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背向旋转掷铁饼技术中摆动腿的走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腿趋于"直线性"摆动可以相对减少摆动腿运动半径,从而降低旋转所获得动能的损耗,对于超越器械动作的完成和器械最后出手速度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而摆动腿"弧线"摆动会延长身体旋转时间,对超越器械动作的完成有阻碍作用,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对于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员,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摆动腿路线进行练习,便于更大的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苏玉林  董洪园 《体育科技》2013,(6):43-45,49
目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分析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交叉步,研究其在各种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寻移动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排球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方法:运动QUALISYS红外反光捕捉系统,研究多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在横向移动过程中相关运动学指标的变化特点.主要研究结果:(1)摆动腿的准备时间和摆动速度为影响横向移动速度的主要因素.(2)摆动腿蹬地角度不为影响速度因素,但个体差异较大.(3)除空中移动时间外,摆动腿运动时间、支撑腿移动距离、躯干角加速度对移动速度无影响.因此应减小支撑腿蹬地角度缩短空中移动时间;躯干面对球网保持有利拦网位置.  相似文献   

3.
1、对摆腿能力的训练方法伸卧高抬腿是提高摆动腿摆动能力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其在外部动作结构与内部肌肉用力特点方面都比较接近于跑动中技术要求,其练习方法为:运动仰卧于可承担体重的高台上,髋部以下悬空,两腿放松自然下垂,然后两腿交替做大腿上摆与回压动作,小腿放松并随大腿的摆动有折叠与模仿扒地动作。练习过程  相似文献   

4.
踢球是决定比赛胜负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其中,脚背内侧踢球、正脚背踢球、脚内侧踢球及脚背外侧踢球是4种最基本的踢球方法.4种踢球方法踢球腿的摆动具有相似性,运动生物力学手段对其进行研究比较发现,脚背内踢球摆动腿的大腿前摆角最大,脚内侧踢球小腿前摆角最小,脚触球时,正脚背踢球与脚背外侧踢球的小腿角速度最快,脚内侧最慢.摆动腿的摆动存在鞭打动作,但不仅仅局限于鞭打动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脚背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内侧踢球以及脚背外侧踢球4种基本踢球方式摆动腿的运动学和肌肉力学特征,获取人体运动内外信息,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与表面肌电信号特征分析的方法对其研究发现,4种基本踢球方式摆动腿的摆动时间、摆动幅度以及摆动速度均表现出不同特点;后摆阶段摆动腿肌群的兴奋程度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而前摆阶段摆动腿肌群的兴奋程度表现出了较大差异性;此外,股二头肌在前摆阶段对关节的控制程度与踢球精度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短跑运动员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及产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运动员在跑动中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撑腿后蹬转换为前摆的时间较长;二是摆动腿前摆速度缓慢。支撑与摆动是短跑中相互交替的两个动作,而摆动腿前摆的速度是人体获得向前运动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与训练中,大都采用抗阻力摆腿的练习方法,增大髋屈肌群的收缩力量,以达到提高摆动腿前摆速度的目的。从训练实践中我们得知,髋屈肌群力量的增长并非与前摆的速度成正比,摆动腿前摆的速度不仅与髋屈肌群收缩力量有关,而且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过程进行研究,得出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重心速度、位移等运动变化情况,研究了摆动腿的运动特征.同时证明,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身体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背越式跳高摆动腿动作的技术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动作方法,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背越式跳高技术中,摆动腿在起跳阶段的3个不同时段内的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跨栏步是跨栏跑的关键技术,在跨栏步中,其摆动腿动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跨栏步动作质量。本文依据跨栏步中摆动腿动作应遵循的生物力学原理,借鉴世界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摆动腿技术动作加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摆动腿技术动作进行了描述和概括,提出了摆动腿在整个跨栏步中合理性、经济性、实效性的动作规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跳高起跳过程中手臂和腿的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起跳过程中摆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大于摆动腿;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支撑阶段,手臂和腿的摆动产生的相对摆动动量对提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4%;我国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的利用率为68.5%,表明运动员手臂和腿的摆动动量没有发挥最大效益,提示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有一定的挖掘的潜势.  相似文献   

11.
对百米途中跑摆动腿摆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跑步一个周期中摆动腿的动作阶段进行了划分,对摆动腿在各摆动阶段的动作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现代短跑途中跑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析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摆动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摆动腿动作的分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摆动腿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的作用。因此一不论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都应高度重视摆动腿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Large impact loading with abnormal muscle activity and motion patterns may contribute to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 in ballet dancers. Yet, few studies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injury on the ballet move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find the neuromuscular and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ancers with and without ankle injury during a jump-landing Sissonne Fermée task. Twenty-two ballet dancers were recrui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injured group (n = 11) and the uninjured group (n = 11). They performed a ballet movement called "Sissonne Fermée" with reflective markers and electrodes attached to their lower extremities. Ground reaction force, joint kinematics, and muscle activity were measured. The injured dancers had greater peak ankle eversion but smaller hindfoot-to-tibial eversion angles. Also, the injured dancers had greater activity of the hamstring of the dominant leg and tibialis anterior of the non-dominant leg during the pre-landing phase. The injured dancers had greater tibialis anterior activity of the dominant leg but less muscle activity in the medial gastrocnemius of the non-dominant leg during the post-landing phase. The injured dancers had a greater co-contraction index in the non-dominant ankle and a lower loading rate. The higher co-contraction indices showed that the injured dancers required more muscle effort to control ankle stability. Furthermore, the injured dancers used a "load avoidance strategy"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re-injury. Neuromuscular control training of the ankle joint for ballet dancers to prevent injury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两臂和摆动腿的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中国女子跳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8 名国内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影片解析结果表明,第二跳起跳时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小,这与起跳蹬伸时机晚和蹬伸不充分有关,同时与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紧、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多,但也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这与起跳时着地角小和起跳角大及着地过程中脚扒地速度慢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8 名运动员第二跳距离百分比偏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跳远教学中,学生在起跳时摆动腿出现的一种错误动作,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纠正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法。结果表明,造成男排运动员单脚起跳效果差的主要因素是,起跳腿膝关节伸肌离心收缩能力差和摆动腿摆动技术差,从而导致缓冲时间长、膝关节缓冲速度慢,以及摆动腿摆动速度慢。  相似文献   

18.
董广新 《体育学刊》2003,10(3):115-117
在查阅歇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基础上,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后认为,人体水平加速的原动力是摇动腿的折叠前摆与支撑腿的快速伸髋在时空上的巧妙配合;支撑和摆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在短跑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提高摆动的速度和幅度是提高跑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跳远前倾式离板和摆动腿的摆动对起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跳远技术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是:在尽可能快的助跑中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观摩优秀运动员比赛录像,结合训练实践,分析前倾式离板技术和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对跳远起跳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提出了对前倾式离板和摆动腿的摆动进行专门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