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工作者的角色认知与职业意识是影响传媒发挥舆论引导、社会整合功能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也曾指出:新闻工作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但是,身处体制转轨阶段的中国传媒业同样也面临着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方  相似文献   

2.
胡丽娟 《记者摇篮》2009,(10):30-30
新闻本身“真、新、快、实”的特点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特别是随着如今新闻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就更加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新闻工作者。创新型记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从现实需要来看,创新型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3.
发挥地市报特有优势一是发挥好传统优势.因为长期职业养成,加上采编主要对象在基层,地市报新闻采编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走基层"传统,一批批地市报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坚持深入基层,"脚板底下出新闻",采写了一大批带着基层泥土芬芳的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与事业心张骏德新闻敏感,通俗地讲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这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包括记者、编辑、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了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和准确判断新闻线索与能构成新闻的...  相似文献   

5.
陈力丹 《新闻记者》2000,(11):10-11
从今年起,我国的新闻记者有 了自己的节日──记者节,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我国,为某一职业的人群设立节日,目前除了教师节,便是记者节。如果记者不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性职业,恐怕不会有这份荣光。那么,我们谈点什么来庆贺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呢?我想,还是从记者职业和专业谈起。 记者,在我国是全体新闻工作者的简称,就如各级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记协”一样。直到现在,关于记者是不是一种专业尚有争论,但是记者是一种社会职业,看来争议不大。1998年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调查表明,我国记者有很强的职业…  相似文献   

6.
<正>可能每位新闻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好素材经常有,好新闻不常有。写出新闻好稿有两个前提,一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与观察力,二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素材要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此新闻工作者的笔下才能迸发出具有时代感的精品来。1.好新闻要有观察力现实生活中,新闻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能迅速发现,抑或是发现了,也不能把握住这则新闻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血没白流李庚辰据新华社报道: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年初在布鲁塞尔宣布,全球1993年至少有75名新闻工作者殉职,另外17名死因正在调查中。记者的职业是“记”,无非客观如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何以竟数以几十计地死于采写过程中?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披露的...  相似文献   

8.
熊杰 《新闻三昧》2007,(4):32-33
人物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新闻观念中,人物特别是典型人物的报道,主要是起宣传作用,因此,在记者的笔下诞生了一大批“高、大、全”的先进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记者的职业定位是,有高尚的品德,有敏捷的思维,视野开阔,行动机智,有倚马可待、落笔成章的能力,地市报记者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不比大报有专门的分工,而是要成为杂家和多面手,特别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建设,对应读者对记者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0.
"像甘远志这样的记者,我们这儿有一大批……"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普通编辑记者,亦或是行政人员,不约而同,很多人这样说. 短短几年间,海南省有五名新闻工作者倒在工作岗位上.看得出,这些同伴都还留在人们的心里,言谈话语中,偶而提及,让人一阵阵沉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市报人》2005,(11):48-48
本刊讯,记者从中国记协获悉:经中宣部批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今年记者节期间表彰一批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其中,获此殊荣的有11名同志是地市报研究会会员单位的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12.
陶丽 《新闻世界》2013,(5):317-319
新闻职业道德是一种针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职业行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标准,也是行业自律的核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本文以《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2009年修订)》和《美国职业记者协会道德准则(1996年修订)》为例,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的角度,分析中西方新闻伦理与法规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11月15日,在全国新闻工作者刚刚庆祝自己的节日——新中国第五个记者节后不久,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隆重表彰了荣获第三届“全省十佳记者编辑”称号的同志。这是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一大成果,是我省新闻界的大事喜事,也是我省宣传思想战线的大事喜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环境保护和新闻事业的勃兴造就了一批环境新闻工作者,那么如何高素质地担当起宣传报道现代环境保护的使命,我以为,环境记者编辑至少要从五个方面强化职业素质锻炼。 一、高度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是环境新闻工作的灵魂 媒体是党的宣传工具和舆论武器,舆论宣传在思想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新闻工作者坚持无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新闻报道,越来越追求深度。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家瓦尔特·李普曼说过,如果一个华盛顿的记者只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没有告诉原因并指出意义,那么他只干了工作的一半。”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何光先在《十年新闻写作变革》一书中指出,“求深,是当今新闻写作的大趋势”。众多新闻工作者顺应这一大趋势,采访写作刻意求深,涌现了一大批以深见长的好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听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浅析广播新闻采访的地位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记者就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只要是稍微有一些实践经验的新闻记者就会有这样的体会;新闻写得好不好,反映得深不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一位有资历的新闻工作者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  相似文献   

17.
赖龙光 《新闻窗》2005,(2):51-5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大功能,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新闻工作者手中的有力武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从事舆论监督部门的编辑记者们却倍感舆论监督的艰难和风险,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尤其是党报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8.
许方方 《今传媒》2011,(9):139-140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总结我们党新闻事业的历史功绩时,涌现出一大批默默奉献的新闻工作者,人民记者——穆青,就是这批贡献者中的典型之一。他在新闻实践中,融入赋有大局意识、战略性的思想,使其成为一代新闻工作者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穆青新闻实践中的三件新闻作品出发,总结其中体现战略思想的精神价值,强调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三贴近原则"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意义,为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记者职业道德,是指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曾说过:“要讲究职业道德,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新闻工作者是教育人的,所以新闻工作者也应当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与影响。如果我们的记者、编辑自身没有好思想、好作风、好形象,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有说服力、感召力,还会损害报纸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张善炬 《新闻窗》2005,(6):42-43
《拜托,留住细节!》一文发表后,引起一些反响,我深感荣幸。但我谈的“胸中存大局,笔下有细节”的问题既不新鲜,也不深奥,它其实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必备的专业常识之一。正因为是常识性的问题,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因此有必要予以提醒和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