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调查性报道     
《新闻与写作》2006,(6):28-28
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调查工作通常较为艰苦、复杂,需要相当的调查技巧,它的主题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是公众相当关心的。  相似文献   

2.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1):42-43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张汝伦 《新闻记者》2005,(10):41-41
我看了2003年《新闻调查》在北京广院的一次对话,当时有专家提出说,没有事实,所有的事实都只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事实,没有真相,真相都是相对的,真相都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它的解释。我自己是搞哲学的,认为真相还是有的,但是对真相如何解释,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黄钦 《新闻窗》2010,(4):25-2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不曾披露的事实的调查,调查对象多指向权力、利益集团。其调查过程是相对独立的,调查方法客观公正、系统科学,调查结果具有原创性。它不仅是一种报道方法、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报道的理念和追求——对真相的探求、对正义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段勃 《青年记者》2007,(2):41-42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源于美国从未消亡的黑幕揭发传统。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在美国长盛不衰,接着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来到中国,刚一出现,它就以自己特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新闻界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21世纪,调查性报道方兴未艾,那么,调查性报道在新闻报道学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观关于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传统媒体因受到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影响力式微,作为传统媒体的“王牌”报道形式——调查性报道,也随之面临多重困境。如何突破困境,让调查性报道在维护公众利益、进行舆论监督、提高媒体公信力等方面的价值充分体现?本文试做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12):63-66
真相远在彼岸,调查何以可能接近真相?本文尝试粗线条地勾勒这一问题,文章以为,调查首先是一种"砌筑教堂"的信念,次之为用科学的调查技术铺设真相的"蛛网",同时,调查有"道"。  相似文献   

8.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批评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的事实或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完成的报道方式.由此可见,采写好这样的报道,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要采写好调查性报道,笔者以为,应从如下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6,(12):8-8
调查性报道在21世纪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较名的案例包括“南丹矿井透水事件”、“黑哨事件”等。在报道形式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将调查性报道视为“重拳”。但是,像舆论监督在中国艰辛而困难的历程一样,从中国的新闻记开始尝试着进行调查性报道的那一天起,就充满着苦涩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
李敏 《青年记者》2021,(10):75-76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信息迅速传播,导致舆情多发,公众难辨真伪,引发焦虑情绪.此时,主流媒体应该发挥出调查性报道的真相求证优势,为公众去伪存真.而要在融媒体时代做好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融合理念,创新报道手法,并制定优势策略进行优化升级,让调查性报道发挥出强大的新闻效应,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谈谈调查性报道中的证据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 porting),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曝光式”,重在揭露政府及公共机构内某些个人或小集团的不法行为和腐化丑闻。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 1997年 11月4日播出的《反腐败行动在哈尔滨》以及《南方周末》1999年9月17日登载的《四年一起错案和七个少年被毁青春》。另一类是“剖析式”,重点关注社会体制中的种种弊端,试图通过理性分析的方式予以纠正。例如同为《新闻调查》1997年…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什么? 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里给的定义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 听起来非常简单.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什么叫"尽可能"?  相似文献   

13.
李淦 《新闻前哨》2011,(7):65-66
调查性报道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如今已经与客观报道一同成为西方新闻报道的主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第四权力"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登陆中国,迅速与中国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成为广受中国媒体青睐的报道形式。本文通过对中西调查性报道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比较,探索中西调查性报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王红  马飞 《新闻世界》2010,(5):127-128
调查性报道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它勃兴于整个西方国家。目前,它和解释性报道、客观报道一同构成了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调查性报道在我国显示了其特有的影响力,成为被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媒体所注重。但值得提醒的是,记者在进行调查性报道时,应把握报道的底线,从而使报道经得起实践检验,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谭雪 《新闻传播》2010,(3):128-128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体裁,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分量重,报道内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广播的调查性报道,要发挥特有的声音传播优势,避免没有图像和文字说明的劣势,更要求调查记者在采访技巧上下功夫。笔者就此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有11名记在报道过程中收受贿赂、隐瞒真相,而《中国青年报》的记刘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了事实的真相。2003年10月,刘畅因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4年9月获得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他在安徽卫视《记档案》通过中华新闻报、搜狐网进行的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我心中的好记”。  相似文献   

19.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它利用长时间内积累起来的足够的消息来源和文件,向公众提供对某一事件,尤其是关系到影响公共利益的不正当行径的强有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中国调查性报道研究"课题组在1100名人群中主要针对调查性报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在中国,调查性报道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但是,其关注度和受众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