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动画系列片《阿童木》成为很多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也成为他们对未来世界最美好憧憬的开始。《阿童木》出自被誉为日本动画之父的“手冢治虫”之手。手冢治虫是受中国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和美国迪斯尼动画的影响,开始自己制作动画的。他是一个多产的画家,像家喻户晓的动画作品《森林大帝》、《大都市》都是他的得意之作,手冢治虫推动了整个日本动画业的发展。《阿童木》在日本经久不衰,根据它衍生出的产品也一直层出不穷。2004年11月,故事中的阿童木的诞生日那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外国的长篇电视动画连续片和系列片大量地涌入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动画如《米老鼠》、《花仙子》、《聪明的一休》、《三千里寻母记》等系列片几乎占领  相似文献   

3.
动漫地带     
今敏为日本动画名家,在他还就读于武藏野美术大学时,就已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漫画,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行过多本单行本。参与的电影作品包括《老人Z》、《蓝色的恐惧》等。近期佳作《千年女优》被日本文化厅的多媒体艺术节选为年度最佳动画,在加拿大与西班牙两地的奇幻影展同时得奖,所获奖项包括最佳动画、最佳亚洲电影奖等。  相似文献   

4.
一、“控制”和反“控制”的冲突仍将持续 进入21世纪,以小泉为首的日本政府仍然奉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建立政治大国和文化大国的主张,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提出和探讨修改“和平宪法”。2005年4月,众参两院宪法调查会分别出台了《最终报告书》和《关于日本国宪法的调查报告书》,标志着关乎日本未来政治走向的修宪运动进入了实质性修宪时期。修宪对日本政治的现状及未来有重大影响:首先,日本修宪的最直接目标是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彻底摆脱“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军事附庸”的形象,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5.
今天这个会议。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座谈期刊的品牌建设,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期刊在竞争中经历了三个时期。即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探索”时期,90年代的“商品探索”时期,90年代末期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品牌探索”时期。“产品探索”时期依靠行政的力量,“商品探索”时期主要从市场找出路。现在,品牌探索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像《读者》《知音》《家庭》《故事会》等一大批成熟的品牌期刊,已成了中国期刊的领军品牌,《南方人物周刊》《特别关注》等一批新办期刊异军突起。中国期刊的品牌化战略强势推进。  相似文献   

6.
圣斗士星矢     
《红领巾》2007,(7):72-75
“小宇宙,燃烧吧!” 20世纪90年代,这句台词和它的出处——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在青少年中曾是何等风靡,时至今日,这部动漫作品依然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经典,依然是怀旧动画史上不配的史诗篇章。  相似文献   

7.
张超  谢佳 《文学教育(上)》2008,(23):153-153
一、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一)百年回眸: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的外来影响 (1)世纪之初日本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条全面模仿日本教育的道路,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和1904年“癸卯学制”皆是日本学校教育制度的翻版。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笑脸灿烂的小个子男人, 当他谈及电影制作时,眼睛便会闪闪发亮,他说起话来有如一挺扫射的机关枪那么快速。他就是宫崎骏--日本最著名又最受尊敬的动画创作人之一。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东京,1963年在东映动画公司开始他的创作事业。他在东映公司一步步攀升上去,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这段时间主要在电视台里工作。之后他导演了《风之谷》,并迅速成为日本卡通界的顶级人物之一。他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功和票房佳绩--他的众多作品成为国际大片和奖项得主(2002年《千与千寻》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报刊为开启民智的工具,采用白话文办报,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五四”前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阵地推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等开展“大众语”运动,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解放日报》改版,实行全民办报,白话文运动成果得到巩固与深化。在白话文运动的“三部曲”中,报刊始终充当着语言变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0.
小田岳夫著《鲁迅传》是世界上第一本完整的鲁迅传记。该书于1941年在日本出版后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多次再版,且其各版均在内容上有所改动,可以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中日关系影响下的日本鲁迅观的嬗变。随着《鲁迅传》的多次再版,其中的鲁迅形象也与日本的历史社会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世纪早期对《野草》的解读,存在一种值得特别关注的线索,即《野草》中“虚无”、“绝望”的意味究竟为何意.这是阐释《野草》的一个关键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末的阐释中不乏自由之声,亦不乏在政治气候的影响下发出的种种变声.不过,一种尤具启发的思路隐约可见,即在《野草》最“消极”的《墓碣文》和最“积极”的《这样的战士》之间存在某种尚未解明的秘密.这一解读秘密在20世纪40年代的竹内好那里几近“去蔽”,遗憾的是,其结论未能清晰呈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木山英雄眼中,其秘密俨然可以揭示,但他又否定了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基础教育面临难以自持的危机。日本教育改革国民会议在《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报告:变革教育的17条提案》报告中明确指出:“现今日本的教育正处于巨大的歧路”,“濒临难以自持的危机”。这种教育危机的一个突出体  相似文献   

13.
熊银忠 《中学历史教学》2006,(1):35-37,68,69
[专题解读] 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1844年,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这是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小平寺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伪装中立进行调停,实则联合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台湾,客观上纵容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两国合作进行了反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斗争;“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60年代起,动画开始了自己文化商品产业化的探索之路,逐步诞生了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动画制作强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后,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市场开始逐步趋于饱和,出现萎缩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动画大国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动画强国进军尚处于萌动时期的中国动画市场,极大地促进和繁荣了我国的动画事业,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中国动画工作者.这批专业人士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成长起来,扩展了文化视野,尤其是受到西方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影响,对动画的认识从根本上转换了思维方式.应该说,为开辟中国本土化的动画市场,迎接中国民族化的动画产业明天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然而,正像民众所关注的那样,目前我国动画产业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动画形象.……  相似文献   

15.
钟岸 《中学科技》2011,(10):46-48,F0003
机体简介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动画片《超时空要塞》播出后反响相当热烈,动画中的地球军主力战斗机VF-1算得上是最早的变形机体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了战后的空前繁荣,经过战前的孕育准备工作,50-70年代日本的私立大学也进入了繁荣时期。50-70年代日本私立大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膨胀、研究生院的建立、学术研究的繁荣、附属教育机构的健全以及“日本私立大学联盟”为首的私学团体的建立,这些构成了私立大学在日本经济繁荣时期不可抑制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国土狭窄、资源匮乏的日本更显脆弱,陷入空前的困境中。明治时代的“大陆政策”又找到了畅销市场,在这个帝国的眼里,占领中国东北是摆脱危机的妙策。1930年冬,日本参谋本部草拟了《昭和六年形势判断》,主张分三个阶段吞并满蒙。1931年6月,日本陆军省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计划在一年内对东北采取军事行动。7  相似文献   

18.
刘震云的早期作品,即他写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中期的中短篇小说,主要是以乡村生活为题材,主要描写乡村居民的生活困境以及随着时代的变动而引起的乡村居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刘震云的笔锋由贫穷的乡村转向了城市的机关大楼和都市小人物居住的狭窄公寓,以冷静而锐利的“新写实”笔法,深刻地解剖社会转型期中国官场、城市的权力关系,以及在权力结构的挤压下中国现代小市民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异化。笔者将通过对刘震云写于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的《一地鸡毛》《单位》《官人》《官场》等“新写实小说”的阅读和阐发,以权力为关键词,对那个时期中国城市政治经济结构的一些症状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9.
继明治维新时期和二战结束后的两大教育改革之后,自20世纪80 年代开始,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不减,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20.
头戴东方宝石、濒危、稀有、珍贵、国宝5顶桂冠的朱鹮鹳形目鹮科中型涉鸟,又名红鹤、朱鹭,是很古老的鸟种。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春秋时代的《禽经》称之为朱鹮;明代《食物本草》载:“又有朱鹮,相类色红。《禽经》所谓朱鹮是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记载,名曰:《旋目》。朱鹮为亚洲特有鸟种,我国又是亚洲的主要分布区。它终生以水生软体动物为食。早在6 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新世纪)时期,朱鹮是个十分兴旺的大家族,曾广泛分布于朝鲜、前苏联和日本、中国。前苏联和朝鲜早已灭绝;至20世纪90年代,日本只剩下一只,且过着囚禁生活;在中国的板图上,朱鹮已退缩到陕西洋县北山一隅,不曾被人发现,濒临灭绝状态,并于20世纪50年代失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