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性爱观念与当今多元开放的性爱观念共同形成了“一夜情”的文化背景;现代传媒的多样与丰富、信息的高速发展是“一夜情”产生的现实诱因;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的相对匮乏是“一夜情”产生的温室。这种多样的性文化与观念,正面临着挑战与考验。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作为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重要贡献的作家,应当把他置于“知识分子”文化范畴中才能更显示其特殊意义。他的“社会角色”身份游弋于“启蒙者”与“实践者”之间,“情感角色”、“权力角色”则在“知识分子性”的自觉强化过程中被定位。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语境里,他的“角色焦虑”,一直以困惑、痛苦的方式呈现着。他的创作体现为对“知识分子性”的完整性的坚韧卫护和摆脱痛苦、冲出困惑的不懈挣扎。  相似文献   

3.
浓淡有致 韵味无穷——谈鲁迅小说里的“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一个人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中国更是一个非常讲究“吃”的国度,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吃”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泱泱大观。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苏轼有“口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洒脱;岳飞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气;《鸿门宴》里的樊哙吃掉一只生猪腿,赢得了项羽一声“壮士”的赞叹;《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先后偷吃过王母的蟠桃、五壮观里的人参果,  相似文献   

4.
金老爷买钟     
一天金老爷在他的阁楼里找到了一只钟,“怎么才能知道它准不准呢?”他盘算着。于是,他就出去买了另一只钟,并且把新买来的钟放在了卧室里。“三点整,”金老爷说,“我得去阁楼里看看那只钟准不准。”他赶紧跑上阁楼,可那只钟指向的时间却是三点零一分。“我怎么知道哪只钟才是准的呢?”他糊涂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古今诗文里有不少的典故。所谓典故,修订本《辞海》、《辞源》都解释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盖文章之外”的“事类”,这是其一;其二,更重要的是,典故言简意赅,言有所指,或言约意丰,意在言外,起到“明理征义”、借古喻今之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我国典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数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借“科学”的名义和“伪科学”的棍子,以周易学、中医学等为切入点,打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件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科学”本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先哲们也在追求真理。与西方“科学”分科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对客观世界的研究特点为“整体而学”、“综合而学”,《周易》、《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都可以做代表。  相似文献   

7.
潇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甚为深远,但在过去的文化界定中,“潇湘”一词大多有两种涵义,其一是广义上的称呼,即洞庭以南,五岭以北的整个湖南地域。其二是狭义上的称呼,即指湘江上游与潇水流域内的永州地区。由于广义上的“潇湘”已被“湖湘”所代之,湖湘文化早已被许多研究者所关注。而狭义上的“潇湘”流域所孕育的“潇湘文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潇湘文化”,其研究者寥若晨星。但是,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永州地域内的文学艺术却是辉煌灿烂,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千古美人崔莺莺只不过是想象世界里的一个虚幻的美人神话,是艺术家充分理想化的产物。红颜薄命、“自古美人遭狼吻”这才是美人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笔者站在女性主义文化思维的视点上,试图用别样的眼光——即撇开《西厢记》的文学史或美学方面的研究,而仅仅借《西厢记》中的美人(崔莺莺)的故事为由头,来思考一些关于“美人”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9.
石榴     
从前有个人,他的果园里有许多石榴树。每年秋天他一定把石榴盛在银盘里放在屋外。为了表明他的意图,他在盘子上写着:“任选一个,欢迎自取。”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我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与再造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贾平凹在小说《高老庄》里批判了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必须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方能实现。贾平凹对文化融合及渐进转型的思考不是向后转的对传统妥协的“中庸”。他的探索,或许并非完美,但深刻尖锐,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主题解读历来是多重的,本文就从传统文化角度入手,以“度”这个关键词为核心,深层挖掘了小说《长恨歌》中传统思想在各个方面的体现,认为“贵和尚中”的中和之“度”是作者在该小说中体现出的一个潜在的思想,并从审美层面、人事层面及城市摹写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地举例分析这种“度”之体现,从而试图阐释在王安忆的小说中这一文化潜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由一僧一道开篇,将佛道文化融入全书,展现出佛道相融并存的社会文化现象。小说揭露和批判了“现实”世界里佛道的“伪”,以突显“虚幻”世界的“真”。作者通过对贾宝玉和众多女性人物的塑造,生动阐释了佛道文化的众生平等思想。同时将佛道文化指向更为深刻的认知层面,主要体现在“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的禅悟以及道家的“崇阴”观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万物有灵论”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基本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形象之英雄主义精神和生死观的生命线 ;萨满教“三界说”在《江格尔》里体现了“神本文化”;而萨满教的控驭行为 (巫术 )则反映了《江格尔》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的状态。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史诗《江格尔》的基本故事情节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相似文献   

14.
小心你自己     
刘墉 《内蒙古教育》2007,(5X):59-59
小和尚从树林里采来许多香菇,摊在地上曝晒。 “晒干之后,装进袋子。”师父说。 “知道了!”小和尚应着,觉得师父真操心。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中国家族制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家族制度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让读者在“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制度及其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依托的虚伪性,《狂人日记》也展露出鲁自己那种来源于某些传统文化的束缚的难以张扬但可以领略的心理弱势。  相似文献   

16.
顽皮小画家     
《顽皮娃娃》2006,(2):28-28
小乌龟在森林里开了一家职业介绍所,很多小动物来找工作,小乌龟都忙不过来了。小猴子说:“小乌龟,我想找份工作。”小乌龟说:“你爬树爬得那么快,就去椰子,开椰子店吧!”小青蛙说:“小乌龟,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学问     
这篇文章写出了一个孩子内心的成长过程。文章以“学问”贯穿始终,通过父亲“没有文化”反衬出父亲对儿子深切的感情,而这种感情是在学校中学习不到的.作者通过“学问”把“书本的学问”与“做人的学问”进行了巧妙的结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飞燕外传》曾被明胡应麟论定为“传奇之首也”;但其何时问世,至今仍无定论。笔者考定,其最晚也在中唐问世,尔后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圈里流播,其“传奇之道”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且堪称中国古代“艳情小说”的开山作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曾经指出:“东海西海,南学北学,道术未裂。”在中西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遍的“文心”与“主题”。《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是性格为人,还是爱情处理,甚至是悲剧性结局。为此,本文将从“奴性”这个角度,对二人的性格异同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朱卫华 《现代语文》2007,(3):128-128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因此拿起一本好书,我们要善读。西汉学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读书时,务必要做到“八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