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师范学校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讲过,“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这话对我影响很大。从踏上工作岗位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注意向老教师学习一套能够教好学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云飞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0,(11):19-19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有关信息,进行独立思考,适时根据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进入中学的学生,心理表现主要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等特点,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握数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宗长年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1,(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控,以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也是其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对学生而言,学习过程是两个过程的统一:一是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二是情绪的体验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动起来.下面谈谈我结合教学各环节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6.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语文教师都意识到,当学生对语文课发生兴趣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和参与意识就会被激发起来,整个身心就会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中,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8.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应精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魏纯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3):53-53
一个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人,必然是能力萎缩的人,是一个不能学会生存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就整个社会来说,人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的社会必然是发展缓慢的社会,更不要说去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了。我们教学是以人为对象,按照一定的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去进行且必须依靠人去进行的活动。我们在施教的过程中,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基点放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上,抓住了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岳四珍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8)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而对那些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简单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纳成英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5(6):87-87
写作涉及的多种心理因素虽不直接参与写作活动,却决定着主体写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写作质量。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心理,可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陈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提“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学生课业之负,而对其心理之负担往往忽视。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干巴无味,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人的能力和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它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积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真正受到教育和启发,教师也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能掌握初中生认知发展方面的一些特点,就无异于掌握了开启他们智慧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饱和心理是指因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件事情,从而产生心理上不耐烦的情绪。心理饱和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历史学科由于记忆量大,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也常常出现。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这种心理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适,以消除饱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及对课改精神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我从切实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构建学生主体地位出发,探讨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即必须优化课堂导入、优化教学情境与手段、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优化思维过程、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优化反馈评价过程、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前,吕淑湘先生曾揭示语文教学这样一个问题:“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这至今仍是现实。学生学语文耗时最多,学得最累,然而收效不大;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最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和许多同行一样,对此类状况我也感到困惑:所考的不一定就是所教的,所教的也不一定考。到底应教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