专著,从评价理论、方法、实践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科学评价问题,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学”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评价问题。它突破了科学评价单位、专业、学科、行业、机构等实践因素的局限,是从评价实践到评价理论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3.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是国内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相关研究成果用于评价实践的著作。通过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的创新性研究,构建了一个包括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教师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元素,本文概述了高校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发展,提出了高校教师评价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术类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展示一个国家总体科技实力和反映其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低、学术竞争力较弱、期刊学术质量不高,通过择优扶持而办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科技期刊已成为必需[2].而这必须首先对科技期刊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为此,我国急需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易于操作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期刊的评价体系,以有利于我国科技期刊朝高质量、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学者评价期刊与引文评价期刊,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二者有不同和相同之处。将近期史学学者评价史学期刊的结果与CSSCI引文评价的结果对比,二者除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外,还具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结果,引文评价结果可供学者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7.
领域本体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体评价的任务是评价本体在特定环境或应用的质量,本体评估对于语义网以及其他语义相关技术的推广非常重要,目前对本体评价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对目前的本体评价现状做了总结,对评价策略和技术做了评价和分析,同时指出目前本体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对数据库的评价进行相关探讨,在简单介绍数据库评价意义及评价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对数据库评价的指标进行了分析,从数据库的内容、使用情况,经济性,检索系统及其功能、服务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学术期刊评价中若干基本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开展期刊评价,提高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文章针对期刊,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实践中存在的评价目的不清晰、分类不恰当、指标过少或过多、定性定量结合不紧和评价办法待完善等基本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臧莉娟 《中国编辑》2022,(10):64-69
学术期刊面临质量评价困境,存在评价目的混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客体笼统、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指标及标准固定、评价制度缺位等问题。在学术评价领域,质量评价转型趋势日益明显,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注意力,引导学术评价转型全面铺开,鼓励特色构建,让学术评价发出“中国声音”。在此背景下,多元评价转型是期刊评价改革的必由之路。需要明确评价目的,回归评价初心;强化多元主体,鼓励自我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指标及标准,并及时动态调整;重视过程评价,利用结果数据,以评价促发展;开展全面立体的质量评价,支持期刊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图书馆评价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图书馆评价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系统介绍了北美和欧洲若干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数字图书馆评价项目,全面总结了数字图书馆评价的对象、方法和指标,并深入分析了数字图书馆评价的现状和受阻原因,为国内数字图书馆的评价工作提供些依据和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2.
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是电视媒体质量管理控制的前提,是电视节目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子系统.本文结合国内电视台质量管理的实际,提出了一套具操作性的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了相关的评价方法、评价机构和评价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立场是评价的基点,决定认知视角和价值参照系、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按立场可把图书馆评价分为基于用户立场的评价、基于图书馆自身立场的评价和基于第三方立场的评价。从不同立场评价图书馆可以很好地解释用户、图书馆、第三方存在的分歧和差异,了解各方关注的重点,从而帮助图书馆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所从事的事业,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科技评价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非共识性,本文从评价的起源、目的入手,厘清科技评价相关的概念、分类、功能作用,提出采用相应合理的评价方法。本文以构建科学有效的科技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目标,建立以学术贡献和创新价值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在特色评价方案制定、不同类型评价协调共进、全流程评价、真问题评价、评价方式方法创新、定量评价方法运用、科学化评价工具开发、科技人才学术评价、开放评价等方面提出科技评价的改进策略,从而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15.
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目前,我国科研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存在着“SCI至上化”、 量化考核泛化、同行评审形式化、评价导向行政化、学术研究功利化等评价失衡问题。在破除“SCI至上”等科研评价顽疾背景下,科研评价体系重构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科研管理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重构科研评价体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八大辩证关系:管理评价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工具性与目的性的关系、分类评价与统一评价的关系、评价理论与评价实践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文评价与评价的关系、元评价与评价的关系。这些思考有助于更加理性、辩证地认识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全面地把握科研评价的科学内涵、要素、原则、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导科研评价实践活动。建议运用评价学理论指导科研评价实践,区分管理评价与学术评价,坚持分类导向、综合导向、质量导向,围绕评价目的合理使用论文指标以开展科学评价,重构科学合理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研评价体系。图3。表2。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16.
文章调查研究英国、荷兰、美国、日本的典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活动,发现这些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具有高度制度化、国际化的特点,研究成果的原创性、研究的社会影响、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性成为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评价过程规范且由专家主导,计量指标只供专家参考,基于高水平代表作的外部评价是一种基本评价形式。这些经验对于建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引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面向社会实践、面向国际水准、面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大观周刊》2011,(35):131-131,133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它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思想,是体现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评价突出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强化活动表现评价、改革纸笔测验、采用更科学的结果报告方式等。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下开展物理学习评价,谈自己一些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服务质量评价是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最佳办法。文章运用文献统计分析法总结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明确评价目的、坚持正确评价原则、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评价活动主客体多元化、服务评价与考核机制相结合、开展评价结果比较分析等策略,探讨了优化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设计的路径,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评估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主要途径,文章简要探讨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道德意识四方面的评价内容,以及笔试成绩、实践测试、综合测试三种课程评价方法.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20.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芳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46-152
[目的/意义]探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特点,基于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建议。[方法/过程]从整个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从评价主客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工具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分析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当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内容存在多样化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指标责任主体不甚明晰,缺乏顶层指标体系设计,评价客体不全面,评价客体的研究成果未整合,缺乏与其他文化领域的比较研究,以及轻效能评价。从评价机制、评价视角、评价框架设计及以效能为导向设计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