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课堂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形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预设往往是低效的、不精彩的课堂。教学应该在预设和生成的平衡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习惯性给出一些生成结论,但缺失对生成结论再应用的引导,从而导致生成结论隐形功能的流失.因此如何让这些结论跳出记忆引导思维,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拟从回归、特殊、迁移、衍生等不同角度阐述对生成结论的再应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谈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必定要联系到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话题。预设与生成可谓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发展,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科学优质之预设,就不可能有自由精彩之生成。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结果性、共性以及可预知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何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分类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波兰尼指出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直接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是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二、隐性知识动态生成案例剖析案例一:“商不变性质”隐性知识的动态生成【现象描述】师P:12÷6=2,请改变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猜猜商会怎样?生活动汇报整理(将算式整…  相似文献   

5.
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具有情境依附性、非逻辑性和非公共性.其知识学习分为接受性学习和感受性学习.与之对应,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讲授性教学和感受性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缄默知识的生成,主要通过情景体验、互动体验、朗读体验、想象体验、实践体验等几种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中隐形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当高校面对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网络时代教学对象的变化等,仅靠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积极探索隐形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路径,以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技能形成的关键障碍是缺乏深入社会文化深层的完整制度体系,具体包括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目标漂移化和制度文化表层化.产业技能形成制度体系面临着产业技能形成方式更加高端化、稳定化和系统化的新要求.产业技能形成制度体系包括历史生成、引进融汇和全局统筹三种机制范式.我国可从"显性—隐性"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构建统筹全国技能形成的显性宏观制度,即完善专业目录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完善学分互认制度和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一体化发展;构建文化层面的宏观制度,在隐性层面促进技能人才群体性的文化尊重感、社会获得感和社会荣誉感;构建有利于技能形成的显性微观制度,即具体到分产业、分行业和分岗位且针对技能人才个体的技能形成资源平台和就业制度体系;构建促进技能形成内化的隐性微观制度,即扩宽个人对技能形成的看法和增加个体形成服务社会动态发展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8.
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源,学生在自己隐性知识的基础上,默会的理解、吸收、深化显性知识同时达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如何生成、获得的,如何实现知识类型的转化,以及该如何创造条件便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隐形语法是俄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新一轮外语课程改革的指针。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指导思想直接关涉新课改的成败,因而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尤为必要。语法显性/隐性属于语言类型学范畴,而显形/隐形属于教学法范畴,在教材编辑和教学实践中,是否可以不顾语言类型而一概使用隐形方法,尚未见诸报道。隐形语法思想缺乏语言学理论支撑和实证性理据,文章从语言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对隐形语法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0.
一、何为"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分类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波兰尼指出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直接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是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课堂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过度预设必将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过度生成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达成和计划的落实。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构电影《少年的你》影像二元性并对影像文本加以思辨,可以实现从二元性到多元化的思维拓展,挖掘影像从表层到想象、象征的深层涵义. 《少年的你》在建构“真实和假象”“显性和隐形”“写实和形式”的彼此二元性上颇具特点.审视、洞察和观照《少年的你》在空间、符号和形式上的二元性,从而阐释电影所具有的冲突、关联、映射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教学理论既是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教学理论价值实现的需要.实践性教学理论应以中观或微观实践问题为问题域,具有明确的操作要求,以实践者能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实践性教学理论的生成有两条路径:一是归纳教学经验直接创生实践性教学理论;二是归纳教学经验,丰富、完善、改造抽象理论生成实践性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体现,注重生成必定是对教学有着整体性的思考、良好的过渡、合理的掌控.有合理的预设才会有合理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已知条件求轨迹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其考查方式除了"显性型",即明确指出求轨迹方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隐形"考查,即表面上题目与轨迹方程无关,但往往要借助于轨迹知识才能解决.下面就隐形的轨迹加以分类说明.  相似文献   

16.
蔡守江 《广西教育》2012,(29):27-27
所谓数学思辨就是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其在表现形式上分为隐形和显性两种,隐形思辨就是学生内心的数学思考、分析和判断,显性思辨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让数学课堂充满思辨是我们的追求,抓住思辨的根本,内“思”外“辨”,圆融共生。  相似文献   

17.
口语表达能力在当今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们强调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要求。汉语口语可分“表层内涵”与“深层内涵”两部分 :“表层内涵”指可感知的语声 ,其表现是显性的 ;“深层内涵”指言语思维 ,即表达内容的生成与语码的译换 ,其运作是隐性的。传统的口语教学大凡只着眼于显性的表层内涵而忽视言语的深层内涵。口语表达教学的真正目的在帮助学生提高言语的素质与表达质量 ,也就是说 ,口语教学不仅有知识传授的成分 ,更主要的是能力与素质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 ,要实现口语教学的目的 ,不但要兼顾口语表层内涵的训练 ,而且必须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口语表达的深层训练上来  相似文献   

18.
江洁 《考试周刊》2010,(45):66-67
影响课堂知识生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大纲规定的重点、难点这一显性难点外,还有学生对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概念、方法、计算等没有掌握好。知识生成时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虽不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但它直接影响了知识的生成,成为了知识生成的隐性难点。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突破隐性难点对知识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管理具有政治方向性、组织开放性、效果后显性,隐形性等特点.需要从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评估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赵丽 《语文天地》2015,(8):34-3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用预设来组织课堂,又善于借助课堂的"变化"因素来构建灵动的课堂,已是一种趋势。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形成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目的,预设应为生成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一、预设要考虑全面1.问题设计要巧妙生成性的问题预设,应注重学生群体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