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克菲勒财团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垄断集团之一。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91年就成为金融寡头。 100多年过去了,洛克菲勒家族不但没有衰败,反而成为美国最富有、最显赫的家族。按中国传统说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之友》2008,(6):16-16
洛克菲勒是美国的石油大王,他掌握了全美石油业95%的股权,是美国最有钱的人之一。他并没有高贵的出身,他的家族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他的成功之路是一个奇迹。当初,洛克菲勒只是美国某石油公司的一名小职员,他做的  相似文献   

3.
(A)"抠门"富豪洛克菲勒大家可能只熟悉比尔·盖茨的名字,对洛克菲勒却鲜有耳闻。其实,他也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实业家和投资大王,是美国的亿万富翁。当年创业时,洛克菲勒也是白手起家,但他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在苦心经营多年后终于打造出了今日的财富帝国。  相似文献   

4.
泳鱼 《初中生》2010,(12):1-1
接到也许是世界上最值钱的请柬后,全美国最富有的一群人,包括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黑石集团董事长皮特·彼得森、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内的14位贵宾携带家眷,齐聚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请柬的下端,3个人的签名赫然在目:大卫·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其中,盖茨和股神巴菲特——这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为本次聚会的发起者,洛克菲勒则为举办方。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07,(11)
这是一位学者向我们推荐的稿子,下面是他的来信:我真诚地向小读者杂志的小读者们及其家长推荐这篇文章——《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信》。洛克菲勒(1839—1937)以及他所创办的洛克菲勒集团,曾经是美国最大的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6.
1915年,美国中部地区发生严重洪灾,许多人流离失所,被迫沦为乞丐,凯里和科林就是其中的两位. 两个年轻的乞丐,跟随着流浪大军到了纽约.当时,正值美国经济萧条期,大批工人失业,乞丐的日子也比以前更艰难. 这天,他俩到一座大厦前乞讨,正在东张西望时,一辆轿车驶过来,停在两人身旁.车上走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他的神态来看,一定是位大人物.果然,凯里听到路旁有人惊呼:"这不是洛克菲勒先生吗?他可是全美国最有钱的人啊!"凯里心中一动,洛克菲勒的传奇经历,父亲不知对自己说过多少遍.他一直视洛克菲勒为偶像.  相似文献   

7.
接到也许是世界上最值钱的请柬后,全美国最富有的一群人,包括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黑石集团董事长皮特·彼得森、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在内的14位贵宾携带家眷,齐聚于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请柬的下端,3个人的签名赫然在目:大卫·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  相似文献   

8.
新闻     
《安哥拉火车失事事件》许多人都知道约翰·D·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也知道他曾捐款建立芝加哥大学及一些慈善机构,但却鲜有人知这位影响了世界的石油巨人年轻时曾差点遭遇灭顶之灾。那是后被美国报纸称为安哥拉惨事的一次火车失事事件。1867年12月18日,由  相似文献   

9.
冷战期间,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始终是美、苏争夺的焦点。美国在中东的外交政策与其说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不如说是保护以洛克菲勒石油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几个垄断财团的利益。可以说在中东这一地区,美国的国家利益与洛克菲勒石油跨国公司的利益出现最大程度的重叠,并使美国执行带有“中东特色”的外交政策。文章拟简单阐述,并试图从中找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经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枚硬币的价值很小、很小,有时候走在路上,看到地上的硬币,我们甚至不屑于去捡拾。然而,洛克菲勒却用一枚硬币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洛克菲勒,是美国的石油大王,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美元。他虽然拥有亿万家产,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天,他陪朋友到一家熟识在那家餐厅附近,他那个乞丐手朝行人乞讨。洛克菲勒:尔后,他满:“年轻人,你很有不应该靠乞讨度日。”乞丐感觉面前这个老人很面熟,乞丐惊讶地问:“你是?”洛克菲勒笑着说:“洛克菲勒,顿时,乞丐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洛克菲勒便…  相似文献   

11.
课改呼唤教师专业自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召集才智出众的人,把他们从琐碎的小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去异想天开。不要向他们施加压力,也不要横加干涉。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能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环境。这样的话,奇迹也许会出现。”这是在1897年创办一所独立的医学研究所(1965年改名为洛克菲勒大学)时,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商管理者、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信奉的管理理念。借此理念,这个研究所及后来的大学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它的教师队伍中,仅20世纪70年代就有16名诺贝尔奖金得主,这里成为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摇篮。洛克菲勒管…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暑期,笔者申请参加了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中学科学辐射培训项目(Summer High School Science Outreach Program)。洛克菲勒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拥有实力雄厚的科学家团队,迄今为止诞生了2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3.
老约翰·洛克菲勒33岁那年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万。到了43岁,他建立了世界最庞大的垄断企业——美国标准石油公司。53岁时他又成就了什么呢?洛克菲勒53岁时因为莫名的消化系统疾病,头发不断脱落,甚至连眉毛也无法幸免,只剩稀疏的几根。医生们诊断他患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病,后来,他订做了一个价值500美金的假发,从此就没有脱下来过。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只能靠简单饮食为生。他每周收入高达几万美金——可是,他一个星期能吃得下的食物却要不了两块钱。医生只允许他喝酸奶,吃几片苏打饼干。他的皮肤毫无血色,那只是包在骨头上的一层皮…  相似文献   

14.
吃亏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小时候家里很穷,在6个孩子中排行第二,由于父亲长期游手好闲,全家人的生活都依靠母亲辛苦支撑。洛克菲勒是个懂事的孩子,从幼年时就靠卖马铃薯、火鸡赚钱,帮助母亲。一天,11岁的洛克菲勒卖马铃薯回来,心情有些沮丧,他在集市站了大半天,可马铃薯却没有卖光。疲惫的他坐在路边。这时,不远处的一棵苹果树上,两个和洛克菲勒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正麻利地摘着苹果。  相似文献   

15.
自古英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古今中外富翁的家庭教育是比较困难的,而美国巨富洛克菲勒家族,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颇费心机,效果也很不错。洛克菲勒家族十分注重培养后代自力更生的品格。洛氏家族经常教育子女不要有过分依附别人、依赖父母以及在别人保护下生活的心理,并有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发展美国的博士后研究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1916年,美国政府为组织全国的科学力量满足战争的需要,成立了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1918年,在威尔逊总统的过问下,这个组织开始承担和平时期培养科学家的任务,随之设立了国家博士后研究奖金。同年,给予物理、化学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奖金50万美元。1922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洛克菲勒捐赠普通教育委员会又给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提供了50万美元的博士后研究奖金。次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又给生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家族鼓励孩子自己去挣钱——擦一双皮鞋5美分,一双长靴10美分。美国孩子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到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许多儿童通过修剪草皮或照看小孩等工作挣钱,不仅有了劳动的体验,而且对金钱的价值也理解得更深了一些。中国并不缺口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意义绝不逊色于美国的“要花钱自己挣”。但是,中国的家长们却缺乏美国家长们的勇气去实施这些口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的亿万富翁,钱固然很  相似文献   

18.
洛克菲勒是美国的亿万富翁,但他给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7至8岁,每周3角;11至12岁,每周1元;12岁以上每周3元。每周发一次,并发给每人一个小帐本,要孩子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洛克菲勒审查,钱帐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增发5分,反之则减。小小的帐本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洛克菲勒虽然是大资本家,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均不可取,但他教子用心良苦,招数高明,值得借鉴,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家族能够像大卫·洛克菲勒家族这样富有。当年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后人称他叫老洛克菲勒)是个无所不做的推销员,老洛克菲勒没有接受过高深的教育,他把精力都放在了石油生意方面,源源不断的金钱滚滚流入他的标准石油公司的账簿上。他积聚起  相似文献   

20.
洛克菲勒大学的治校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菲勒大学在美国的大学排行榜上排名并不靠前,规模也不大,但其科研水平却很高,成立100年来已有23位与洛克菲勒大学有关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本文从该校的定位,人事制度、研究方向与学术环境、生活环境、经费等方面加以介绍,探讨其在人类卫生与健康研究领域领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