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一语言学"理论中的显性和潜性存在于语言世界和非语言世界中。在语言世界中,语言系统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义、语法等子系统都有显性和潜性;在非语言世界中,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也都有显性和潜性。显性和潜性理论不仅是语言学的全息论,也是哲学全息论。  相似文献   

2.
王希杰建构了“潜性”和“显性”语言理论。他认为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存在有“潜性”和“显性”语言现象,并在唯物辩证法的统观之下优选演绎法兼用归纳法作为其这一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他的这一语言理论源于他对“四个世界”的深入的思考和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独特感受。“潜性”和“显性”语言理论代表了语言学理论的新突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是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王希杰先生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言观,逐步形成了自己对语言本质的全新认识,提出了语言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语言具有缺漏性和交际不自足性并建立了语言的显性和潜性理论。本文力图比较全面地论述王希杰先生全新的科学的语言观,并结合王先生的具体研究理清其语言观更新的来龙去脉,在中国语言学发展史的背景下对王先生的语言观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汉语修辞中的显性和潜性理论存在着一定渊源,可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的类推机制、语言的经济机制和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角度进行解读,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汉语修辞中的显性和潜性理论存在着一定渊源,本文试图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的类推机制、语言的经济机制及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角度对此进行解读,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由显性状态和潜在状态所组成的。以往我们只注意到了它的显性状态,往往忽视了它的潜在状态。以往的修辞学也主要是研究显性语言的修辞,这可以叫做“显性修辞学”。现代修辞学还应当研究潜在语言的修辞问题,这可以叫做“潜性修辞学”。显性修辞学可以以归纳法为主来研究,潜性修辞学必须运用演绎法才能研究。  相似文献   

7.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条报刊新闻能不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要丰富标题的表现力,增强感召力,开发和应用潜性语言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手段。何谓潜性语言?王希杰先生认为,客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语言称之为“显性语言”;历史上出现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便是“潜性语言”。[1]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通过适当的方式使潜性语言显性化,能使新闻标题概括、凝炼,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产生陌生化新奇感的审美效应。一、新闻标题中开发和应用潜性语言的底蕴分析1.新闻体裁为潜性语言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语言中,歧义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准确理解.歧义结构中的各种不同意义在语言运用中的频率有高低之分,有已被人们普遍理解的,有尚未被发掘的;出现这些不同意义的语境也有经常,偶然或还没出现之分.可见,在语言学层面上普遍存在显在和潜在两种现象.本文将围绕歧义结构中的潜性特征以及产生潜义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潜显理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重要的语言学理论 ,这一对立的理论范畴的出现对于语言学的发展创新和进一步科学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语言学界对语言的潜、显现象进行大量而系统的研究 ,提出并不断完善语言潜显理论的是王希杰。于根元是语言潜显理论的积极支持者、宣传者、研究者和运用者 ,同时他的某些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语言潜显理论。潜显对立与转化的语言理论 ,日渐成为一种新的语言观和方法论原则被学界研究、认同和运用。潜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与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结合语义,语法方面对“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的研究成果,从修辞学角度讨论该语言现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是怎样由一种潜性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现象的:一、潜词义的显性化;二、潜性功能的显性化;三,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11.
主要评述了语言潜显理论基本内容,结合语言全息论分析对此理论在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的定位及意义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出重整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层次性的必要,将潜显理论作为动态理论的下位理论进行研究,增强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化,并从新词新语研究及语言潜性显现化两方面分析了此理论在语言资源开发及语言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言语两分法与零度偏离理论相结合,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概念的融入,使得这种结合在语言现象分析上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分显性和潜性,是一种方法论原则。这一区分具有广泛性和相对性。它适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的存在形态和作用的表现形式划分,教育可划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潜教育)。显性教育因其价值功能易被彰显的特点而往往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但潜教育却因自身作用的内隐性、文化性、间接性和情境性等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或遗忘。  相似文献   

15.
显和潜是一切事物存在、运动、发展的方式,也是语言存在、运动、发展的方式。显―潜的对立和转化,不仅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王希杰的显―潜理论可能有如下几方面的理论渊源:心理学—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语言学—索绪尔学说、叶姆斯列夫学说;东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6.
显和潜是一切事物存在、运动、发展的方式,也是语言存在、运动、发展的方式.显一潜的对立和转化,不仅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王希杰的显一潜理论可能有如下几方面的理论渊源:心理学-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语言学-索绪尔学说、叶姆斯列夫学说;东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7.
杨福章 《江苏高教》2007,(5):102-104
从教育的存在形态和作用的表现形式划分,教育可划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即潜教育.显性教育因其具有价值功能易被彰显的特点而往往为人们关注和重视,但潜教育却因自身作用的内隐性、文化性、间接性、情境性等特征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或遗忘.而事实上,潜教育的价值功能特别是在思想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语言有不同认识。作为评价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手段,语言测试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演进而变化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测试无不反映人们的语言观以及与之相应的语言测试理论。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多有认识。通过对语言测试的发展过程和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语言观之间关系的历时性考察,不难发现语言学研究本身与语言测试发展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合已有研究和语言测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厘清这种关系的形态,有助于推动语言测试研究下的语言测试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共时态的现代汉语和现代韩语中,兄弟姐妹类称谓语、指示代词、数词等在显性话语与潜性话语的表现有相同和不同之处,由此预测汉语潜性语言的显性化将如何进行的时候,在其可能方向及规律等方面会得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递归理论不断泛化,从数学领域到语言学领域,然后再引进至文字学领域。和语言递归一样,汉字递归本质上也是一种结构的重复或相套。汉字递归具有多样性,既是单一性和复合性的统一,又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汉字递归可以增加结构复现,从而起到反复刺激、温习巩固和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正因如此,汉字递归理论可广泛应用于汉字要素教学和汉字文化教学。需要把握文字学意义上的递归和语言学意义上的递归,显性的汉字递归和潜性的汉字递归两对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使递归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