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武侠小说是新武侠小说的延续,Priest的武侠小说《有匪》在晋江连载首发中就引发巨大关注,小说塑造了武侠小说中少见的女侠周翡这一形象,以"女性向"的叙事视角和话语凸显了作者的创新思路和独特风格。《有匪》虽然仍是用传统的叙事模式展开情节,却又有着很多新的元素,这也是我们分析它的主要关注点和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文章叙事不蔓不枝、简洁明了,议论简明扼要、发人深思,深得《史记》精髓。明代的茅坤  相似文献   

3.
徐淳 《语文学习》2024,(2):25-26
<正>师: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同学们怎么理解“寓论断于序事”的含义?生:我认为“寓论断于序事”就是通过不直接发表评论意见和见解,在叙事的过程中传递作者主观的情感态度。师:非常好,简言之,就是“事中含论”。其实,班固在《汉书》中继承了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苏武传》中这一笔法的高妙之处。谁先来说?  相似文献   

4.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5.
对于《新序》文体性质是小说的观点,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批判:(1)《新序》虽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成分,但虚构不能作为小说文体的充分条件;(2)《新序》还处于依附子史的状态,未成为一种独立文体;(3)《新序》文体具有综合性特征。《新序》就全书而言还不能列入小说之林,尽管其中有许多故事,不失为精彩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任何叙事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叙事人。在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中,这个叙事人往往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红楼梦》保留了中国小说传统的说书人——叙事者这一特点,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它“并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人物的狭隘的角度进行叙事”。《红楼梦》的叙述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作者直接出场,声明其创作情况和立意本旨,声明《石头记》故事是他的创造和编述。如第一回开头,“作者自云”一大段文字即是如此。作者的声明,表明了《石头记》完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6,(4):75-84
《诗小序》的作者问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纷如聚讼","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清代一些学者,从清初的陈启源,中经钱大昕、翁方纲、张澍,到晚清的陈奂等,一改宋代学者轻率攻击《诗序》的做法,实事求是地对《诗小序》的作者进行了辨析,肯定《诗小序》出于子夏。其中张澍在其《诗小序翼》的序言《诗小序翼题辞》中,以出自班固《汉书·艺文志》、郑玄《毛诗笺》等的直接证据与自左丘明《左传》以来历代学者引用《诗小序》的间接证据相结合,论述了《诗小序》为子夏所作,显得全面而系统,令人信服。当代学者在"走出疑古时代"的背景下对《诗小序》作者问题的研究,肯定了"子夏序《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框架叙事"是著名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小说叙事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探讨了其短篇《礁湖》《卡伦》《青春》、中篇《黑暗之心》、长篇《吉姆爷》等小说中"框架叙事"模式的特点和作品主题,对康拉德"框架叙事"模式的形成、发展和革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指出这种看似作者(叙述主体)不介入的叙事实质上是作者为了让其小说显得真实和可靠而有意为之。这实际上却恰恰表现出了作者对道德和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9.
《文艺鉴赏与批评》郑振铎等著光华小文库上海光华书局 1934年9月初版(收文艺论文4篇,其中有郑振锋的《中国文艺批评的发端》1篇)《取火者的逮捕》(神话故事)著创作文库上海生活书店 1934年9月初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956年6月初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8年11月新1版(收神话故事4篇。1934年版作者原署名郭源新。新文艺版有作者《新序》)《欧行日记》(散文)著良友文学丛书第14种赵家壁编  相似文献   

10.
通行本《周易本义》(以下简称《本义》)和《周易程氏传》(下文简称《程传》)前各有一篇文字相同的序文,且均无署名,同时《二程集》中也收有此文,这就引发了此序作者究竟是谁以及它何以同时出现在不同著作中这两个疑问。白寿彝先生通过考辨指出此序作者既非程颐也非朱熹,并通过文献流传考察了此文被置于《程传》和《本义》卷首的原因。后来的研究者没有注意到白先生的成果,并且由于在周行己的《浮沚集》中发现了与此序基本相同的一篇文章,因此,后来研究的关注点多在考论此序与程颐及周行己的关系以及进入程集的时间,而未涉及它何以出现在《程传》及《本义》中的原因。回顾白寿彝先生及后来研究者的考辨可以看出,只有同时解决了此序作者是谁以及它何以出现在程集、《程传》和《本义》中这两层疑问,对《易序》作者问题的回答才是周全的。考察清《易序》从妄署、误收到误植的来龙去脉,才能更有效地说明此序作者并非程颐亦非朱熹而是周行己。同时,本问题的考辨方法也揭示出文献考察在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塑造黛玉悲剧形象的经典作品。本文将《葬花吟》作为整体来进行叙事学分析,把林黛玉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和曹雪芹作为作者结合起来。虽然林黛玉是故事的叙述者,但《葬花吟》里必然有作者的影子,和其想渗透的思想和意境,很多代词指的绝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作为英译,需要有准确的人称,如何把握叙事视角,这就对翻译提出了难题,本文拟从叙事视角分析三种译本。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叙事人称、叙事聚焦和叙事方式三方面对D.H.劳伦斯所著《虹》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文中指出,作品《虹》不断地变换其叙事情景,在作者叙事情景和人物叙事情景之间进行转换,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张先词自觉且大量用题序,在“写景—纪游词”“女性—恋情词”“酬唱—送行词”的书写中,取得了较好的叙事效果。张先的“写景—纪游词”,题序纪实了景地与游人,使正文片段性事件、场景的书写能够展开清晰的叙事还原,情感书写有事可托。张先的“女性—恋情词”,通过题序表露叙事者身份,揭示正文叙事是“代言体”或“自言体”。“自言体”的出现,能投射作者的真情实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同情与关怀。张先的“酬唱—送行词”,题序交代了酬唱、送行的信息,使得正文或直接或含蓄的送行叙述有了依据,正文对友人的政治书写、作者的赞颂之情落到实处。题序的叙事性分析可为词的解读提供场景还原与缘情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水浒传》的狂欢化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所写的是一群强盗的故事,把《水浒传》故事的意义合理化显然很徒劳。《水浒》的叙事和接受心理可以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进行阐释。《水浒传》中有一些粗俗、荒唐的场面,很多人物行为极为疯狂,充满暴力。作者创造了梁山泊这样一个没有等级制度、人人平等的狂欢化场所。作者还以“亲昵化”的描写,消解了强盗的可怕与威胁,拉近了读者与他们的距离。《水浒传》所体现的狂欢化叙事风格是中国叙事传统中一种历史悠久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个小说思潮已经进去,但有关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以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文本《一地鸡毛》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的精神特征和叙事特征,重点分析了其题材取向、人物的精神特征及作者叙述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叙事态度的客观化、叙事结构的“生活流”状态。  相似文献   

16.
《语助》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其作者为元代的卢以纬,字允武,元东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平事迹无考。《语助》,初刻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书前有元人胡长孺的序。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语助》的成书年代当在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以前,元刻本《语助》后来收入《奚囊广要》丛书。明万历壬辰(公元1592年),胡文焕将其重刻,更名为《新刻助语辞》,收入《格致丛书》,抽掉了胡长孺的序,换上了自已的序。这个本子较《语助》缺了最后一页。此后的一百二十年间,即至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刘淇《助字辨略》问世之前,新刻《语助》曾一再翻刻,并流传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的撰录者一度公认为南朝徐陵,但自章培恒先生基于《玉台新咏序》提出“张丽华”一说后,又有胡大雷提出“徐妃”说及一些学者认为的的“某妃”说。本文认为对《玉台新咏序》存在其他的解读的可能,并认为由《序》文否定《玉台新咏》的撰录者是徐陵,否证力不足;《玉台新咏》的最终成书时间可能在陈太建年间。  相似文献   

18.
一、书序古之书序与今天的书序基本内容大致相同,有作者的自序,亦有他人作序。始于西汉,以司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早期的序,为单篇文字作的序放在正文的前面,为整部书作的序放在全书后面。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即在书后。至晋萧统《文选》等书,序始移至书前,此后,写在后面的称“跋”,或称“后序”。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人小说,有明显的传统历史叙事特色。这首先体现在《儒林外史》最直接借用了史著列传和类传体例,以春秋笔法叙事为宗。其次,《儒林外史》中许多故事情节也与正史、唐传奇和本朝时人诗文大量互文。这显示了吴敬梓史料勾辑运用的功力、才学见识的圆熟。最后,《儒林外史》虽是作者发愤之作,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彰显了作者醒世救世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儒林外史》意在揭露儒林痼疾,却以描写大江南北风俗事故和日用常情入手,尚实写真,不作玄虚荒渺之谈,笔削得当,善善恶恶,人物丰满生动,从而坚守了传统历史的叙事伦理。不过,历史叙事的影响也使《儒林外史》有轻载人物结局的小小瑕疵。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诺桑觉寺》采用了大胆、激进的叙事态势,构建了公开的、女性身份立场。这种叙事策略显示出一个初涉文坛的女作家对男性文学传统进行颠覆的勇气,显示了奥斯丁对话语权威毫不掩饰、大胆而激进的追求。这部小说在商业上的厄运促使奥斯丁改变了叙事策略,在随后的《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四部小说中,她避开了外向的作者权威,明显地表现出对作者型叙事行为的克制。这四部小说的成功给了奥斯丁极大的信心,在其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奥斯丁又一次改变叙事策略,她试图回归《诺桑觉寺》那种自由叙事手法,表现出对外在作者权威的再一次大胆地追求。奥斯丁叙事策略的改变显示出一个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在男性声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对女性话语权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