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压力和挫折感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国民的心理教育,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社会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
适度的焦虑是行动的催化剂,过度或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对个体活动效率和人格造成不良影响.社会转型期相当部分高校女教师,由于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不同,在事业、家庭、生理等方面压力下,存在的焦虑心理较之男教师更甚,如果不及时予以疏导,不仅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阻碍她们的事业发展,也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不利影响.基此,文章研究了高校女教师焦虑心理的外化表现,分析了焦虑心理之成因,并提出了焦虑心理自我调适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就业形势十分的严峻,给当代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很多心理问题,引起大学生心理不协调.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提出相应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社会发生了大的振荡,引起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人们的经济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反差现象。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致使一部分人心态失去了平衡,进而丧失了投身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当前我  相似文献   

7.
中师新生伴随着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其心理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作为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新入学学生的心理现状,采取有效的调适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航海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突出,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从航海类学生的心理现状出发,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文化转型期的审美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正处于世纪转换的交汇点上。市场经济的人潮冲击着整个社会,科学技术获得空前发展,我们的文化也正进入由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转型意味着变化,而且是深刻的变化;转型意味着徬徨,一种前进中的徬徨;转型也意味着混乱,但往往是有价值的混乱;转型更预示着发展,一种带有痛苦的发展,如火中凤凰的涅(般木)。于是,这个时代因为这种转型而极富魅力。 伴随着社会与文化的转型,审美文化无疑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以各种方式体现出来,审美社会心理是其中重要的方面。所谓审美社会心理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审美倾向性及心理定向.它直接支配着社会或群体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着审美文化的运行与发展。普列汉诺夫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高校新教师群体心理的调适与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运用有关理论,分析转型期高校新教师群体心理存在教师角色意识模糊、教学上缺乏效能感、心理上缺少归属感、自我发展定位不明确、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难以获得新的成就感等问题,提出加强新教师群体心理的融合与凝聚,升华新教师的职业认知,寻求社会支持,优化高校管理制度,增强新教师自身调适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国民心态表现出一些失调现象,必须积极探究其原因和调适的有效途径,构建现代国民心态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正视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中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个人和学校德育改革的实例来探索解决之道.通过包含民主教育、自我教育,生活教育、人性教育,全员教育、文化教育的科学德育实践解决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使德育达到良好的效果,使中学德育不断地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社会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与要求,高校德育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深化高校德育研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改进高校德育方法,以便增强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社会弱势群体的仇富心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物,其仇富心理的存在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从弱势群体的内涵及特征出发分析其仇富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状况比较复杂,易于发生心理偏失。因而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矫正人们的心理偏失,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为此必须树立解析意识,“大政工”意识、宗旨意识及主导意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转型,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期社会的紧张、焦虑、浮躁和冲动心理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要解决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消除心理安全隐患,必须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普查,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的建设;帮助大学生建立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高校四级心理安全预防和危机干预体系;加强大学生国情、民情、社情及心理健康教育,扩大大学生的心理场域;建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转型期,其主要的表现是正在完成从计划经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这样一个转型期给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带来深刻的影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精髓。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全面的总结,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对于高校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转型期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呈现出医疗需求与保障的失衡、城乡医疗保障失衡、医疗资源分布与配置失衡等特点。作者分析了身处这种制度环境中的社会公众的心理问题:由二次分配不公所导致的相对剥夺感、对医疗保障的消极预期导致的心理无助感以及公众的不信任感导致的非理性、不合作行为等。最后指出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转型要重视和加强社会心理的考察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以下岗职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现。二元结构和体制转轨是影响我国失业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现阶段失业的主要特征。弱势群体正视冲突、正视问题的勇气以及为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弱势群体的心理调适又有赖于对社会转型背景下贫富差距的理性分析和对下岗的心态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