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短信文化与传播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传播方式开始多元化。“拇指文化”开始由时尚迈向主流,由边缘走向中心。收发手机短信息成为现代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和新的交往方式,从而出现独特的“短信文化”,并掀起一场文明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更新,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广泛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手机传播以新技术作为支撑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呈现出自身特有的性质,而手机在传递信息时形成的手机文化对人们的审美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所具有的新的特性、手机文化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引起的审美的变化、文学的审美性,并以文学审美性为基础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善手机文化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5.
王梵志诗歌的传播与影响流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机体,更是国际敦煌文学的重要视阈.王梵志诗歌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者及其影响流布,承载着唐代诗歌的社会和历史价值,是唐代文学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文艺传播是横亘于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之间的一个审美中介,是完整文艺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传播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接受效果的差异。文章在介绍西方现代传播学与文化传播理论的基础上,考察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传播行为及观念,以发现人类传播的演变轨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指出文艺传播方式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三个阶段,反映了其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文艺传播的进步,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发生双向互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更应理解和运用好文艺传播这一中介。  相似文献   

7.
报刊发表成为岭南近代小说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是一种改变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深刻转换。这种历史转换促进了岭南近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这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重要文体的迅速兴盛。中国近代文学诸文体的变革与兴盛,也与报刊传播有着密切关联。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变迁。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文章认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是必须把握的重点,但是现代只有与传统和未来相联系才有意义,传统、现代、未来这三维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在环节和外在方式。传统传播方式,包括书写传播、商品传播、留学传播等;现代传播方式,包括电讯传播、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等,它指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门媒介为重要手段的新的传播方式;未来传播方式,包括集成化传播、数字化传播和云计算传播等,它代表着现代传播方式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6):11-14
本文以古波斯诗歌经典《柔巴依集》的译介(主要是英国和中国)为依托,进一步阐释诗歌翻译的种子理论。这一古波斯诗歌的经典由它的"英国知音"菲茨杰拉德译介,走出几百年的沉寂,首先成为英诗名篇、英诗丰碑跻身于英国的文学经典之列,继而蜚声世界,传播到其他国家,获得堪比《圣经》的世界性的声誉;柔巴依与中国现代白话诗歌的发展、唐朝绝句和少数民族传统诗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把这一个古波斯的文学传奇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诗歌之所以在中唐时期就能够广泛传播,与唐代有利于诗歌传播的制度设施、白居易诗歌自身的特点,及其诗歌的传播方式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白居易诗歌的传播方式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媒介传播和士人传播等三个渠道,其中媒介传播主要包括题壁诗、书信、著述传播。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部分爱国志士希冀通过改革寻求新的出路,这在诗歌近代化过程中有着鲜明的表现。此阶段文学期刊上的民间文学体式主要表现为乐府歌行和说唱文学两大类,它们本身具有的形式特点为诗歌近代化提供了诗体上的借鉴,也为其做足了语言上的准备。对这部分作品的重新认识和发掘对于还原近代文学史的原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词词境中的意象质感--兼与唐诗意象质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唐诗阔大的境界相比,宋词意象精美绮丽,幽细感伤,以自己特有的质感使词境具有了独特的情感色调.以自身心绪作为审美对象的极具感性色彩的心态世界和词的传播演唱方式,使宋词形成了狭媚幽深的境界,获得了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相较于鲁迅其他的小说,《铸剑》无论是从创作方式还是艺术审美趣味上都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有着更为深刻的精神联系。从想象力与诗性美、虚构性与传奇性两方面探讨《铸剑》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融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4.
咏物诗自其起源到《橘颂》问世,标志着这种诗歌类型的正式形成。汉代至两晋是咪物诗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个长达600余年的过程中,由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以及汉代重功利的文学思想的影响,咏物诗始终处在咏物赋光环的笼罩之下,其基本路线也是沿着《橘颂》以来的方向,继承托物言志的传统精神,并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迭出各自不同的寓意。汉代咏物诗为六朝咏物诗的繁荣和兴盛奠定了基础,是咪物诗不可忽略的一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李金发被认为是中国象征派新诗最早的创始人和实践者,他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留下了不可低估的印象,应该从异质性入手看看他的诗到底有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的,应如何肯定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抑扬有致,堪称古代抒情诗的典范之作,其境界清新而又醇厚,显示出五言诗的形式美、抒情美和艺术美。《古诗十九首》开拓了诗歌的抒情空间,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体式。  相似文献   

17.
南朝咏物诗创作非常活跃,特点是"赋以体物",这种为咏物而咏物的形式审美是文学自为性理念的显性表征。追求形式审美的咏物诗人扭转了两汉以来诗教与言志的他律传统,从自身形式因素积极开拓诗歌意义,体现文学"自为"的发展变化,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北宋词人苏轼真正把词从花前月下的“艳科”中解放出来,创造性地以诗为词,同时又改变了词“俗媚”的境界,开创了抒写豪情壮志、具有英雄本色的豪放词风.为宋词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巨变。本文主要介绍了苏轼豪放词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的新视角研究宋代女性词,发现宋代女性词的传播与接受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互动关系,从传播方式上看,因传播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传播范式:书面文字传播、合乐歌唱传播、题写刻录传播。在接受类型上,宋代女性词在传播过程中,因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传播环境等不同因素,形成的接受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三种:休闲娱乐型接受、审美鉴赏型接受和情感认同型接受。同时,各种传播范式和接受类型之间又存在复合交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已有观点认为,网络文学中凝聚着解不开的“后现代情结”,打有“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深刻烙印,包含着对传统和经典的反叛。然而,无论从网络文学作者还是作品来看,网络文学都和传统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文网络文学已成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弘扬中国传统丈化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