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1,(2):104-108
针对当前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滁州学院为例,构建了适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校企合作和学科竞赛的方面深化了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搭建新型金融仿真平台,实现了线上实训的可能性。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推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城市化建设和高校扩招背景下快速发展,并表现出学科渊源的理工差异性、学生培养的就业导向性、教学改革的课程趋同性等特征。城乡规划成为一级学科是地方高校推进专业重构的新契机。基于学科整合的继承性、理工人文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地方性等专业属性分析,地方高校须推动理、工科城乡规划的专业整合。围绕学科综合实力提升目标,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尊重高校地方特征、坚持开放办学模式、拓展师生社会实践,培养集理性分析、工程设计、美学评价于一体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提出经济学科具有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交叉的专业属性、财经类高校的基础支撑学科、其他相关专业的依存学科、本科弱势、研究生强势的学科专业分布特征、目录内专业少而目录外专业多的本科专业设置特点、经济学理论是其他社会科学课程的先导和深化课程等六大基本专业属性和特点。归纳总结了近几年我国经济学科发展的几点成功经验,并从学科建设和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等高校三大职能,提出了地方高校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李亚 《大学教育》2023,(22):131-134
持续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任。学科竞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探讨了学科竞赛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层面的积极作用与意义,并提出了高校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参加学科竞赛的几点思考,为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滁州学院学报》2018,(5):126-128
金融工程专业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热门招生专业,但由于师资缺乏、经费不足、定位不明确等诸多原因,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论述了金融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并深入研究了地方型应用本科院校金融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思想觉悟,增强投入和监管力度;关注金融发展,构建紧贴时代发展的金融实践培养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提升应用型师资水平;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互惠共赢;通过学科竞赛,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等举措,促进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从学科水平、学科资源、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四个层面,统计分析了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的整体成效。选取江苏6所高校的15个优势学科作为研究案例,从高校属性、学科领域、学科范围以及学科建设成效的比较研究,分析了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呈现出的特征点与未来可能的突破点,为迈向“双一流”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而推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以广西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满足专业认证要求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内容、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手段、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软件行业人才"两难"现象,从教育的大背景、软件工程学科特点、经济社会对软件人才需求、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4个方面说明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的有效途径.并以延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3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以期不断提升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工程教育脱离产业需求,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如何定位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工科高校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深入分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素质,构建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追求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以实现地方高校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部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学科建设要结合区位优势及特色,平衡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关注新时代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突出中国视野和现实关照,建构中国特色英语学科话语体系,加强英语专业师范性色彩,实现主动服务国家、地方发展战略职能。新文科强调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地方外语院系需结合英语专业学科内外的双重属性及跨学科性质,建构双重跨学科、多重跨院校的多层次学科融合体系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人才政策,逐步完成新文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健康成长,推进新文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球地域化是指个人或者组织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在行为上立足本地域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从而使地域特色在全球得以传播和彰显。全球地域化视野中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具有行业知识的国际性、语言文化的跨国性、本土文化的嵌入性以及适应全球化的主动性等特征。我国的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应树立全球地域化的人才观,以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有本土特色为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入手,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效体系建立与创新课程开设的实践,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实践成果,探索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为丰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江晓红 《高教论坛》2011,(5):59-61,77
随着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人才培养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以英语人才需求的趋势及英语人才培养的自身规律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认为确立培养目标和确定培养方向,并以此为主导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是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担负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能与使命,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学校定位不明、学科专业单一、课程设置片面、教学方法落后和实践教学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地方高校应以区域经济为导向,从确立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建设课程结构体系等十个方面系统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有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还没有在业界达成一致。教育部《2003—2004年教育搌兴行动计划》提出高职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这和以往人们的认识有所区别,将培养目标仅定位为高技能人才可能会带采一些负面影响:将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落空;不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对教育衔接造成困难;造成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冲突。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限于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培养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在专业建设中,如何培养同时具备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和"地理规划与设计"思维能力的规划管理人才。提出在课程体系与实践设计环节中,应突出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教师工程实践化是推进工程特色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重点探索了如何构建教师"工程化"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如何探索"工程化"教学模式,达成"专业适应性-能力拓展-卓越人才"层层递进的培养目标;如何采取有效的实施路径并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工程实践化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不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实验教学定位、创新人才基本特征、实验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出发,以广西大学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改革为案例,对构建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体系,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而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则是提高质量的前提条件。相较于部属高校,占我国高校绝大多数的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更加突出。从地方高校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的重要使命,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困境等方面综合分析,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张葵 《考试研究》2014,(3):8-11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鼓励高校学生参加NCRE考试是适宜的,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适当参考NCRE考试大纲。不断探索NCRE试题库建设,完善考试科目和等级设置等,是NCRE进一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