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金增友的艺术世界,总觉得有点另类的意味。他的作品总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往往会让人吃惊、震动,因为他的作品新颖独到,也因为他作品的意境。观他的作品会使人感受到他生活空间的恬静和他全然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用心。  相似文献   

2.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观看某件艺术作品时会有一种期待感,这种期待感来源于他对以往艺术品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文化修养,阅历等诸方面。被观看的艺术品与自己的期待相吻合,这件艺术品就被他“看懂了”,并可以用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这件作品,或者认为好,或者认为一般或不好;如果所观看的作品与自己的期待相背离,就会在他观看时产生障碍,就会对作品产生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小则使他好奇,大则使他惊讶甚至受到震撼……。  相似文献   

3.
据《北京青年报》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在北大首届"文学特长生阅读与写作夏令营"上特别提出中学生应该阅读鲁迅,并就如何阅读鲁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近百年来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理解最深的,鲁迅堪称第一人。鲁迅的作品不是简单地叙述,而是带着生命的体验的,他会燃烧你,调动你,感动你,你从中也会发挥想象力来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鲁迅是一位战士,他的作品批判性很强。中学生读他的作品,除了学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观察、了解  相似文献   

4.
印象 如果不算读过的何立伟先生的作品,我是从他给一个少年作者撰写的序言中"初识"他的。后来,在专程拜访他的时候,我与他开玩笑说:我俩都是童心未泯的人,这样的人会生活得更快乐。这一观点,我至今仍然坚持。  相似文献   

5.
昆德拉认为哲学和科学忘记了人的存在,而小说的根本任务就是防止人存在的被遗忘。昆德拉又认为存在不是既成的东西,它是人类可能性的领域,是人可能成为的一切。昆德拉作品中的人物不是真实的化身,而是他想象出来用以表现人的存在的代码。本文试图从作品中的人物出发,根据他的《小说的艺术》中的论述来探讨他作品中所囊括的在面对不可逃避的生活陷阱时人的可能性会有哪些。  相似文献   

6.
阿兰 《初中生》2011,(19):20
Tommy Eliassen是挪威摄影师。他常常会产生一些让人奇怪的想法,他所拍摄的作品也非常独特。瞧,在极光的映衬下,他点燃钢丝棉,狂甩一气,并自拍了一组精美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尘衣 《初中生》2006,(10):4-7
印象 到网上输入"王跃文"三个字一搜索,会吓人一跳.你如果认为只有那些娱乐明星才会吸引眼球,那可是全错了.你不如亲自滑动鼠标,去感受一下有关著名作家王跃文先生的精神实质.当然,最好的精神内核,藏于他的作品中.那里,才是他更大可能地展现自己精神魅力的地方.他的人格,全写在作品里了.  相似文献   

8.
正我没有看过吴善璋的简历,不知他的籍贯和他作品之外的背景资料。我看字画,向来不看简介,也不看作者所获得的殊荣、头衔,遇到这样的文字,常常会一掠而过,觉得这对于作品而言,不能说明什么。看完一个人的作品,倘若印象深刻,想再看看,重新读时,我才会注意到作者的名字,进而了解更多的东西。以后,当再见到这个名字时,自然就会留意起其作品来。不经意间得知吴善璋是南方人,于是掐  相似文献   

9.
雨霏 《中文自修》2006,(12):10-12
如同我们的人民币上会出现人像一样,在日元上,你也会发现一位日本人的头像。他不是国家元首,也不是金融巨子,但他的名字在日本却是家喻户晓。 他,夏目漱石,一位普普通通的作家,但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读过他的作品,他被公认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大器晚成的夏目漱石因为小说《我是猫》而崭露头角,就让我们化作他笔下的那只猫,走进他一部部美妙而深刻的作品,走进他盏名之下鲜为人知的冷暖人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陈祚明等评论家一致认为曹丕的作品具有阴柔之美。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格?为什么他登基后再没有能“移人”的作品出现?人们却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曹丕在家庭中的处境、他的政治表现等方面,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分析个中缘由。文章认为,曹丕在本质上是一个柔弱、依顺的人,柔弱和细腻成就了他的文名。后期作品质量滑坡是因为他努力要表现性格中本来没有的粗旷、强硬和坚定一面而压抑了自己的性格。因为本身个性的被压抑,曹丕感到痛苦和焦虑。这些情绪在他的文艺思想中有所流露。  相似文献   

11.
我们熟悉史铁生,熟悉他那篇用青春写就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也倾听过他在《我与地坛》中灵魂的喘息声。读他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求甚解,也不能一目十行。我们的目光会艰难地在他的一字一句间爬行。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看到明月清风,也绝少出现眷暖花开。他的作品负载了太多的人生的苦难。写作,对有的人采说是谋生的手段;对有的人来说是生活的方式;而对史铁生采说却是灵魂的需要。有人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后十年浮躁的坛的永久的安慰。有人说。他用他的苦难提高了大家对生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布劳瑟姆是美国亚裔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美国》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美国的菲律宾人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评价他的作品 ,可以揭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郄凤卿 《科技文萃》2013,(7):116-117
6月7日在北京的一个聚会上,我认识了备受景仰的制表大师Francois-Paul Journe。所谓景仰,也是因为先知道了他的作品,承认了他的作品,也就承认了他这个人,作品毕竟是人做的。  相似文献   

14.
如果毕丰的“风格即其人”这句话可以适用于某个人的活,这个人就是马克思。马克思的风格就是马克思自己。他是一个正直的人,除了崇拜真理之外他不如道还要崇拜别的,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他辛苦得到的他所珍爱的理论,只要他认为这些理论是错误的。他的这种特色在他的作品中如实的显示出来。马克思不会虚伪,不会矫揉造作和装腔作势,他无论在著作中和生活中始终是本来面目。不错,象这样一个多方面的、广博的、多才多艺的人,  相似文献   

15.
到生活中去     
巴尔扎克的“摄魂法”当我们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时,总感到他的作品非常贴近生活,让人觉得很亲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从资本家到工人,他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为什么他的描写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他又是如何了解和把握他所要描写的对象的呢?原来,他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方法。一天深夜,巴黎贫穷工人的聚集地巴耐区的街头,冷冷清清,巴尔扎克一个人独自在那里徘徊。他东张西望,不时地低头看表,像是在等什么人。到了11点钟左右,巴耐区唯一的一家剧院散场了,观众从剧院里涌了出来。人群中一对工人模样的年轻夫妇,带…  相似文献   

16.
传奇故事是莫言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莫言自称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在作品里总是孜孜不倦地讲述着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诺贝尔委员会也认为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可读性强,富有传奇性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会唱歌的墙》非常具有代表性,作者通过刻意地营造传奇的环境,根据文本需要加工选择传奇类型,赋予东北乡丰富的内涵来讲述着他独特的传奇故事,这种独特营造使他的作品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17.
提起柴可夫斯基,我们会想起他的作品、他的灵魂的自由、他的丰富动听旋律的歌剧、交响乐和其他形式的乐曲的美妙音响,他的音乐总是带有感情的表现,时而让人产生共鸣,时而让人难以理解。本文则是通过情感,民族性,独创性进行分析,从而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仲要 《中文自修》2009,(10):30-31
这是英国人彼得·梅尔写的一部散文集。 读了他的作品后,有不少读者会对他在书中所描绘的普罗旺斯的生活如痴如醉,人们甚至从世界各地前往那里,寻找体验书中所写到的美景、美食……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2010,(4):5-5
1.英译汉优秀翻译作品 作品一你介意被称为坏学生吗?当然介意。据我所知,每个人都想成为模范生。 然而,成为一个模范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他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没有足够知识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其次,他必须记得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只有强壮的人才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再次,他应该接受道德教育。如果他的行为欠妥,没有人会想要和他交朋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画作品中,有以清淡远雅为美;也有以浑厚华滋为尚。由于人们的审美意识的不同,对美的追求也各持偏见。所以说,二者本身无所谓美、不美,关键在于人们的欣赏嗜好如何。有哪种趣味,哪种风格就会对他产生吸引力。至于其他风格的作品,在有些人看来或许是了不起的佳作;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起不到感染力的作用,甚至会令人反感。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