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上一直是没有争议的,是稳固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的“探索”,“合作交流”,“问题串”等少了些,“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本文通过一个课例再次展现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3.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探索师生课堂互动的规律,必须从理论上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本文拟从社会学视角阐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金国 《宁夏教育》2005,(11):71-72
1.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助过程。这就是要求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民主和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平等、合作、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一种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理解与宽容、尊重与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感受丰富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从认识教学活动的本质入手,探索课堂教学口语的艺术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充满感情和激情,循循善诱,委婉含蓄,科学严谨,融教育性与审美性的一体,声,情,义,态并茂。  相似文献   

6.
教学文化是师生教学活动的"磁场",是教学整体变革的最后一道关卡。教学文化是一个中间性概念,是师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潜在教学生活方式。教学文化具有多维功能,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教学观念,型塑着师生的教学行为,催生着师生的教学价值系统,是教学改革的"幕后推手"。积极寻求极端教学文化间的对话与平衡,适度推进传统教学文化向现代教学文化的转型,全力创建一种立体、互动、进取、民主的现代教学文化,是我国教学文化未来变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课堂教学是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展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行为一般为:参与、构建、互动、体验、反思等。其外显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为了保证学生正常参与学习活动,使其主体行为得以实现,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正确认识课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创新。思考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尊重与信任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教学的观念问题,也是教学的…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交往引入课堂教学,从而使师生交往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主体间性交往有如下几个特点,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目的,促进师生双方发展,交往双方的地位并不平衡,交往范围具有全员性。  相似文献   

9.
张欢 《成才之路》2014,(8):50-50
课堂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场所。坚持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探索更为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策略,是新时期高中政治课改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周莉 《考试周刊》2014,(87):192-192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使用,给幼儿园的课堂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它集多种现代化媒体教学的多种功能于一身,弥补了黑板、录音机等单调、单向等不足,真正实现了课堂上老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自主。本文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如何促进幼儿教学活动实施的策略进行研究,实现促进师生交互、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学习发展为特征,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为目标,教与学同步推进相互呼应和变迁,师生认知同步、情感共鸣、角色互换和教学互补的教学实践活动.“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切中应试教育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被动接受知识之弊端,  相似文献   

12.
试谈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社会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变量,其性质与水平影响着教学活动及其效果,并对学生个性发展产生作用。本试图从社会学角度入手,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内涵的剖析,提示其一般特点及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教师传递知识的艺术,往往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在课程标准实施以后,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堂秩序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遵循的一种习惯性、制度化、合法化的规则。课堂秩序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障。新课程理念支撑下的教学如果忽视了教学秩序这个基础,效率恐怕要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有必要重新厘清有关课堂秩序的认识,明确课堂秩序的维持需要运用一些管理手段,而从操作上讲,方法简便、有效的就是纪律约束,以保证新课改在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下实施。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而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理念上重视它,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两个主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处理不好。就会不同程度地陷入"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造成"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恶性循环。许多事实有力地说明,教学主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因素。一、学生主体与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其体现的程度是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这是人们谈论最多而实际解决最差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只有恰当地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真正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活动中,交往实际上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并使学生真正涉入由不同个性和视界所构成的“精神场”。具体说来,教学中的交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邢小华 《湖南教育》2005,(19):33-33
一、进入特定的情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论,忽视了“学生中心”,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致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出现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