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察哈尔蒙古族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时期因创作者情感的转变及风格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察哈尔民歌地域性的差别及歌曲旋律所表现的艺术风格的不同入手,对察哈尔民歌的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察哈尔民歌艺术进行挖掘和研究,以期传承、保护和发展察哈尔民歌。  相似文献   

2.
手风琴曲《走西口》是由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苗茂林老师根据陕北民歌《走西口》创作的一首手风琴重奏作品,为典型的单三部曲式。作者在创作时,除了借鉴国外手风琴重奏的作曲技法和经验,还融合吸收了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文章对《走西口》的文化渊源、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手风琴演奏技巧等几方面进行剖析和阐释,从而更为准确的理解此曲,更好地把握此曲的演奏风格和技巧,为手风琴学习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学习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民歌的视角,通过对“走西口“不同体裁类型民歌的分析,阐述了“生活性“在音乐中的种种体现.  相似文献   

4.
甘肃河西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特色风情的民俗文化,也传承和发展了流传于这一地区别具风格的民歌,本文从河西小调的题材、调式调性、旋律特征、歌词及节奏特征等方面初探河西小调的艺术特色.河西小调中所传承的优秀文化是甘肃民歌中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别具魅力的璀璨瑰宝.  相似文献   

5.
本文闸述了民歌的内涵,追溯民歌的发展历史,分析民歌流传地域广度、时间长短等因素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如何弘扬民族文化的奇葩—民歌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如何给民歌赋予时代特征,激发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相似文献   

6.
"讨吃调",是民歌小调中的一种,也是一种最为朴素、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的"讨吃调"也形成了在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集中地反应了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日常生活、逗趣与启智、传说故事、人物新闻等等内容。察哈尔地区"讨吃调",在形成、发展、流传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横向的流传方式等原因,也使之具有了新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6-42
察哈尔蒙古服饰是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在保留其基本形制、穿着风格的同时,吸纳其他民族的服饰风格而形成演变的。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依据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地区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现状,阐述了蒙元以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变迁以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选取了樊祖荫先生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钢琴小品集《小花鼓??——民歌儿童钢琴小曲61首》的前十首作文本简析与研究。这部儿童钢琴小品集出版于2001年,包含了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民歌旋律音调,共61首。本论文以前十首钢琴小品为例,对其原民歌的背景以及曲式结构进行文字阐述,来探求不同民族、不同调式民歌旋律风格相适应、相发展的手法。  相似文献   

9.
李鑫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00+202-200,202
本文通过近年来原生态民歌热的角度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的发展状态;通过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特征的分析,加深了原生态民歌对民族,地域及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人民历代以游牧生活为主,独特的生活背景形成了蒙古族民歌高亢悠扬、舒广雄厉的鲜明特征。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抒情,节奏舒缓自由、字少声多气息宽广,歌曲感情深沉适合赞美与歌颂。"短调"形式灵活,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歌曲题材广泛常用于即兴演唱。本文简述蒙古民歌长、短调的特点与代表曲目,有助于我们共同学习欣赏蒙古民族歌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类型进行了界定,围绕南北朝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种种表现对南北朝乐府民歌进行了对比式的论述,并分析了南北乐府民歌因社会政治、经济、民族风俗及民族性格,自然环境因素形成的不同的吟唱风格。  相似文献   

12.
民歌传播是探索民族文化精神、发现民歌艺术审美情趣、传播民族文化价值、对完整地继承和科学地发展民歌艺术本质的一项必要的行为活动。《中国民歌大会》节目在传播媒体繁荣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传各类传播形式,更加全面、深入、趣味地展示民歌魅力、传播民歌文化、普及民歌知识。本文将从媒介对民歌传播历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国民歌大会》对民歌传播的选择路径进行探索与分析未来民歌传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为例,介绍蒙古族短调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形式,并尝试将短调民歌与美声唱法歌唱技巧有机结合,探寻蒙古族短调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清代以来,我国大量汉族人民迁入察哈尔地区,察哈尔地区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及社会结构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文化发展多元化,经济发展多样化,民族结构融合化,察哈尔地区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汉族人民与当地的民众共同生活,实现了民族的融合,为今后我国民族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歌《猜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其自身音乐形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反映了我国民歌流传与加工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性,从而引起很多作曲家的兴趣,他们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不同版本的钢琴曲、合唱曲.这首民歌的传承与再传承过程,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引用与创作技术的多元化融合,更重要的是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川北民歌形式多样,语言独具风格,主要存留有小调、灯调、牛歌、情歌及锣鼓草歌等,其他还包括佛歌、神歌、堂匠歌、新民歌等。受地域文化影响,川北民歌话语质朴、简洁凝练、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质。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与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共存的一种声乐形式,这种蕴含时代特征的艺术通过千百年的传承成为了蒙古族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对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中的地域与风格进行研究,首先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与特征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对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在传承中的地域风格形成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研究和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郭长征 《成才之路》2013,(24):94-94
中国民歌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味道,如山西民歌的语言简单明亮,音乐形象更是鲜明生动,紧贴人们的生活,体现了山西丰富的地方文化精粹。在山西民歌中也有不同的类型,民歌《走西口》并不像其他山谣民歌那样高亢嘹亮,而是婉转缠绵,在演唱中要唱出这首歌的凄凉之情,不但要投入感情,而且音色要婉转动听,细腻流畅。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声乐中,熟练掌握民歌演唱风格是非常关键的,本文阐述了作为民歌演唱者,除了掌握娴熟的声音技巧外,更要注重民歌的民族风格化以及个性化,演唱者要尊重每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并掌握每首民歌的创作本意来进行个性化演唱。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山歌社"成立的背景并对其早期收集民歌、研究民歌、传播民歌的活动进行了扼要的梳理,重点论述了"山歌社"的成立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民族音乐教育、优秀民歌的发掘和民族音乐走向大众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