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是德育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教师应当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参照作用,学生最初是通过教师来认识人的道德性的。陶行知认为,在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道德品质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它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往往从养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中职生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所以中职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建设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从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达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以便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与一定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一般过程是:道德认解——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李芳 《新疆教育》2012,(9):46-47
《思品与社会》教学必须以培养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儿童为根本目标。其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学习做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因此,我们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在《思品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情感不仅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受,而且还是认识活动的源泉,它在认识活动中起着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它既是接受知识的动力,又是知识转化为信念的重要因素。学校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由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感情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养成的完整的过程,概  相似文献   

8.
所谓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所具有的坚定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坚定不移的信奉,同时又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道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教学中情感因素若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不仅能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对信念的强烈追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情感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创造出一个充满情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授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一般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可从不同角度概括,但道德素质教育过程的概括,应当同人们道德品质的构成和完善过程相一致.一般地说,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要注重五个环节.即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道德教育是改造人,塑造人的一项系统工程。一般地说,一切社会的道德教育的基础目标都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该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习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有计划、有组织地使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确立共产主义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其毕生的精力对共产主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他在其著作中,深刻地研究和论述了年轻一代共产主义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问题,认为道德信念既是道德教育的结果,又是衡量学生道德面貌的主要标志;并对如何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对我们当前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是很有启发的。现就他关于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问题作点评述.  相似文献   

13.
把培养学生道德能力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符合道德品质生成发展规律,符合学校德育环境的变化,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首先要从真理性的道德知识入手,同时又要重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体验?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就是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何谓内化?内化就是把课堂上所传授的道理和所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并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入耳、入  相似文献   

15.
张海瑞 《教书育人》2009,(11):91-92
道德既是一种外在规范,又是一种内心信念。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德育中仅仅将道德看作是外界强加给学生个体的外在规范,以至在德育中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自觉意识的培养,致使很大一部分同学只是停留在道德认知的阶段,并没有将所学的道德知识自觉转化为道德行动,造成德育成效不高。因此,道德教育要想促成“由知到行”的转化,就必须要养成个体的道德自觉,激发个体源自内心的道德需要,丰富其道德情感。而这一切又必须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通过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德育教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德育的成果回归生活,这就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以及道德体验的交流,并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受现行高考的导向和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8.
所谓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所具有的坚定信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坚定不移的信奉,同时又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道德行为发生与发展的根据和保证.因此,大学生一定要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坚定正确的道德信念,做到无论在什么复杂的情况下,都能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各学校为此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德育工作的成效尚不能令人满意,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做到“知、行”统一。深度分析来看,很多学生并不缺乏道德意识,而是缺乏道德情感,从而缺乏道德行为。学生如果不具备高尚而强烈的道德情感,便不能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不能逐步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就不会进而产生更多的道德行为。由此看来,学校要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拥有作为未来社会优秀公民的道德品质,应在具备了一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缺乏情感教育,尤其是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和重要环节。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道德教育来完成的。本文在分析道德情感的特点以及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需要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作用,并对培养途径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