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泛娱乐化风潮中,严重扭曲了电视的文化传播功能,助长了社会的浮躁风气,降低了大众的价值判断、文化认知和审美功能。各家电视媒体不同的表现体现着不同的精神追求,是对媒体社会责任、发展道路、文化理念的检验。增强文化自觉,坚守文化品格,传播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做精做强内容,形成独特风格,打造自身特色,是电视媒体实现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2.
电视法制节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法制节目是中国电视媒体的一种历史创举,在历经20年的发展期,到达了其鼎盛时期之后.她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无论从功能定位、内容,还是形式与形态.都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那么,电视法制节目何去何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其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3.
蔡凯 《新闻前哨》2005,(10):67-68
电视传播和体育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一经结合在一起,便焕发出巨大的魅力。两种社会现象呈现出日益结合的趋势。体育是传播的重要内容,传播是体育宣传的有力手段。电视体育节目已成为电视传播中的主力,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求。今天,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在集团化改革中纷纷推出体育频道,可以说中国电视体育节目已经具备规模,形成特色。  相似文献   

4.
2001年,各地广电集团的纷纷挂牌标志着中国广电集团化的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集团化改革以机构的变更、重组为其主要标志。组建跨媒体集团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电视产业集团化目标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传播学领域大肆炒作“传媒入世”,中国传媒界正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西方通过对中国与西方传媒的集团化的主要途径、特征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弊病和误区,同时也对我国传媒集团化道路的困惑与难点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我国广播电视产业逐渐走向产业化与集团化的经营道路。因此,本文结合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在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地方电视媒体面对高层级媒体的竞争,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突出自身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本文从地方电视媒体发挥自身优势,与高层级媒体间实现差异化;以及地方电视媒体走频道彻底专业化之路,在自身各频道间实现差异化两个方面,尝试分析地方电视媒体面对现实环境,实现差异化发展不失为其求生存图发展的一条道路。同时,对地方电视媒体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也作了一定的思考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电视传媒如何化逆境为顺境,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已然成为电视传媒者思考的首要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行业的竞争,决不是哪一个要素强势和优势,而必定是全要素的竞争、整体系统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关系到传媒产业能否做大做强、能否在激烈的传媒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新媒体时代,吉林电视传媒发展需认清形势,打破自身局限,与新兴媒体合作共赢,走产业发展、集团化资本运营、多元盈利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改革推进,在新媒体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电视艺术美学、影视文化学、电视传播艺术学以及电视节目策划学的构建和研究领域,胡智锋教授勇于开拓,成果斐然。在胡智锋教授看来,中国电视从无到有,其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阶段。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传播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的日常化和高端的大制作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的优势所在。在胡智锋教授看来,本土化策略应是中国电视创新的重要路径。电视传播的本土化意味着:对于全球,应该选择中国道路;对于中国,应该选择本地道路。公共服务是电视传播公共性的重要体现。由于"三位合一"的电视体制,中国电视的公共频道兼具意识形态色彩、商业色彩和公共色彩,并不具纯粹意义上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
SCP视角下电视产业集中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视产业的改革与20世纪末政府主导的广电集团化,在推动中国电视产业的集中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的重构.电视市场结构的变化,引发了电视台市场行为与电视市场绩效的变动.本文以SCP为分析框架,研究了电视产业集中与电视企业的价格行为、排挤竞争对手的关系,及其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地博士的新著《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分析世界电视产业的发展模式入手,深入探讨了电视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对中国电视产业的资源补偿、管理系统、市场系统和国际化四个方面存在的危机及其生成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系统的透视和解答。与此同时,作者也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虽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在资本市场、集团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只要能在思想理念、管理体制、所有制结构、企业性质和结构、市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广播电视台集团化改革的16年历程充分证明,走企业化、集团化道路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促进产业发展与突围。当前正处于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窗口期,也是集团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集团化改革可以在一台之内实行事业与企业两种体制,从而解决广播电视发展的根本矛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实施多元化战略,增强产业实力;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推动跨越式发展;注重资本运营,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集团化”过程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 ,也是一种行政行为 ,它与纯市场行为又有所不同。中国的新闻集团化过程 ,应当与新闻改革联系起来 ,走一条发展创新之路。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中国媒介改革创新的层级走向与可行性。我国媒体边际调整已结束 ,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能否呼之欲出 ,则在于更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周欣欣 《视听界》2012,(4):21-24
城市台作为我国电视市场多元竞争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历了四级办台、有线电视大发展、无线有线合并以及集团化等多个发展阶段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独具特色的市场化道路。然而,在有限的受众注意力资源及广告资源不断被新媒体分流,在传统电视媒体的蛋糕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困于一方的城市电视台,深深感受到了多方压力。本文借助CSM媒介研究所有调查城市的收视调查数据,从竞争环境、受众特征、节目竞争等角度,解读城市电视媒体之忧,探索媒介融合之下城市台的突破可能。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创新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在创新路径的选择上,模仿创新、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各有优劣。中国电视媒体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全球主流市场的激烈竞争,并综合不同路径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合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谢卫 《东南传播》2010,(6):146-147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盛行于上世纪90年代,很长时间内都呈现出单调、同质化竞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等弊端,在给大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饱受诟病。这几年,中国电视媒体迫于种种压力,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娱乐转型,其中一些电视媒体已经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部署和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广电工作会议精神,地市级无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两台合并、重新整合已成定局,有的省市已限期在今年六月底前到位。这是我国广电事业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迎接“入世”挑战、实行体制创新、推进中国电视战略性重组的需要,也是实行集团化发展、努力把媒体自身事业做强做大的必然要求。对于基  相似文献   

18.
陈虹  聂德芸 《视听界》2007,(4):7-69
电视谈话节目(脱口秀)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形式与风格都已相当成熟。如今脱口秀已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之一,是反映美国生活的一面镜子。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也有十多年了,虽起步较晚,也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在向国外优秀节目借鉴、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国观众的收视特征,适应中国的媒体环境,发挥主持人自身的特色。本文选择了美国名牌脱口秀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与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两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从开播背景、受众定位、节目形态、主持人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 90年代开始 ,世界媒介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全球化和市场化是重要趋势。与此同时 ,中国媒介行业也在经历自身的变革 ,市场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基于此 ,本文以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为入口 ,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市场重组的种种特征和矛盾。我们发现 ,媒介市场化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 ,现行的媒介行业政策极大地制约了其市场扩张的能力和范围 ;而地方性的广播电视集团在行政体系限制下很难走出无法参与国际传媒竞争的困境。此外 ,广播电视集团化带来的经济权利的集中 ,在目前媒介制度环境中 ,有利于强化宣传管理 ,但之于应对WTO之后海外大媒介集团的挑战 ,尚嫌不足  相似文献   

20.
谋求集团战略,形成多点支撑无疑是中国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如何进行市场布局,选择什么样的市场策略与集团化运营模式像一道多元方程式,代入不同的变数可能会有不同的解.武汉报业市场上两大报业集团不同的解题过程,从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报业如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报业集团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