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确信自己在那时被吓坏了!大约1987年,幽秘诡谲的畅销书《诺查丹玛斯大预言》让一个少年惶惶不可终日。事实上,诺查丹玛斯有关“1999年7月全世界遭遇灭顶之灾”的预言,一度置无数人于惶恐之中。  相似文献   

2.
《记者观察》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回顾1999年国际形势的文章,我迟迟交不了卷,觉得这篇文章不好写。过去这一年的国际形势,既不像乐观主义者曾展望的那样喜人,也不像悲观主义者所预言的那样令人沮丧。1999年国际形势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3.
成语“尽如人意”,在一些报刊和书籍中,常常被简化为“尽人意”。如《燕赵都市报》上的几个例子: 1999年12月12日11版《中国足球改革这六年》:“尽管目前有些俱乐部在经营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上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13版《半个多世纪前的发掘》:“他们的发掘颇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回望2015年,媒体人之间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我们身边主动告别媒体的同行多了起来.出走的同行在临别时总会抱怨如今的媒体缺乏吸引力,根本不像20年前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成为舆论风向标的年代那样,会带给媒体从业者无限的荣光与精神满足.《东方时空》开播20周年时,白岩松著文说,他在《东方时空》的旧同事总会“怀念当初激情燃烧的岁月,并抱怨现如今的平淡平庸甚至平静的可耻”.  相似文献   

5.
刘建平 《新闻窗》2008,(2):28-30
1999年,夏季的炎热还未完全褪去,街头出现了《贵阳晚报·彩色版》。对于报贩的叫卖声——“贵阳晚报”,作为一名办报人,听来十分悦耳,从清晨到正午时光,叫卖声响遍贵阳的大街小巷。这有些久违了!此情此景,牵系着办报人几多岁月惆怅。老报人赵超构先生,曾寄语《贵阳晚报》,做“报春的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今,这只报春燕子归来了。  相似文献   

6.
“泠”与“冷”两字可能由于字形相似,故往往有人认为彼此是一码事。因此,时下有些报纸上的文章常常把“西泠”写为“西冷”。例如,《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4版,在题为《开国大印是何人刻制?》一文中写道:“……即向杭州西冷印社创始人……”;又如,江苏《扬子晚报》1999年12月15日 B19版,在题为《金陵八旬翁家藏三件宝》一文中写道:“……石老早年从学西冷印社社长……”。等等,不再一一赘举。其实,上述二例中的“西冷”系“西泠”之误,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初,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未来的时代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它将整个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无独有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是一场信息革命。的确,一种新的传媒正在影响着我们,世界正进入国际传播的全球化时代。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形成。知识经济时代正朝我们走来。国际互联网(Intemel)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共同发展”的格局,正把人们从预言中带入现实。1996年,北大方正多媒体制作工具“奥思”问世,它把文本、…  相似文献   

8.
《新闻知识》今年第7期,在《通讯员要有“编辑意识”》一文中写道:“……象猜谜一样……”;在《“明日黄花”绽新蕾》一文中写道:“……象田流这样的高手……”;在《人间都有真情在》一文中写道:“……象妈妈一样给小宝宝‘喂’牛奶……”。在同期其他五篇文章中也有此种用法。应当指出,以上列举的“象”都用错了,应该用“像”才正确。“像”简化为“象”曾经过30年的历史.但在语言实践中碰到不少麻烦,如“画象”就有  相似文献   

9.
散议三题     
旧话重提近读前辈编辑家赵家璧先生回忆鲁迅一九三六年编选《苏联版画集》的文章,内中转引了鲁迅先生给他的信: 如果印起来,我看是连作者的姓名和题目,有些都得改译的……《郭尔基》在中国久已姓“高”,不必另姓……(见《编辑忆旧》,三联书店一九八四年版)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2,(Z1)
【出《华人音乐世界》题头各位好,欢迎收听《华人音乐世界》,请听音乐专题《新世纪,新民歌》。【出斯琴格日乐歌曲《新世纪》片段,然后压混……节目开始想声明一点,我不是一个民歌节目主持人,相反,我做了整整九年的中文流行音乐节目。我很想把今天这档专题节目做得更像一档常规节目,所以我们不会在节目中研讨“民歌的推广”或是“流行音乐的民族性”,我只想和  相似文献   

11.
父亲姚雪垠于1999年辞世,九年后他的挚友、《李自成》的主要编辑江晓天先生也驾鹤西去,与父亲在“天国”相会。真是岁月无情,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2月10日刊登彭德怀于1952年3月18日写给巴金的信(影印件)和杨海峰《永恒之物》一文。 彭德怀给巴金的信中写道:巴金同志: “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次,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致以同志之礼 彭德怀  相似文献   

13.
《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版本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全书不过7万字。这本小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写于1961年,出版于1978年。众多读者时隔20年后,仍记起这本科幻小说,使我十分感动:1998年,先是上海《青年报》“记起”了《小灵通漫游未来》“二十周岁”,来电约我写了《从“小灵通”开始的未来之旅》一文,接着上海《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凤凰”中文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青年报》等十几家报纸、电视台、电台推出了回顾《…  相似文献   

14.
我的杂文《关于举办“庆祝嫦娥奔月两万零一年”活动的通知》,在第十二届中国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1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中获得了金奖,这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我能获大奖有些偶然,情理之中是因为在杭州日报《西湖副刊》上写了两年多的专栏《实验文体》终于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实验文体》栏目始于1999年底,主要是想在写作形式上有所创新。为这个专栏写文章,真是既艰辛又快乐。我每年要在全国及省内报纸、杂志发杂文随笔百余篇,但《实验文体》花的心血最多。这里的心血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事出偶然,在翻检旧书的时候,从尘封的书堆中找到一本《中国抗战史演义》,署名王金穆著,上海火星出版社1953 年5月重排版。这是我的“处女作”,一本幼稚、浅陋、平庸之作。正当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之际,找到这本旧作,喜不自胜,就像见到了违面已久的知心朋友,多少的思念、回忆、感慨要向它倾吐。说它是我的“处女作”是指印成书籍而言。在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国内外期刊市场双重矛盾的挤压,大众文化生活类期刊能否为发展中国民族期刊业承担应有的责任?有人预言,像《知音》、《读者》、《家庭》、《故事会》这样的传统老牌期刊,恐怕只能坚持三五年,接着就该被淘汰出局了。《知音》杂志社社长胡勋壁并没有感觉到危险会来得这么快,对未来甚至有着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胡社长认为,这种态度并非因为“当局者迷”,也非着意粉饰太平,从市场发展潜力来看,与期刊业发达期刊市场已经饱和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期刊市场远未得到充分开发。虽然像《时尚》、《世界时装之苑》等高档时尚生活类期刊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17.
电视,开始讲述新闻故事1998年4月2日,一向以“拒绝平庸”为鲜明风格的浙江电视台新闻杂志“黄金时间”栏目不同凡响地推出了系列新闻故事《离别东河的日子》。这一报道以杭州市规模空前的东河改造为背景,自然切入东河百姓的生活状态,演绎新闻故事,观照岁月人生,透视沧桑变迁。整个报道立足现在进行时态,突出纪实性与故事性,强化可视性和情感特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爱把“画句号”写成“划句号”。如“……预示澳葡政府在澳门举办的赛车活动划上了句号。”(见《燕赵都市报》1999年11月23日《葡政府告别“东望洋”》)。  相似文献   

19.
祁念曾同志从遥远的南国寄来了他的散文集《岁月如歌》的清样,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们20多年来的交往。20多年的风霜岁月真是如诗如歌,难以忘怀……那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一个历史新纪元,共和国迎来了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从被“四人帮”关押了8年之久的人间地狱中出来,看到世上的沧桑巨变,不禁感慨良多。我首先想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的关怀和教诲,特别是我在朱德总司令身边工作多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磨砺了我的青年时代。1941年,根据朱总司令的自述,我写成了《朱德将军传》20…  相似文献   

20.
屈指算来,我爱上《新闻与成才》已经整整12年了。在这十几年的军旅岁月中,它以独特的魅力占据了我的精神空间,帮我走上了成才之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有它伴我左右。我参军后,就喜欢读书和写作,可一直找不到一本能看得懂、用得上的书当我的向导。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凭着对文学与新闻的业余爱好和强烈兴趣,来到连队图书室,翻阅有关报刊。顿时,我的眼睛一亮:《新闻与成才》。于是便细细地欣赏起来:“采写体会”,“作品评析”,“编辑手记”……看着,看着,我不禁被它的高度政治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所吸引。后来,我每年都从微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