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校后勤是高校实现和完成服务育人的基础性工作。明确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指出高校后勤兼有服务和生产效益双重任务,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本质上突出强调拓展服务范围,从校内走向校外;改变服务性质,从“消耗性”服务转变为“生产性”服务。构建现代企业模式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三种基本模式“内化”、“外化”、“化外”,阐明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指出了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对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过于强调“走强”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走强”不应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唯一选择,采取“走弱”策略是更有利于高校的选择。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选择正确的改革策略,摆脱困境,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  相似文献   

4.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又强调“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化”,最近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一次明确指出:“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由此可见,高校后勤社会化将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高校后勤改革,已是不以人的意态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工作也处在一个最佳发展时期,是走向社会化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薛忠云 《江苏高教》2004,(6):126-128
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及经营方向上存在的误区,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战略联盟”经营管理思想、引进“适度竞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营造后勤文化五个方面,提出了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高校后勤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从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高校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分析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在阐述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方向,笔对社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分析一般市场主体入手,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关注学校身份的多重性,消费群体的特殊性,经营的历史局限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学校和社会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甩包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9.
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必然性。(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势在必行;(二)高校后勤改革应坚持贯彻十五大的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强化效益观念;(三)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要实现“事企分开、两权分离、市场驱动、集约管理”的运行机制;(四)高校后勤改革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中央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系列方针政策及我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结合其他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总结归纳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须遵循“三服务、两育人”,社会效益优先,公平竞争,因校制宜,市场扩张,积极融资,机构精简,资产明晰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应该规避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乐洋 《大学时代》2006,(4):116-11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统一的理论指导,过分强调高校与高校后勤的密切关系,因而否定改革的必要性;注重后勤实体的市场化,而忽视其教育规律;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甩包袱”现象和排斥社会产业为高校服务的思想都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该规避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高校后勤组织不仅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力量,也是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组织由行政组织向经济组织转变,构成了高校后勤组织在社会改革中的核心内容,这既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组织的本质要求,又是高校后勤组织在社会化改革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即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后勤管理从高校行政管理中分离出来,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根本出路是:改革管理体制;明晰产权;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现行的工资制度。在高校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思考中国矿业大学柯文进张文博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定义科学地界定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就是要深刻地揭示后勤社会化的本质属性。一般认为,“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学、心理学的范畴,中外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化”有多种定义。...  相似文献   

15.
股份合作制是食堂社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的社会化。章结合实际阐述了伙食改革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实施措施,提出后勤伙食社会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16.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在后勤改革与管理上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文件精神,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坚持借助社会力量,讲究成本核算,盘活人财物业,厉行开源节流的后勤改革思路,朝着社会化的方向,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突破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及经营方向上存在的误区,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握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之间的“度”、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营造后勤文化4个方面,提出了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召开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出了部署;我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快我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闪85年你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现社会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校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后勤服务社会化这一改革的方向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但这项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改革实践中提出的许多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我们研究和解决,以便推进高校后勤改革的进程。本文拟对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内涵、途径和原则问题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解决的困难多、问题多,但这一改革是必然的,方向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勇于创新,采取有效措施,从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做起,就一定能够全面完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