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和板块理论进行探讨。认为这2种理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分期理论建立在"竞技状态"形成规律及训练实践检验之上,平行发展运动员的竞技子能力,坚持准备期中大负荷量低强度训练对"竞技状态"的基础作用;板块训练理论根据生物适应原理坚持在集中的时间内发展一二项与专项密切相关的能力,然后结合转化板块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的安排问题一直是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争论的焦点。分期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此理论具有广泛的经验性、科学—实验性和理论—方法性基础,当今的运动训练仍要坚持分期理论的训练原则与原理;板块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在高级运动员全年要参加多次比赛的背景下,应在短时间内通过集中负荷效应发展专项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生理学与方法学层面对分期理论与板块理论进行探讨。认为:分期训练理论符合人体超量恢复原理,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系统论的方法学基础上;板块训练理论与集中负荷长期延迟效应存在矛盾,运动训练安排存在片面性与孤立性。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受前苏联竞技运动训练理论的影响,我国从引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到现在为止,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现代体育赛制的变革,板块训练理论一段时间以来较为流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两种运动训练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板块理论是对分期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两种训练理论针对的对象不同,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训练的科学安排问题,对运动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训练周期划分问题 1.1 分期训练理论 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诞生之初,得到了许多运动训练理论工作者和教练员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其理论的科学性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甚至出现全盘否定的观点,但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对分期理论的争议已表现出辩证否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周期训练理论自20世纪初由莫乐菲和托夫提出“阶段训练分期思想”开始,经过了20-60拉乌尔和毕卡拉“全年训练分期思想”的发展,在50年代至70年代由众多的学者分别提出了各自较完整的周期理论,例如:马特维耶夫/凯晨舍夫/哈雷/博帕姆等,到了今天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对训练周期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周期理论正逐渐得到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分析对传统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不同认识,了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为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竞技状态”在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中的逻辑地位出发,提出中国特色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认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既揭示了以发展“竞技状态”为核心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又以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得最佳表现和最好成绩为主要目标,其适合于中国举国体制下的运动训练过程安排实践。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体现了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的中国特色。发展中国特色运动训练过程安排理论必须依靠举国体制的优势,全面加强现代科技手段在“竞技状态”形成和调控中的应用,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对运动训练全过程和运动员个性化状态的监控。  相似文献   

9.
对"一元"训练理论进行分析,认为运动训练专项化是"一元"训练理论的最大亮点,"一元"训练理论中"运动训练全周期"是现代运动专项训练的长期训练计划;"整体调整"是专项运动训练成绩增长的原因;"训练波"是专项训练成绩提高的操作单元。运动训练专项化已经成为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练员应正确认识周期训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竞技体育深受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影响,很多项目已不受季节、气候、场地条件的限制,每年比赛次数较以往成倍地增加,这对整个训练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有些教练员特别是部分球类项目的教练员,在日益频繁的联赛面前,对如何根据传统周期训练理论去安排训练的周期结构、调控运动员的负荷,使之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显得束手无策。与此同时,在训练理论研究界有人提出,周期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1.
整合分期是近年来国际运动训练科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方向,是推动当代运动训练模式变革的新思维,契合了当前运动训练融合创新和精准个性化调控的时代趋势。学习、借鉴和研究整合分期模式,对改变我国训练科学理论研究思维进而指导训练实践,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整合分期主要源自国外对零散训练实践成果的总结归纳,处于"实践到理论"的发现阶段。研究首次从"理论到理论、理论到指导实践启示"层面对整合分期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训练分期理论元理论最新进展的"体系[系统的系统(System of Systems,SoS)]"和"反应域应激模型(reactive scope model)"是整合分期提出的重要理论基石。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基于数据科学的数字化信息整合,可以助力整合分期中多源、异构、多模态复杂训练要素的高维数据挖掘,再以算法自动化生成个性化训练指导方案。整合分期模式与方法"新范式"已成形,匹配"数据石油"与"算法引擎",其或是点燃提升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创新动能的导火索,也将会成为一种统领运动训练模式重大变革的全新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比赛增多形势下大周期训练理论的局限与完善进行了研究,分析讨论了在比赛增多形势下大周期训练理论局限的主要表现,并对其完善途径进行了思考,强调了要重视和加强在比赛增多形势下成功的大周期训练实践经验的总结,重视比赛增多形势下大周期训练实践的理论概括,加强其大周期训练理论创新发展研究,同时重视对大周期训练理论进行生物学研究,并指出:当今的运动训练计划安排出现了常规大周期和微缩大周期两种类型,并且出现了短-短结合、长-短结合的形式,有效地发挥了不同类型大周期训练的功能优势,使大周期训练安排更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议,训练与比赛脱节的现实,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较为困难等情况,为发挥运动训练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提出了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包含“生物节律”、“训练节律”和“目标节律”三个基本阶律,运动训练的基本过程为“训练—比赛”的交替循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的互动前行伴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全过程,“训练—比赛”交替和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互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训练活动与训练主体是整个运动训练系统最为能动的因素,运动训练中要把握好运动训练基本思想、专项特点与比赛需要等。  相似文献   

14.
二元与一元运动训练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善光  陶于 《体育学刊》2007,14(5):19-23
通过对二元与一元训练理论的分析认为,两种理论构建基础以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体能与技术关系的认识问题,特别是对早期训练专项化及专项化过程中体能与技术相互转化关系的认识。运动训练最终目的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体能与技术是专项竞技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能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是发展专项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早期专项化训练过程中体能与技术的相互转化才是专项竞技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两种"理论"在指导具体的训练实践方面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形成的历史前提、方法学基础和发展现状,剖析运动训练经典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奥运备战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建设。在分析俄罗斯、我国和其他国家学者对“运动员培养一般理论”的学科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提出用“运动员培养理论与方法”替代“竞技运动理论”作为学科名称的设想;进而阐述俄罗斯著名学者Л.П.马特维也夫创立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理念、目标指向和基本原理,近年来运动训练分期理论遭受质疑的原因,以及主要质疑者Ю.В.维尔赫尚斯基提出批评意见的实质,并提出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继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针对我国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应遵循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所揭示的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安排运动训练过程和获得最佳表现。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发展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它的着眼点是使运动员在多次重要赛事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都能创造最好成绩。在训练大周期中,训练内容、阶段以及负荷需要保持科学、合理的比例与动态平衡,使整个训练过程具有周期性、动态性、可调性。由于竞技体育赛事体制的改革与职业体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弊端日益突出,使强调一般训练的分期训练理论与具体的运动项目结合时,其指导性、普适性不强,难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马特维耶夫训练分期理论自提出以来,不断引起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质疑.为使运动训练分期理论更好地为训练实践服务,有必要对传统分期训练理论进行深刻的剖析,并对其在现代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做一认真的重新审视.通过研究大量的训练学原著和研究论文认为,传统的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并没有过时,它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上的,是对部分训练实践的经验总结,反映了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某些客观本质,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相似文献   

18.
线性传统训练分期模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非传统波动训练分期模式一段时间以来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通过对两种训练分期模式进行回顾与分析后认为,非传统波动训练分期模式的引入,是对传统训练分期模式的有益补充和丰富。两种训练分期模式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训练过程都具有参考意义,并各有其适宜的范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9.
周期训练面临的理论与操作挑战源于多种原因,一方面传统周期训练内容依然保持在运动训练学理论教材中,另一方面,教练员与研究人员对周期训练的科学依据、竞赛特点、实践操作、适用对象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质疑.研究就周期训练理论在理论与操作层面的矛盾与悖论现象做出一定澄清与分析,并提出周期训练理论的修订理论--"板块"理论,试图达到加强对周期训练全面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期训练阶段基本理论的研究一直十分薄弱。在对早期科学化训练中的若干热点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训练目标理论”、“敏感发展期理论”、“竞技年龄理论”、“训练过程理论”、“训练分期理论”、“竞技状态理论”、“训练适应理论”、“负荷与恢复理论”、“项群与个体化理论”和“方法论理论”在内的“儿童少年早期训练综合科学理论”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