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着眼于“过程”和“人的发展”的教学目标不应是教参上的条文,而应是条文中的哲理。将教材中蕴涵的哲理提炼出来,才能有效地将历史境遇中生成的知识与师生当下的生活境遇相沟通。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曲线围绕师生问题的哲理价值线上下波动,波动的幅度是由教师设置的情境与价值线的冲突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过程”和“人的发展”的教学目标不应是教参上的条文,而应是条文中的哲理。将教材中蕴涵的哲理提炼出来,才能有效地将历史境遇中生成的知识与师生当下的生活境遇相沟通。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曲线围绕师生问题的哲理价值线上下波动,波动的幅度是由教师设置的情境与价值线的冲突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时我们也要注意品味文章中文段中深含的意味;有不少的文章中渗透着表达着人生的哲理,人们常常把那些思想深刻哲理丰富的诗称为“哲理诗”,把这样的短文称为“哲理小品”。如原野的《今天最好》(节选),就表现出哲理小品的特点,文中的很多话语都能激动我们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运用此法首先必须对蕴含着深刻哲理的素材.根据拓展的需要进行清楚而简约的叙述.也就是对素材作适当的取舍,将素材中最能提炼论点,最能加以引申和拓展的中心句引入文中.使后文的拓展内容成为“有源的水”、“有本的木”。其次要在分析素材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进行联想,亮出鲜明深刻的论点,  相似文献   

5.
宋人哲理诗的巧妙和方法是大大有别于西方哲理诗的“中国式哲理诗”的新样式,它以“哲理之理”和“事理之理”入诗,使得诗歌突破了“以情动人”的唯一表达模式,实现了“以理服人”的含蓄化,这是宋代诗人才气的表现,也是他们在唐代诗歌艺术巅峰面前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不少佳句,素以博大的意境和深送的哲理著称于世。如何把古诗词中的哲理开掘。提炼出来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使学生在诗词美妙的意境中,看到哲理的光芒;在美的熏陶中,受到哲理的启迪,确实是一种高明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十首古诗词为例,谈点粗浅的认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2广陵》)诗中那点点孤帆,覆盖白云,碧澄江水,名搂仙迹,交织了一幅美丽的黄鹤楼画面,仿佛把人们带到绿树红花、风光握旋的江南,亲眼看到了柳如烟、花似锦的扬州。试…  相似文献   

7.
诗人冯至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十四行诗被人称为“哲理诗”。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与大自然中提炼、挖掘出内在的哲理;特别注重从宇宙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这一层面来思考,形成普遍、超越的人类经验和形而上的生命体验,并上升到生命哲学的层次;同时,冯诗的哲理性不仅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更具有深厚的东方哲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8.
《周易》“观物取象”,以“象”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思维特色,就决定了“象”与歌谣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虽然,作为歌谣的“象”一那种清晰的画面,悠长的情感还不具有哲理内涵,但正因为它是具体直感的“象”,可以把《周易》作者们的哲理思考注入过去,可以让它去承载以感悟为特色的《周易》的思维方式,于是,《易》的作者便将民歌的片断撷取来,放到六十四卦的系统中去,让这些歌谣的片断既具有形象性,保外着它们的原始风貌,又让它们在自己所处之卦的具体位置上获得哲理的内涵,使之由歌谣之“象”变而为《易》中之“…  相似文献   

9.
滕欣 《内蒙古教育》2004,(11):42-42
一、提炼课本中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是生活中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就没  相似文献   

10.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很多学生在论述的时候都引用了这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出自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就是一首哲理诗。   哲理诗现在有,古代也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诗歌中生命力最强的不是那些优美的诗歌和诗句,而是那些蕴含人生感悟与哲理的诗歌和诗句。君若不信,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诗句,不但给…  相似文献   

11.
钟盛茂 《贵州教育》2013,(21):40-40
2013年的“国培”中,我觉得最有哲理的话便是朱德全老师在《走向“三心”的教师素养》中谈到的:教师心态要正,心情要好,心智要明。这三句话看似简单,町真上E要做到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龙吟:诗具"理趣",便是哲理诗。上乘的哲理诗理随景现,韵致深厚——诗法指津如果一首诗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了某种观点或态度,我们就称这首诗蕴涵"哲理"。寓理于景,理随景现,这是哲理诗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段,同时也是哲理诗的一个显著特征。哲理诗中的"理",是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从自然界或社会中提炼、概括并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一种深刻的思想。因此,凡是能将景物与哲理融合为一的哲理诗,往往能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许多同学的作文都能写得文从字顺、观点正确,但总给人一览无余的“浅薄”感、“平淡”感,不能令人回味,启人深思。其症结就在于立意不深,缺乏哲理性。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启迪性的认识,它掩藏在纷繁复杂、变化无穷的生活表象下。但它并不神秘,只要你具有一定的生活“透视力”与触类旁通的联想力,你完全可以发现并提炼出生活的哲理,使你的作文即使只采撷生活中的一小颗露珠,也能反射出整个天空的深邃辽远。那么,怎样才能使所立之意具有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哲理魅力呢?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或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4.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体悟出人生的真谛,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使他们能深刻体味诗中之“理”、“理”中之“情”、“情”中之“趣”,深入“有理趣而无理障”(清·刘熙载《艺概·诗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宋亚军 《学语文》2005,(3):22-23
美的散文是诗意的栖居,它能用平平常常的方块字,堆聚出一种意境,透射出一种韵味,让人叹赏流连,手难释卷。本文就有一种哲理诗的韵味在流淌。开首,以花喻人,顺势引出一代文豪雨果的事例,然后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精警归纳:“生命有的时候很苛刻,它要一个完美的灵魂;生命有的时候很宽容,只要一个微笑,甚至一个表情,就满足了。”这句话,韵味丰厚,极具张力。下面,用“人生的任何风景都在我们左右两边”做总述,然后,用“晴”“阴”、“歌”“曲”、“生”“死”等做“左”“右”的形泉化例证。思维独到而开阔,思考深入而缜密,渗露出哲理思辨的气患。接下来用泰戈尔的话叠印话题后,又生发出一段韵味悠远的议论“幸福在……每一个高尚的灵魂,在我们……那一处,那儿离天很远,离云很近……”最后。更是用形象化的诗一样的语言,带着读者步入哲理思考的天地。有诗意在飘飞。有哲理在穿潘.白有一种独到韵味飘逸文间。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故乡》中揭示了个“我”的生存困境: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容易怀旧,但过去的完美世界只能是幻想,现实世界是荒谬的,置身于其中的个人是孤独的;个体存在的意义在于自我选择,而自我选择也只是一种“绝望的挑战”。哲理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使《故乡》成为了一个哲理的漩涡;哲理漩涡产生的张力保证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卢勇 《考试》2006,(10)
高考语文试卷语言运用部分是历年高考试题命题者的试验田,许多题目一出现就令人耳目一新。近年来,在这些试题中,哲理题成为高考命题者的“新宠”。所谓哲理题,是指那些通过一定载体来寄寓一定哲理,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题  相似文献   

18.
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在小学语文古诗中,哲理诗所占比例不大,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其哲理性的研究。哲理诗是通过托物言志,借助客观事物的某些景象来抒发情感,表达某种深邃的、富于思辩的人生哲学,给人以较多的思想启迪的诗。它用诗来说理,在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一些很平常的事情,有时经过我们的感悟,会变得很有哲理。读了这篇文章,你会发觉原来提炼蕴藏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哲理竟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晏玉平 《新作文》2004,(5):44-44
【设计说明]辩证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己所不欲,勿施于入”,“己之所欲。便可滥施于入”?“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提倡宣扬自我、张扬个性,就可不要谦逊美德反对默默无闻?……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辩哲理的方面太多太多。德与才,美与丑,愚与智,进与退,难与易,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