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这一节的规定是:(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按高考的要求,本节复习应分清准确记忆和模糊记忆、重点和非重点,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要适当点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文化4个方面记忆。时间:从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  相似文献   

2.
3.
五四运动之后学潮的频繁和复杂促使部分学人对五四运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价值进行区别性重估,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被视为一体,思想文化的革新被置于中国社会改造中的突出地位;他们对五四运动的思想文化意义的解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复杂性,而且提出了一个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很具启迪性的问题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哪一个更具优先性。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是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广泛深入发展的时期。许多开明人士从反对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的立场出发,对传统社会男女两性关系中违背理性的规范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提出了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原则和主张,对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变迁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发生的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正是时代风云变幻的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革命,而在此之前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这次政治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刊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自1915年9月始,至1920年8月,共经历5年,陈独秀自始至终都是运动的领袖。他的贡献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1915年9月至1916年底为初始阶段;1917年初至1918年底,新文化运动进入重要发展阶段;1919年初至1920年8月,因与五四运动合流,新文化运动迅猛发展;1920年夏,陈独秀成为共产主义者,改《新青年》为共产党机关刊物,而社会主义运动成为时代潮流,新文化运动遂告结束。另一方面,陈独秀又是新文化运动各项具体内容的引导者,除在思想、道德、科学方面外,其革命文学的主张奠定了他是白话文学运动主帅的地位。陈独秀得人和、地利、天时之利,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明显的空想性,个人色彩太浓,是新文化运动主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五四运动成为许多重大问题的历史转折点.这一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而是在国内外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对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和胜利,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参与发起新文化运动,率先举起十月革命的旗帜,培养革命骨干,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政治、思想和组织条件;始终站在五四运动最前线,以顽强的精神鼓舞革命群众斗志,指明斗争的方向,为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捍卫和发展了五四运动的成果。李大钊不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改革首先通过建构现代法治,开启了政治现代化转型的进程。然而辛亥以后,刚刚起步的法治体系在接踵而来的政治事件中屡遭冲击,使社会精英将政治现代化的期望转而寄予以"德先生"为名的直接民主。由此我们看到,在新文化和五四运动中,先后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形成了民主僭越法治的局面,对法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俞秀松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关键的创始人,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俞秀松革命道路的选择,同他早年的经历有重要关系。本文讨论了俞秀松的教育经历和其到上海最终创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过程,还原了他作为一名普通青年学生因时代浪潮的推动而不断成长进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丰富的史实,论述了唐山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先锋作用和其他各界青年的历史作用,歌颂了爱国青年郭友三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带有时代赋予的救亡情结,集中表现为:以社会改良面目出现的救亡情结;以文学革命为旗帜摇旗呐喊的救亡情结;以论争形式参与政治的救亡情结。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文学批评来说,救亡情结是无法选择的时代必然,它的存在可谓利弊同在,不仅影响了现代文学批评的转化与发展,甚至远及当代。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以学生的价值观和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这是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的根本,也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与设计必须明确的指向。在当前“一标多本”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是社会应当面对的主题,然而,救亡与启蒙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历史地看,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化,救亡催生了启蒙,但接下来,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推动,启蒙暂时超越了救亡,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又使得救亡再次压倒了启蒙,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们的双重变奏构成了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5.
启蒙、救亡与革命时代的终结-再论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以来,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出现了一些不同看法,也引起了一些尖锐的分歧,李泽厚提出的否定辛亥革命的论点是以“救亡压倒启蒙”为学术依据的,这一公式存在着学理上的缺陷,但不应全盘抹杀它的学术价值。辛亥革命是一场具有空前意义的伟大革命,同时辛革命又是一场结束了封建帝制,然而民主制度的计划痛苦流产的不成熟的革命,因此,从思想反思的角度上说,“救亡压倒启蒙”的公式并不违反历史学的基本规范,对辛亥革命的进行反思,同样需要重新检讨清末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重温历史,寻求新知。本文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教育强国、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四个方面阐述了五四运动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它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已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分水岭.本文试图通过五四运动来揭示五四运动与自由主义的兴起和衰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大力支持新文化运动,他在思想上对新文化运动起了引领作用;他积极创作白话文作品,用实际行动支持新文化运动;他通过凝练文艺理论,对新文化运动实践起了切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怎样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怎样评价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意义及其内涵的历史演进?怎样评价五四时期反对封建文化思想的斗争?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历史传统?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课题组首席专家、召集人沙健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