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政治混乱的一个年代。战争的混乱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南北人口不断迁移和融合的过程中,魏晋六朝时候的饮食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幻,胡人和中原的交流同样丰富了魏晋六朝时期饮食。魏晋六朝时期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也中国饮食文化重大的转折点。魏晋六朝时期文学发展迅速,众多的文人创作和饮食分不开。魏晋六朝的饮食文化为文人创作提供了题材,文人的创作也推动了魏晋六朝饮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2.
六朝时期江左与东北地区的交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东北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向来为史家所注目,论之已多,然而它与江左地区的交通,则鲜有所及。其实,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自古以来亦有频繁的联系与交往,在六朝时期已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这种联系与交往对于东北地区和江左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均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苕溪流域经济圈,作为一种次流域经济,形成于六朝时期,以吴兴郡的设立为标志,本文以人口集聚为动力,以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线,系统地分析了六朝时期苕溪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研究,一方面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历史时期区域经济形成中水利建设的地位。苕溪流域经济作为一种次流域经济圈,它的形成与发展,对当代小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六朝时期安徽城镇历史变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是政区归属、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变化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城镇的置废兴衰过程,本文试述六朝时期安徽主要城镇的历史变迁概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次相似的南北军事对峙时期,分别是六朝和宋金时期。南宋在许多方面都仿照六朝的做法,并对六朝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历史上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总结。出了象李焘的《六朝通鉴博议》等多部总结性的著作,以作为南宋在军事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历史时期太湖地区的与水争田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历史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历史时期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引发耕地的严重不足,从而发生围湖造田、滥用河湖滩地等形式的与水争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遭受旱涝生态灾害的情况下,太湖地区社会采取了还湖、调整种植结构、控制水面利用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怎样估价六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是六朝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史学界对此歧义颇多。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其基本看法是:六朝时期岭南一带得到初步的开发,巴蜀地区在原有的基础上稍有发展,长江中游两湖地区的发展显著,长江下游特别是三吴地区则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新生的经济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8.
三至九世纪江南交通发展考论刘希为,王荣生三至九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六朝和隋唐几个朝代。六朝和隋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时期,其时,中国的文化经济重心开始渐渐地南移江南。因此,江南经济的开发变为国内外史家研究的热点,然而对于六朝、隋唐江南交通亨业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地理信息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尝试以六朝时期的建康为时空研究范围 ,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超媒体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 ,收集、整理有关建康的历史地理文献资料 ,建立六朝建康历史地理数据库 ,进行专题研究及专题制图 ;并进而研制以超媒体电子地图为网络界面的超媒体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从而以多角度恢复和再现六朝时期建康的历史地理风貌  相似文献   

10.
试析唐代以幽州为中心地区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蓟城(或称幽州城)为中心的幽州地区,处于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接的特殊地理区位,在社会与民族变迁剧烈、人口流动频繁的唐代,幽州地区在中古时期历史格局变迁的大势中,从政治重心边缘次中心逐渐向政治重心中心区转移,成为对中国历史大局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地区。本文试图通过归纳唐代以幽州为中心人口流动的种种表现和特点,探讨这一地区社会变迁中的人口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六朝时期是台州地域真正开始发展的第一个历史时期,该时期临海郡辖县个数有过5次变化,郡域面积由早期的3.94万平方公里变为晚期的1.24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2.
俳谐文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表面诙谐逗乐,实则有着深刻的讽世意味和社会批评意义,是地道的杂文。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中的俳谐体杂文,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汉魏六朝文学的全貌,也可理清中国古代杂文发展的轮廓与线索。  相似文献   

13.
六朝时期,地记蓬勃发展,成为史部文献的一种重要类型。其中记述安徽地区的六朝地记,可考知者有八种,皆已散佚,前人辑佚多不完整。对这些地记的作者、成书年代、亡佚时间进行考证,可以厘清一些流传条目的真伪。受六朝时期尚文风气的影响,这些地记具有较浓重的文学性。古代安徽的六朝地记,为我们了解该地区历史、地理等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六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三个高潮之一。这一时期史学成果累累 ,对史学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对六朝时期的史学研究尚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深为可喜的是 ,由南京晓庄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教授邱敏先生撰写的《六朝史学》 (南京出版社 2 0 0 3年 1 0月版 ,为《六朝文化丛书》第 4种 ) ,终于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六朝史学》共分六章。前言部分对全书作了概述。第一章探讨了六朝史学兴盛的客观条件。第二章介绍了六朝时期的史官制度和史学教育② 。第三、第四章对六朝时期的史书分门别类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诗与画的融通之始是在六朝时期.六朝时期题画诗的出现及逐步成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六朝时期的题画诗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绘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中国腹地人口剧增,西南边疆相对于西北边疆自然环境更为优越.边疆地区所谓的“闲置”态势成为缓解生存空间的主要方式与选择.在明清王朝缺乏整体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系统规划的背景下,西南边疆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过渡开发.大理地区历史上是云南边疆较早得到开发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明清以降,是历史时期中央王朝开发的黄金时期.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明清时期国家统治力量的深入及强化,在腹地人口剧增的双重影响下,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直视、反思与应对是后历史时期当有的态度与行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史上对骈文的批判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汉魏六朝时期,这是文质之争;隋及初唐,从社会功用方面批判骈文;中唐玉清代,以“文以明道”为口号反对骈文。反骈历史的嬗变反映了人们对文学观念认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六朝墓志中用典来表未成年的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考察了六朝墓志中用典来表未成年概念的词语。分析了这些词语或是其新义产生的途径、方式,揭示出六朝时期书面语运用在继承中创新的特点,证实了语言发展具有历史联系的一般规律。研究这些词语,对于纠正辞书的不足和错误,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1987年高考历史复习检测(省外模拟测试试题选编),有一道问答题:“用秦、西汉、公元57年、公元105年和清初等五个时期人口数字,说明其升降原因是什么?”这道题,只要求回答五个时期人口升降的原因,如果我们把这五个时期人口升降的原因联系起来考察,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就是我国人口发展的简单历史了吗!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人口的发展相应地受着这几种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的制约。人口的发展同人口思想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同各个不同的社会历史任务相适应,我国人口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彭哲 《教师》2010,(21):125-126
六朝时期的画论是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后世画论都是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为基础,研究中国画论和中国画必须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作为基础,尤其是宋朝以后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更是以六朝画论为依托,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画论的重要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