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我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得接近尾声时,有个孩子忽然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我对他思维的敏捷、口齿的流利大加表扬。可对他提的问题我还真没法对付了。于是,我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学生:“谁能帮忙解释一下?”一个孩子举起小手,嘴里叫着:“老师,我知道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哦?我赶紧叫了他。“飞机因为会飞所以有…  相似文献   

2.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我对他思维的敏捷、口齿的伶俐大加表扬。但我又哭笑不得,我还真没法对付了。于是我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学生:“谁能帮帮忙解释一下?”一个孩子举起了他的小手,嘴里叫着:“老师,我知道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哦?我赶紧叫起了他。“飞机因为会飞所…  相似文献   

3.
上实验课时,我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学生看到鸡蛋一会儿沉,一会儿浮,都惊奇地喊起来,纷纷跑过来要看这只鸡蛋。有的说:“这是真的蛋吗?”有的说:“这是假的。”有个学生说:“老师,让我仔细看看行吗?”我满足了他,让他把鸡蛋拿在手上翻来复去看。  相似文献   

4.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5.
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则故事常用来比喻那些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不理智行为。当年我读师范担任实习老师时,曾在课堂上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有一位学生听完故事后天真地问我:“为什么那个郑国人喜欢盒子就是取舍不当呢?他喜欢盒子不行吗?”这个问题让我在课堂上当场怔住。不过,我马上转而问学生:“你们说是盒子贵还是珍珠贵?”学生答是珍珠贵。我说:“这就对了。盒子再华丽,但比起价值连城的珍珠来,买哪个更划算?他买椟还珠,就是舍本逐末呀!”学生又问:“为什么买椟还珠就是舍本逐末呢?舍本逐末就一定不划算吗?要是盒子比…  相似文献   

6.
《牛郎织女》这一课快要结束时,我指导学生看书质疑。几分钟后,思维敏捷的张××迫不及待地说:“老师,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点头示意后,他摸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问道:“老师,牛郎和织女为什么不趁‘鹊桥会’时,一起私奔呢?”他话音刚落,便引来一阵哄笑。“什么?私奔?”我吃惊地望着他。“私奔,就是远走高飞。”我一时不知所措。尽管“私奔”的解释不是很准确,但我心里却泛起一丝惊喜。片刻之后,理智让我把“绣球”抛给了学生:“那他们敢吗?”一阵沉默之后,有几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他们不敢,因为有很多的天兵天将在那里把守着。”“他…  相似文献   

7.
现在常听有的老师说“:如今的学生,有的你越批评他,他越不听,批评以后还是我行我素,更有甚者,你批评他,他还有反感情绪。”的确如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在家里娇生惯养,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其中有些人把这种习气带入学校,对这些人的坏习惯,如果在班里全体学生面前始终板着脸大声训斥,其结果—定会适得其反。如果不当面批评,又不能引起他和学生们的注意。那么,如何处理得恰如其分,让学生高兴地接受你的意见呢?我认为:不妨幽默一次。“幽默”拉丁文的意思是“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师生之间常常需要这种“液体”来“润滑”,这可避…  相似文献   

8.
读中释疑     
好奇多疑,爱提问题,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当孩子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如何引导他们释疑呢?我在教学中曾走过一段弯路。起初,我用“学生问,老师答”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仍然是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器皿,是灌注式。后来,我让成绩较好的学生答、大家听的方法,也不行,大部分学生处于“休眠”状态。怎样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他们独立释疑的能力呢?上学期,我试用“边读边想边议,从书中找根据,自己作答案”的方法,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共玩魔方     
洪波 《教育文汇》2006,(9):34-34
课余,见班上有学生在转魔方,我未大声呵斥,而是借来翻翻转转,玩弄了一阵子。归还时,那位学生问我:“老师,您能用多少时间把同一种颜色的小方块转在同一层面上?”“你能用多少时间?”我反问了他。“两分钟就行。”他玩时,我给他计了时,不出两分钟,就转出了一面。这或许是凑巧  相似文献   

10.
当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除法估算后,书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估算题:7980÷79,按照习惯做法,学生们把被除数7980看成近似数8000,把除数79看成近似数80,得出:7980÷79≈8000÷80=100,这样做当然好啊,当我正准备给学生布置下一道习题时,有一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难道这样做不对吗?”我想。于是,我让他站起来,“请说说有什么疑问?”我说。“这道估算题用我的这种方法做行吗?”学生问。“好,听听你的意见!”我说。这位学生说:“把被除数7980看成近似数7900,除数79不变,可以得出:7980÷79≈7900÷79=100”,我让学生及时评价,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可取。此时,一双双赞许的目光投向了他。接着,又一位学生灵机一动,说:“老师,我看这样做行不  相似文献   

11.
1 从观察能力着手 提高学生兴趣  观察能力是自然教学的基础 ,是学生直接参与对现实事物的有意感知 ,提高学生的这种目的性和科学性。例如 :我在教学自然课《溶解》一课时 ,先让学生把白糖放入有开水的杯子里 ,接着让学生观察杯子里还有没有白糖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 :“我看见白糖‘化了’” ;“我嘴里尝到了甜味”。我抓住时机提问 :白糖怎样“化了” ?“化”到哪里去了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认识到白糖在水里变成极小的看不见的颗粒 ,均匀分散在水中这个现象最后被学生总结出来 :“溶解”。2 加强学生对实…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学校运动会过后,发现一个学生站着上课,我惊奇地问他:“谁让你站着上课?”学生回答:“没人。”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坐?”他说:“凳子没了。”我就问他丢的原因,他说,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凳子不见了,他以为别人已替他搬回了教室,于是他也没管(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又没有交代给具体的人)。我接着问他到别的班级找没找,他说:“没有。”“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找?!”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怎么找凳子?一不主动去找,二不告诉老师,宁愿自己站着听课。而这样的现象居然比较普遍,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过分依赖别人、处处被动的坏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  相似文献   

13.
同行梁老师给我讲过一件事情:某日,应一位毕业学生盛情邀请赴宴。席间,谈起原来的老师,他对一位数学老师颇有微词。“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为什么?”“他有时自己不会做题目,吊在黑板上,还装模作样地说:‘我现在不告诉你们答案,过几天你们实在不会再来问我。’常常是几天后,他早就把这件事情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我知道他读书时数学成绩不好,怀疑他对数学老师有成见,便打断他的话:“你怎么知道他是不会做呢?”“我的成绩虽然不好,但其他比我好的同学下课后会谈论的呀。而且同学课后去问他时,他总是借故推辞,或者含糊其辞,其实我们早就知道…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 上课铃声响了,我带着早已准备好的教案走进课堂,心想:“昨天给学生布置了在家整理房间的作业。今天学习‘分类’时,我首先要让学生谈谈如何整理房间,然后再让他们把带来的玩具、图书等进行分类。”想到这儿,我对学生说:“你们把带来的东西准备好了吗?”学生齐声回答后,我说:“好,我们准备上课。”当说完上课时,令我吃惊的是,没有听到体委喊“起立”。询问后,才知道他生病了。我打算下课后,找到体委的联系卡,按照上面记录的电话号码,询问一下他的病情,并告诉他我会抽时间给他补课。但转念一想,不如把找联系卡的事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24日,是我难忘的一天。那天我们上英语补习班。课间活动时,我们玩得特别疯,直到补习班汪老师叫我们回去上课。我们往回走时,却发现汪老师正和一个同学争吵。那个同学是另一个班的,是个“刺头儿”。汪老师让“刺头儿”罚站,“刺头儿”却说:“我咋了?你为什么罚我?”汪老师说:“咋了?你和别人打架还有理呢?”他脖子一歪:“那是他该打。”老师说:“你打架就得罚站,我一个老师连你都管不了?你说,我罚你对不对?”“不对,我又没有错,你凭什么罚我?”“刺头儿”很蛮横地说,“谁让他骂我,该打。”老师没办法了,就把他往另一边拉。“刺头儿…  相似文献   

16.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17.
开心果     
一学生上课时老想着打球,眼睛不住地往操场上盯,老师批评他说:“你呀,人在教室,心在操场,这怎么行呢?” 学生听了说道:“老师,那么让我人去操场,把心留在教室,好吗?”  相似文献   

18.
幽默甜甜果     
模模糊糊康尼对摄影师说:“先生,你怎么把我照成这个样子了?”摄影师头也不抬,对他说:“你长得什么样子,就只能照成什么样子。”康尼大声抗议:“真是岂有此理,难道我长得模模糊糊吗?”心在教室有个学生,上课时不好好听讲,老想着打球,眼睛不住地往球场上瞟。老师让他起立,批评说:“你呀,人在教室,心却在球场上,这样怎么能学习好呢?”学生喜出望外,忙说:“那么,让我把心留在教室,人去球场可以吗?”母鸡的年龄老师:“请你回答,通过什么可以确定母鸡的年龄?”学生:“通过牙齿,老师。”老师:“母鸡没有牙齿,回答错了。”学生:“没错,老师,我有牙…  相似文献   

19.
蚯蚓的视力     
学生能否自信 ,关键来自于教师的正确教育 ,来自于教师是否信任学生 ,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李也是一名初一学生 ,他上课表现极为不好 ,散散漫漫 ,或者来点恶作剧 ,或者低头窃窃私语 ,我该怎么对待他呢 ?我想从生物课的特点———实验性入手。在上“环节动物门”一节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蚯蚓有视力吗 ?并且发动学生去查资料、做实验。学生纷纷响应 ,但李也无动于衷。我走到他面前 ,拍拍他的肩膀 ,说 :“我相信你也能行。”李也用疑惑的目光看看我。第二节上课 ,李也用明亮的眼睛告诉了我他的答案。刚坐下 ,他就举起了手 ,愉快地…  相似文献   

20.
刘潇迟到了,面对他尴尬的面孔,我轻轻地问:“你今天是不是有事?”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对不起,我起晚了,又赶上堵车……”“多么诚实的孩子!”我心想。来晚了,按理应批评,他睁大眼睛望着我,以为我要批评他。我只是看了他一眼,说:“下回注意,不要再晚了!记住了吗?”他点点头。我便挥手让他回座位,继续讲课了。课后,我把他叫到无人处,问他:“今天来晚了,对吗?你想想,同学们整整齐齐坐好了,老师正在讲课,你有什么感受?”他低着头,难过地说:“老师,下次我决不迟到!您看我的行动吧!”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其实,当学生有意无意犯错误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