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强调在包容性下取得合作与共赢[1]。这种包容性需要依靠规则来保障,也需要依靠民心来维持。但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世界格局和国际规则的演变并没有跟上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对包容性需求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正组稿人按: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共赢的帕累托改进式的制度基础,使其理念和实践更易为世界各民族广泛接受。其中,量子科技是众多人类已触及未来科技中最能颠覆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科技;通过智  相似文献   

3.
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基础源自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正确义利观、中非命运共同体等对非洲外交的理念。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可以通过多边合作平台、双边合作协议和社会力量参与进行实践。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当代意义,有助于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变革,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带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世界大势发展规律和汲取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自"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以来,在中国双边、多边外交与诸多国际会议和媒体宣传中多次被提及、引用、宣传.伴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中国通过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维护世界共同利益、促...  相似文献   

5.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而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前提,以科技创新合作为基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是推动中巴两国共同发展的"增长轴和发展带"[1],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平台。中巴在2018年11月发表声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8):993-1000
正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SDGs旨在于2015—2030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距离2030年还有不到10年的时间,而人类还面临着生命健康、贫困、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全世界都在积极推进SDGs的实现,全球科学共同体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9月17-1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聚焦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中深化交流合作,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习近平主席专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发展,也是中国在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上提出的促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体现着人类的共同价值。本文分析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相关背景,阐释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的涵义,阐述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新活动向人类命运总体意义的回归,是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经济社会领域引领重大理论与实践转向的具体体现。批判性回顾了关注社会需求的经典创新范式,提出有意义的创新(Meaningful innovation, MI)范式,强调企业应当主动关注创新意义,以之作为创新过程的先决变量,建立创新意义管理与创新要素组合并行的理论框架。回溯了理论源流,划定了理论边界,构建了理论基础,辨析了相关概念,阐述了内涵结构。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管理创新领域主流的创新理论范式的产生、发展与迭代,为有意义的创新之建立与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8,(9)
正9月17-19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围绕"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进行深入交流,达成以下共识。1.在最广义的范围内促进科技与社会良性互动。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在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收官之时,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通过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从3个维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定了宏伟目标,即通过善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该研究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SDGs对接,结合对国有中资企业在印尼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调研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执行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并推动沿线国家实现SDGs。研究认为,尽管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挑战,若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纳入联合国SDGs的框架下,兼顾各个国家的不同利益需求和关切点,寻找契合点,在政策层面上与SDGs实现对接,将有关项目融入各国政府的国家与地方发展议程,不仅能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最终实现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走向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正处于不断发展、变革和调整时期,全球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来自经济、政治、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网络攻击等带有普遍性挑战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一起应对解决,无论人们身处何国,有何种信仰,显然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因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彰显世界文化的价值,坚持文化平等,逐步形成人类共同挑战的全球价值观,并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提升文化自信,以便更好的促进文化共荣,携手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共同体作为马克思提出的重要政治哲学概念,其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经历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阶段。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以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原始部落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为主;虚幻共同体以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为典型,而真正的共同体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基础上水平高度提升,人类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的发展,将共同体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最新确证,这一共同体的最新发展为世界未来发展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是我国对未来世界样态的概括性表达,但在对外传播中却频频受阻。中国科幻作为一种认知测绘工具,展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问题面向、科技内核、全局视野,并通过“软传播”机制实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在海内外的有效意义生成和价值共享。未来中国科幻可通过提升创作深度、强化议程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搭建协作平台、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谈到"互利共赢"时说,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承载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着眼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更是开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推动包容性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的进步取决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互渗,科学和科学文化正是在人类思想大汇聚大整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汇聚取决于历史的机缘,而整合取决于理性主义精神的升华。科学文化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跨种族、跨肤色、跨宗教、跨文明的普遍文化;科学人在宏扬理性主义精神、沟通不同文明方面具有一份特殊的责任;科学共同体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7.
<正>新时代发展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积极进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外交理念,是基于国家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所发展而来的现代思想,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本质基础,并在本国社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所累积外交实践经验支撑下,迅速成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就思想认知与精神观念层面,创建良好和谐、互助联系的重要理论手段。就此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8.
摘要: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成果丰硕。尤其是“一带一路”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已然成为对接各国发展战略的粘合剂。诚然,科技与文化发展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国家间文化的生态状况,而且在世界互联互通的发展中逐步体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因此探究科技和文化的合作发展,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点面结合,以“一带一路”沿线7个合作紧密的国家为典型,全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合作发展的现状,窥见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认识深化的产物,更加强调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主体性"和"综合性"。过去30年中,联合国曾多次召开峰会,对全球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进行设计,主要包括"21世纪议程"、"千年发展目标"、"我们期望的未来"等目标体系。鉴于此,文章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演替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对于总体目标的演替,将其分为3个主要阶段,即目标孕育阶段、确定阶段和发展阶段;对于具体目标的演替,则重点关注贫困饥饿、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等目标的演进。  相似文献   

20.
蒋琳 《科技风》2013,(15):122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低碳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新战略之一。其主要强调的是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协调的一种新发展模式。本文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大环境下,通过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自身的一些见解,从水资源工程评价内容、环境因子识别和权重分析与确定以及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这几个方面来对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水资源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展开综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