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吾1879年出生于四川富顺县自流井中心地带的彙柴口,是我国现代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幽默讽刺文学大师。1912年,他以一部奇书《厚黑学》震惊华夏,被尊称为"厚黑大师"。李宗吾随后陆续出版《厚黑从话》、《我对圣人之怀疑》、《心理与力学》、《制宪与抗日》等著作,也被一版再版,以各种译本传遍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研究李宗吾和他的厚黑理论,许多国家和地区甚至成立了《厚黑学》研究会。纵然著作等身,李宗吾的晚景却甚为凄凉。1933年前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病死;1938年他又遭遇省政府改组、  相似文献   

2.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从李宗吾的《厚黑学》问世以来,特别是前几年又从故纸堆中再次掘印出来以后,各种有关“厚黑”的书层出不穷.诸如《新厚黑学》、《西洋厚黑学》、《东方厚黑学》、《现代厚黑学》、《反厚黑学》等等.此类书,虽然有些于揭露“厚黑”中有授人以“厚黑”之嫌,但其基本立场,却大抵还是对“厚黑”持贬斥态度的.然而最近看到一本由北京某正规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发行的《厚黑智慧大全》,却令人惊愕不已.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料》2007,(1):65-65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人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记得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  相似文献   

4.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5.
朱原谅 《图书馆》2023,(8):84-90
唐文治儒学读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文章通过梳理唐文治著作、年谱以及相关文献,发现唐文治读书思想以“正人心、救民命”为主旨,以“十三经、国文、性理之书”为核心内容,并在读书方法上以“朱子读书法”为宗,传承和创新桐城派“阴阳刚柔”读文法,开创了“唐调”吟诵读文法,从而构建起“读经救世”的儒家读书思想体系,其阅读宗旨、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对当前的经典阅读推广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的读书感受、体会亦不同.我的读书经历,概括为为三句话:爱读书,常不释卷;好读书,不求甚解;读好书,掩卷长思. 爱读书,常不释卷.余读书,自幼始,初如<十万个为什么>、四大名著等.文革时期,可读之书有限,父母下放边城,母亲在保山日报社做资料管理员,反倒能接触到各门各类之书,如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等,那时正青春年少,求知欲强,青春作伴好读书,虽有些书只是半懂不懂,但却乐在其中,并逐渐养成了读书习惯,一直至今.古人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读书法,如今无固定读书时间,但亦沿袭此"三上"之法,只是把古人的"马上"变为"飞机上"、"火车上".  相似文献   

7.
付征俊 《大观周刊》2012,(32):271-272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诀。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本来应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三种偏向:第一,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和问,学生读书的机会很少;第二,先读后讲,读讲脱节,读时不讲,讲中无读;第三,课堂上学生读,老师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读书活动缺乏指导。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在很多文章,书信中谈过自己的读书经验,还专门写了《读书杂谈》、《读几本书》、《随便翻翻》等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 背书法 鲁迅的背书方法与众不同,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个字。读了几遍后,他就理解默诵一会儿,以加强记忆,等他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篇文章背下来了。  相似文献   

9.
孙犁书评的个性马晓声孙犁先生的书评,无论是在内容上,批评方法上,还是在行文上,都是很有个性的。我想,这与其是一位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有关。他所评之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古代作品;二是当代中年作家的作品。他的书评作品主要有《耕堂读书记》、《读作品记...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就得读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书读得越多,文章也写得越好。试想,如果一个人知识贫乏,又不愿读书求知识,他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入伍后,看到新闻干事写文章不费吹灰之力,而我一篇篇稿子投出去,几乎都“泥牛入海”,是何原因?知识贫乏世。我决心读书。几年来,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书,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历史的,还有散文集、杂文集、写作知识书籍等。愈是读书,愈感到自己的不足,愈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边读书边积累资料,案头的资料越…  相似文献   

11.
抄书     
从古代起,许多学者就把抄书看作是与读书并重的一种求知方法,难怪他们把抄书干脆叫抄读。清代学者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语》中说:“若论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条陈,什么办法呢?是抄书或笔记。……这种工作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心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著名作家姚雪垠谈读书体验时,也谈到了抄读的重要。他认为这是做学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看书的时候,发现对自己有用的词句段落,或者是感到有什么心得体会,或者觉得里面有什么问题,就抄下来,或作摘录笔记,或作抄录卡片。可见,不管古人说的“读书必须过笔”,还是今人讲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都是强调读  相似文献   

12.
白荧 《新闻窗》2005,(6):43-43
一次,在和一个朋友交谈时他问道:在这个以“读图”为主的时代里,你们创造“图”的人,尤其是生产影像的摄影记者读书吗?读些什么书?  相似文献   

13.
雷树德  刘芳 《图书馆》2005,(1):108-111
文章介绍了周永年的生平事业及《先正读书诀》的编撰宗旨,评析了《先正读书诀》十个方面的读书方法,即:主静,诵读,为学次第,精熟,有恒,提要钩玄,不可尽为科举时文,专门学问阅读,切实体察和经世致用等。  相似文献   

14.
读“书话”一直是我的读书旨趣之一。自汉代刘向父子受命校书秘府,著为《别录》、《七略》,其后班固据以纂成《汉书·艺文志》之后,三国两晋而下,唐宋明清以来,各种书目著录相率而出,书话著述应运而生,蔚为大观。由志目而为题跋,而为近之书话,著述体裁递相嬗变,盖因风气之所使,亦为古今文人援笔意气之不同;然惟书  相似文献   

15.
钱曾以“善读为善藏”为藏书理念,提倡善藏书者首先必须善读书。而所谓“善读”,又惟有“好古”、“敏求”方能达之。这一思想既是他求真务实、不懈奋斗的表现,又是他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车建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大学生三年不读书,就会沦为‘小学生’;而一个‘小学生’只要坚持学习,就能成为‘大学生’。”2002年,他读了70本书、听了60位专家讲课。他曾写下了30余篇共10多万字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酷爱读书,积累了丰富的选书、读书理论.选书区别“买书”与“看书”,再分“正者”与“旁者”,选目或参考韩愈、柳宗元、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或者结合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学”,其根本则在于“守约之道”.“看、读、写、作”的读书四法,“看”为泛读,“读”为精读,“读”又有“高声朗诵”与“密咏恬吟”之别,还当结合“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写、作”即札记与策论,将所读之书深思、贯通.专门的读《汉书》指南,则强调“小学训诂”与“古文辞章”作为基础.其阅读理论背后有汉宋兼采的学术旨归,也是晚清学术思潮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钱曾以“善读为善藏”为藏书理念,提倡善藏书者首先必须善读书。而所谓“善读”,又唯有好古、敏求方能达之。这一思想既是他求真务实,不懈奋斗的表现,又是他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9.
我之读“红楼梦”秦建平我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说:《红楼梦》不可不读。三读之后,心中感觉平平,似乎也没有怎么理解此中微言大义。但旁观其它评论家的论断,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两个:一曰《红楼梦》乃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二曰各人从各自的角度、立场出...  相似文献   

20.
让编辑部充满书卷气孟庆远近阅《中国出版》杂志,看到有些文章提出了许多如何提高编辑素养、学识水平的看法,我以为这提到了点子上,这才是提高图书质量的根本途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书读多了,学问大了,不管改稿写稿,自然思如泉涌。老编辑家赵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