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骈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一客观评价,认为语言的骈化与作品内容的贫乏无必然联系,优秀骈文显示了方块汉字文学的美质美蕴,骈文对文学自觉的彻底实现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南朝骈文对唐以后的中国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形式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学”一词含义演变之考证,认为,所谓“文学”即语言的艺术,其特征是形式和唯美。而分析六朝骈文的文体特点又恰好体现了文学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六朝骈文是文学本质回归的表现。同时,联系六朝士人精神状态的畸形事实,本着人的自觉是文的自觉的前提的理论认识,本文认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自觉在文学形式上有追求清峻、华丽的特征,六朝骈文适应了文学自觉发展的需要,迎合当时政治的发展,在政治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成为一代之文学,成为文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着重讨论了对偶这一骈文首要的形式因素。该篇所论,蕴含了刘勰源于道、宗乎经的骈文起源论,勾勒了文学自觉意识逐渐觉醒下的骈文发展历程。从刘勰对汉魏以来文章的批评中,更可见其文质兼备、骈散相合的骈文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骈文研究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马立军 (1.1)六朝骈文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文学中心主义论系列论文之二莫山洪 (2 .1)六朝骈文审美情感的历史演变莫山洪 (3 .1)近百年清代骈文研究综述吕双伟 (4 .1)柳宗元研究界标 :韩、柳古文成就的文学史意义曹虹 ,陈曙雯 (1.6)柳宗元文学思想中的“情”“意”观述论刘绍卫 (1.12 )《江雪》诗的背景与寓意吕国康 (1.17)柳宗元的佛教戒律与孝道说杜寒风 (2 .5 )柳宗元对问文学研究郭莲花 (2 .8)“惠化”的思想行为与柳宗元柳州诗文阮璐 (2 .14 )论柳宗元的主体意识与文化心态模式化肖扬碚 (3 …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骈文在六朝成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在文学自身的自觉、审美意识的觉醒、文学及文学家地位空前提高和统治阶级的倡导的相互作用下开始成熟的;而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影响,骈文的审美也体现出语言对偶、辞藻华美、运用典故、讲求音韵声律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清代骈文在对前代骈文经典作家作品的学习与挑战中作了很多创新,创造了可与汉魏六朝骈文相抗衡的骈文经典。对清代的这些骈文经典,清人通过序跋、选本、评点、书札、笔记、文话等多种文学批评形式,从作家经典化与作品经典化这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建构。通过对清代骈文经典的建构,清人不仅表达了他们对清代骈文的认识,而且凸显了清代骈文独有的文学价值,确认了清代骈文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骈文独具特色。这表现在 :句型参差多变 ;文气疏散流畅 ;平实贴切又生动形象的典事和清新俊逸、情感浓郁的词藻 ;缠绵悲戚 ,蕴涵对人生、社会的哲理思索的个体情感等。这种深沉的个人情感化的骈文 ,既是卢照邻对六朝优秀抒情骈文的风格的继承 ,也是他自己文风主张的体现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思想及心态下对骈文的创新 ,同时也是走在时代文学思潮前列的文自觉对骈文的革新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为乾嘉时期骈文批评的代表.其主要内容有:点评历代骈文代表作家作品,特别是宋四六,标举典雅流丽为其主要风格;对宋四六话和元明骈文选本进行理论的剖析和得失归纳,从中追溯骈文发展史和归纳骈文形式特征;从骈散同源的角度,推崇骈文的文体地位.不仅揭示了骈文自足性和兼容性的文体特征,还显示了迥异文以载道的文艺观.这不仅是乾隆时期汉学家崇尚实学,多擅长骈文的结果,更是四库馆臣对历代骈文批评的自觉继承.  相似文献   

10.
骈俪的成分在先秦时代的散文中就出现过,但是并不十分流行;南朝时代骈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不仅内容和辞藻华丽,而且讲究句式和对仗,骈文的发展达到逐渐成熟的时期;盛唐时期,文学复古逆流思潮蓬勃发展,与骈文相对抗;晚唐时期,在古文逐步衰落的过程中,小品文崛起并深受人们赞赏,后来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骈文卷土重来,再次受到人们的赏识。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分化、组合及其与国共两党的关系充满了曲折、变化,并非如既存研究所说的那样简单整齐。抗战前期,中间势力与国、共两党都是既有合作又有分歧,甚至有斗争。抗战中期,中间势力为了协调国共冲突,增加自身份量,开始联合起来,先是建立较为松散的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建立较紧密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但作为统建会成员的第三党和救国会对此新组织都一度有所疏离。对于中间势力的联合,国民党是不信任、不支持的,并尽力予以阻止和打压,逐渐将其推而远之;中共则由怀疑到鼓励、支持与帮助,逐渐拉而近之。虽然,中间势力内部也有各种矛盾,各自的立场和选择不尽一致,但整体来说中间势力是由最初偏向国民党转为逐渐倾向中共的,这无疑是抗战中期最重要的政治变化,对后来中国的政局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社会保障的研究,一直是从它的社会功能方面进行的,而忽视了它的伦理道德功能和意蕴。从伦理道德体系的角度考察社会保障,有助于人们提升对它的伦理意义的认识,并不断去挖掘心中的道德资源,真正做到以一种伦理道德的思想去关怀弱者,以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太平军与湘军在兴起之初 ,都曾发布过表明自己政治主张和动员口号的檄文 ,力图抨击对方致命的失误之处 ,以夺取政治舆论上的优势地位。檄文也显露出各自据有的政治优势和难以克服的缺陷 ,但湘军终因在政治动员口号和策略上略胜一筹而逐渐获得优势 ,太平天国由于口号上的失误而逐步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时,阐明了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的思想,揭示了人心向背与执政兴衰的内在联系。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一人心向背是决定政党和政权兴衰的重要因素,执政兴衰与人心向背之间是以政党和政权是否代表人民利益为…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校园网都会经历网络平台的改版升级,同样是改版升级,所花的资金和改版升级后的效果并非完全一致。要使网络平台改版升级后的性价比高,就必须根据用户新的需求、当前新的技术、资金情况,以及对新老平台的比较分析后,提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改版升级方案,达到整个系统均衡升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合法性并不在于执政党的地位本身,而在于执政党广泛的、坚固的群众基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的状况良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遭受失败。党群关系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面对新世纪,党要把党群关系作为党的建设的晴雨表,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处理好党群关系,保证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王艳  郭鑫 《海外英语》2014,(20):223-224
Based on the narrative theory of Shlomith Rimmon-Kenan,the present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oice and order of the focalizers and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to show that they are chosen and arranged deliberately and accorded to its themes.  相似文献   

18.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有无相生”体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灭不已的变化规律 ,因而必然通过人们的哲学—美学思想反映出来 ,进而影响到文艺创作和欣赏。在艺术文本中 ,“有”即直接描绘和传达之物 ,是有限的“在场”者 ;“无”指艺术的间空 ,是无言之言 ,“不在场”者 ,它隐而不显 ,却内涵“万有”,意味无穷 ;接受主体的积极参与 ,使“有”与“无”互为生发 ,相得益彰。以“有”带“无”,以“无”蕴“有”,方得艺术表现之妙  相似文献   

20.
解放思想与遵纪守法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处理得好,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处理不好,就会陷入误区,出现偏向。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在解放思想中强化法纪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提高防腐拒变能力,走出为政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