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历史》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儿子,为什么詹姆士二世却不是詹姆士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二世是亚历山大一世的儿子,那么尼古拉二世又为什么不是尼古拉一世之子? 很显然,这反映出学生对欧洲人如何取名和君主名位如何排列顺序的知识缺乏了解。 那么,欧洲人是如何给小孩取名的呢?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2.
在华夏文明漫漫数千载的发展历程中,史学典籍的记录与传承之功不可忽视,而纪传体史书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历史文献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纪传体文献之雏形《世本》问世,到《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文献的诞生,及至《清史稿》刊印行世,纪传体史书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各个时期,虽历经百世,却依然傲立于世界史库之林.  相似文献   

3.
可萨汗国与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的关系在可萨-拜占廷关系史上很具有代表性。可萨可汗在查士丁尼二世被废黜后收留了他并与之联姻.但是在查士丁尼复辟后却支持反叛查士丁尼的起义军势力,最终推翻其统治。可萨与查士丁尼二世戏剧性的关系始终和可萨人在克里米亚的利益息息相关,正是国家的战略需要,决定了可萨对查士丁尼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俞可 《上海教育》2014,(19):70-71
欧元怀虽无教育研究论著留世,却视学子能拥有“向国家尽忠”与“为人民服务”之德性为最佳作品。  相似文献   

5.
孔、孟等早期中国思想家将外在之德转化为内在之德,并用“求仁”、“尽心”、“志气”、“伪”以及“教化”等功夫实现普世之善。在西方,苏格拉底则从“自然”转向“自我”,柏拉图接着去找寻“至善”理念,并将道德问题包含于知识论之中。但其学生亚里士多德却“笔锋一转”,撇开知识直接进入人的道德活动,强调实践,从而实现普世之善。  相似文献   

6.
贾岛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儒生,但骨子里却有释子的思想.佛家哲理和儒家思想在贾岛诗歌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贾岛早年出家为僧的经历、与僧人的交游酬唱以及诗歌的深刻禅意均体现了他释子归隐之心;而他积极应举求取功名的行为、大量创作献纳之作以及执著地苦吟,又表现出他强烈的用世情怀.在归隐与用世之间,贾岛书写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7.
腓特烈二世,这位非凡君主富有戏剧性色彩的一生,吸引了无数历史学家为之着墨。然而,人们的注意力多集中于他那轰轰烈烈,引人入胜的军事、政治、外交生涯与功绩,却漠视了他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六国亡记     
两千年前,战国七雄竞逐中原,而后惟大秦铁骑踏遍河山万里,何也? 古语有云:“国强之道在于军,国盛之道在于民,而国强盛之道却在于君。”吾以为是极。秦王赵政,命运坎坷,幼年多舛,曾受尽凌辱为他国之奴,是故铸其勃勃雄心,欲一统天下,建万世永固  相似文献   

9.
张舒 《现代语文》2009,(12):29-31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收集的一千多首诗歌中,怀古诗大约有20多首。虽然在数量上看不是很多,但却很大程度上促进怀古诗“怀古伤世”之风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李白开元、天宝、上元时期怀古诗的创作来论述其怀古诗“怀古伤世”的风气。  相似文献   

10.
<正>俞平伯谓:"以世法读《红楼梦》,则不知《红楼梦》;以《红楼梦》观世法,则知世法。"观其红学研究之论述,笔者以为他前期的方向是批评与考证并重(例如在《漫谈红学》一文中所述"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晚年却多以禅悟为主  相似文献   

11.
苏轼儒释道杂糅,一尊儒学,人所共知;然其思想形成及转捩的重要时期在哪,却见仁见智。惠州贬前,苏轼佛老兼修,治儒为主。惠州之贬是苏轼儒释道思想发展的转捩时期,佛老膨胀,治身、治心为主,治儒次之,达观自处,但悯世之心仍存。  相似文献   

12.
徘徊于拯世与自救之间——论阎真小说创作中的启蒙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传输启蒙理念有两条路径:对他者的启蒙和对自我的反思和拯救.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自觉承担了启蒙者拯世的职责,而阎真却在<曾在天涯>和<沧浪之水>两部作品中再现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貌和心理悲哀:他们接受了西方精神价值和启蒙理性,成为新一代的精神贵族,但生存现实却使高扬精神的理想启蒙遭到冷落和遮蔽.承担精神改造职责的知识分子身份和言说都被边缘化了,他们处于拯世和自救的精神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3.
老子思想的旨归是"有道之世","有道之世"的具体内涵是"全性".在老子的视域中,身性不二,故"全身"才能"全性".在这一层面上,"全身"是老子思想的基点.由"全己身"而"全他人之身","全己性"而"全他人之性",最终"有道之世"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4.
韩诗以雄奇险鸷著称于世,但在他生命的晚年,却多平易之作,呈现出清新自然的另一种风貌。写于穆宗长庆二年(822)描绘早春雨中小草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见卷首)就是代作之一。  相似文献   

15.
当下,媒体和民众不约而同地振臂高呼普世价值与普世利益,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并不只是政治自由与民主才是普世价值。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也是一项人类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我们至今还在为之不懈奋斗,道路却依旧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16.
陈灿 《教师》2011,(2):105-106
当下,媒体和民众不约而同地振臂高呼普世价值与普世利益,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并不只是政治自由与民主才是普世价值。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也是一项人类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我们至今还在为之不懈奋斗,道路却依旧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17.
老子思想的旨归是“有道之世”,“有道之世”的具体内涵是“全性”。在老子的视域中,身性不二,故“全身”才能“全性”。在这一层面上,“全身”是老子思想的基点。由“全己身”而“全他人之身”,“全己性”而“全他人之性”,最终“有道之世”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8.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赞扬。其实诸葛亮写此表时,何尝想到“名世”。《出师表》的名于世,应该是后来的事。在诸葛亮自己,当时他心目中的读者只有一人.就是他的少主划禅。从这个特定的语境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何以一篇“出师”之“表”,对出师本身只用了很少的几句话匆匆提及.却用很多的篇幅对这位少主谆谆教诲.又用不少篇幅诉说自己受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的心情。  相似文献   

19.
儒、墨两家在先秦时期并称"世之显学",但在后世的发展中却有着不同的发展命运,这与儒、墨两家不同的天命、鬼神观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儒、墨两家的不同的天命、鬼神观为例,解释儒、墨两家不同的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20.
诙谐文为古代散文题材类型之一种,以幽默嘲讽的笔法传达讽谏之意而著称。它具有较强的审美趣味,但讽世功用却不甚明显。南朝时,诙谐文在大幅度骈化的同时,逐渐丧失了讽谕之旨,成为文人卖弄创作技艺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