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对旅游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三重螺旋模式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的认识,探讨旅游高职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构建旅游高职院校、旅游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人才培养三重螺旋模式,最后就进一步提升旅游人才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雯 《职教论坛》2012,(32):73-74
从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入手,探索这些地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形式,并试图解决实施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模式属于教育范畴,从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的关系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的具体实践形式.高职类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既要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要求,同时更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改革是旅游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江西涉外导游人才的稀缺,表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市场需求接轨。受条件所限,江西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困境,仅从院校自身的教学层面的改革,难以改变人才培养的现状。要突破困境,需要从提升培养层次、校企深层合作以及与政府合作培养等的各种途径寻求模式创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可以为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提出了改革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说明了乡村旅游新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方向、新要求,然后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民族院校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接着阐述了产教融合构筑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新生态,最后论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民族院校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旅游行业对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旅游类高职院校在如何推行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落实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上的创新发展,本文分析了美国CBE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理论基础和发展特点,通过对CBE模式的分析提出我国旅游类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中的对策建议,推行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开创旅游类院校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分析目前邮轮旅游及高职院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邮轮旅游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并根据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吉林省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吻合度的现状分析出发,通过找到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人才培养错位的原因,从而探索适应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鲜明富有创新的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以我院示范校建设为切入点,如何培养高素质、实践性强的高职应用性人才,从而推进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服务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中国书院的一个缩影,在清末民初南通教育转型的艰难历程中,书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由书院脱胎而来的学校,经民国初年之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其次,书院公产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经费;第三,部分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为南通新式教育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大批新学化书院的肄业生任教于新式学堂,并从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名家,其中不乏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者。  相似文献   

12.
乌江下游民族地区清代书院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政府对乌江下游民族地区书院的严格控制,地方官吏对书院创设、人事、教学、经费诸方面的严加管理.最终导致该地区书院的特质消失殆尽,不得不改为中小学堂。探讨这一地区清代书院的管理,有助于深入研究乌江流域乃至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书院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文学教育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高校、社会研究机构和小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处于难以为继的境地。“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是和儿童文学的精神实质相契合的,所以应该抓住“新课改”的良机,大力推动政府、社会、学校甚至家长来重视儿童文学教育,因为它具有关系到我们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发展史上.于19世纪中叶由教会学校发端,开始了班级授课的学校阶段。较之史上的“私学”和“书院”阶段,它的出现更能适应近、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西方传授士创办和执教的教会学校,至少在客观上曾经对中国的文明、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西学东渐”与书院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交流,最早的教会学校亦多有称做书院的。  相似文献   

15.
壮族古代汉文教育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古代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它历经汉代的太学,南北朝、隋朝的官学,唐朝的官私学并举,宋元明清的书院、府学、学塾、社学、义学、土司学等教育形式,并始终以汉文识字和汉文经书为教学内容而贯穿整个教育史,培养出一大批精通汉文的壮族文人,从而提高了全壮族人民的汉文水平,也确立了汉文在壮族文字运用中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16.
自明代新安县建立后,深圳地区的书院进入较快发展的轨道。就新安县的数所书院而言,其性质已经远非宋代可以相比,已经失去了昔日自由讲学的特质,或者沦为社学,或者与地方府、州、县学别无二致。新安县书院发展的经验表明,要有稳定的学田支持,还要聘请德行道艺皆优的书院山长。  相似文献   

17.
许多研究者将清末书院到学堂转换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的转型与自身的腐败”,但“社会转型”忽略了转换的历程;“自身腐败”不足以表述初始转换的真实。书院在对社会转型的适应突破、内化吐纳和自身产生新生因素中实现现代化转换,这一转换显示了事物初始转换的真实状态和转换的背后逻辑。广雅书院是实践这种转换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8.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河北的书院也与全国一样,发端于唐末五代,至清代达到高潮。晚清以后,书院教育制度日趋僵化、衰败。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下,出于适应教育改革、培养近代新式人才的需要,书院改制成为趋势。河北书院在维新运动的冲击下,在清末"新政"时期纷纷依照"新学制"规定改为学堂,大体完成了旧有教育资源的近代转换,为河北现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师范院校的普通话教学亟待改革,在改革中要注意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课程目标的定位。此问题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与评估。二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普通话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促使学生确立法制观念、职业语言观念。三是教学内容的更新。师范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内容要做较大调整,要与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相衔接。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attern of placement of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t Statement and School Action Plus levels in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s, comparing sponsored and converter academies, maintained schools and the newly created free schools, studio schools and university technical colleges for 2013 and 2014. The analysis shows a clear pattern of differences: converter academies (which are governed by their own governing body)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roportions of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overall than maintained (those remaining under local authority management) and sponsored academies (those considered to be weak/failing schools forced to become academies with outside sponsors that oversee the schools). There was a similar pattern of findings for most areas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except visual impairment an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The pattern of placement of students with Statements in the newly created free schools also showed that some free schools have unusually high proportion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increasing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potential of small secondary schools to be more inclus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