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目前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有的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相似文献   

2.
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是学生首次学习不确定现象,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教材选择相对有趣的摸球实验来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那么球如何"摸"呢?我们通常会看到,教师拿出两个不透明的袋子,告诉学生在袋中摸出红球的可以获得奖品,请学生在一个袋中摸球。当4个学生都连续从一个袋中摸出红球后,教师请学生猜:"你认为这个袋中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全是红球。"教师从袋中将球一一取出,确实全是红球,学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都猜对  相似文献   

3.
袁桂生 《贵州教育》2008,(12):29-29
<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一、创设轻松情境,排除畏难情绪学生怕写作文,多是因为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有的东拼西凑,三言两语;有的生搬硬套,随写一通;有的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以后,让学生仿照写  相似文献   

4.
一、主题生成每当面对六年下学期的总复习,数学教师都感到很头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怎样将3-6年级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升。这不仅在时间利用上是个挑战,而且对开展教学的有效性也出现了疑惑:有的教师会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会"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于如何教学复习课的理解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教师“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教师采用“练习一校对一再练习一再校对”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如果小学数学复习课就...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成为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一、材料引起探究在教学人教版《自然》第6册《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教材中介绍了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1、搅拌与不搅拌;2、加热与不加热;3、研成粉末与未研成粉末的材料进行比较。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自己做实验:看谁的冰糖溶解得快。学生之间不同的方法相互沟通,最后学生经过研讨发现了最好的方法:先研成粉末,再倒热水,最后搅拌。二、质疑促使探究深入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例…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中考复习课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爆炒冷饭";有的教师循环往复着"练习——矫正——再练习——再矫正"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题海苦战"……而学生却呈现"三不想"的状态——不想听、不想说、不想练,作为主体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复习课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严育洪 《师道》2013,(1):27-28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一条"心"的时候很多,同样,学生不一条"心"的时候也很多。有的让教师感到费心,例如学生之间的不团结;有的让教师感到开心,例如学生之中的多思路。造成学生不一条"心"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由于学生的多"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  相似文献   

9.
魏蔚 《现代语文》2007,(7):49-50
古典诗歌到底怎么教是一个让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难题。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把握诗旨、体味诗艺、感受诗美?怎样教才能教出“诗歌味”来?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品味,花了几节课苦心经营一首小诗,还是讲不清楚诗云何意;有的教师认为几行诗句有啥讲的,用现代语言直译一下,再让学生读两遍完事。  相似文献   

10.
在“较复杂平均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地抓住概念这个关键,运用了直观演示,形象比喻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等方法,使学生对什么是“几个数的平均数”这一概念,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应用概念分析,推导求“平均数”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结果教学效果很好。 (一)指导实践,激发兴趣,在实践中渗透概念因素。教学一开始,我指导学生用磅秤称三袋重量不等的大米,并提出“怎样才能使这三袋大米每袋的重量都一样”这个问题,试着让学生亲手实践。在实践中,有的学生把大米从一个袋中掏出来倒向另一袋中,不断地边掏边秤;有的学生先把三袋大米倒在一起,然后再用碗把大米平均分装在三个袋子中;聪明灵活的学生还把三袋大米倒在一起称出总重量,然后将大米的总重量除以3,笔算出每袋大米的平均重量,再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中,有时候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懒"一点,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想到的,教师不代替。教师的"懒"有时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懒"可以在平静的课堂激起涟漪;教师的"懒","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一、"懒"是教学中的一种自然"懒"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而是在课堂上不能太勤快,把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告诉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动脑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往往就是一个人的名片。然而目前小学的写字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不善指导,有的教师仅仅看学生写了多少遍,有的甚至让学生自写;有的即使给予指导,也不得要领,不能严格地训练学生,导致学生写字姿势随便,字写得不规范,教学效果不佳。下面谈谈本人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海南教育》2013,(6):122-122
<正>据笔者了解,对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展开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有的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有的教师教学手段、方法等单一,活动也是"生硬"形式化,敷衍了事。没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心随乐动,感受精彩。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一、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情境"一词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浪潮与时尚。可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教师为了情境而情境,有的教学情境牵强附会,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有的情境设置,明显与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符;有的过于  相似文献   

15.
用"用球怎么画圆啊"-- 走慢点 课例一 在"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 把所学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画下 来,旨在让学生具体感知立体与平 面的关系,由此抽象出平面,切入教 学主题。学生纷纷从学具袋中取出 模型来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在活动进行中,有个学生拿出了 球的模型,想通过球画出一个圆,因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有意识的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无疑是理想课堂的源头活水,这样可以更好的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乐园.一、创设情境促进资源生成案例1在教学《统计调查》一节时,教师从学生的切身爱好出发,问:"你们在课余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啊?"有的说看书,有的说打球,有的说听音乐,有的说下棋,有的说绘画,……"现在老师要调查同学们的兴趣爱  相似文献   

17.
徐琴 《广西教育》2014,(33):70-70
设计作业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一项技能。有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总能设计出高质量的习题,让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牢固;有的教师设计大量的练习,效果却不理想。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认真设计每一次作业,让所有的学生在练习中都能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同样一节课,有的教师演绎得精彩纷呈、掌声迭起,有的教师却教学得平淡无奇、枯燥乏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有幸聆听了张冬梅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顿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以往我们一般会这样备"倍的认识"一课:按照例题的编排,出示情境图"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先比较蓝花和黄花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用倍来阐述蓝花与红花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后,教师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教材中的例4主要是让学生在已知三种棋子数量的前提下。猜测摸出哪种棋子的可能性大。例5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摸出棋子的数量猜测袋子中哪种棋子的数量多,培养学生简单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构成,而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多加入一个元素,那就是多媒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整体.如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正在打破,就是多媒体为创建新的教学结构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也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春天.但是,面对现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有的教师因为上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而不能评为优质课;有的教师因为使用多媒体缺少精心设计而使上课收效甚微;有的教师因为没有顾忌上课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尺度而发生偏差;有的教师更是让图像不绝于眼、声音不绝于耳从而没有让多媒体画龙点睛,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